-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勤儉村遇上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68202
- 條形碼:9787516168202 ; 978-7-5161-682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勤儉村遇上哲學 本書特色
單繼剛、馬新晶、周廣友著的《勤儉村遇上哲學》這部作品,記錄的是浙江衢州江山市新塘邊鎮勤儉村農民學哲學用哲學的日常生活,主要是“全民學哲學”時代的日常生活,也有現在的日常生活。 本書的**個特點,在于它的通俗性。無論是篇章結構,還是敘事風格,我們都借鑒了文學類作品的寫法。在內容方面,盡量避開那些專業術語。 本書的第二個特點,在于它的微觀視角。我們固然需要“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這樣的宏大敘事,但也需要做樣本研究,解剖麻雀。研究一個村莊的哲學史,可以見微知著。 本書的第三個特點,在于它關注的是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民間形態、草根形態。老百姓對于哲學的理解或許不如精英階層那么準 本書的第四個特點,在于它是“第三方”獨立研究的成果。
勤儉村遇上哲學 內容簡介
《勤儉村遇上哲學》這部作品,記錄的是浙江衢州江山市新塘邊鎮勤儉村農民學哲學用哲學的日常生活,主要是“全民學哲學”時代的日常生活,也有現在的日常生活。 本書的特點,在于它的通俗性。無論是篇章結構,還是敘事風格,我們都借鑒了文學類作品的寫法。在內容方面,盡量避開那些專業術語。 本書的第二個特點,在于它的微觀視角。我們固然需要“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這樣的宏大敘事,但也需要做樣本研究,解剖麻雀。研究一個村莊的哲學史,可以見微知*。 本書的第三個特點,在于它關注的是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民間形態、草根形態。老百姓對于哲學的理解或許不如精英階層那么準 本書的第四個特點,在于它是“第三方”獨立研究的成果。
勤儉村遇上哲學 目錄
引子 全民學哲學
上篇 曾經大紅大紫
一 脫穎而出
(一)1969:金華“積代會”上姜汝旺語驚四座
(二)1969:省“積代會”后《浙江日報》發表《“紅腳梗”學哲學人變聰明心更紅》
(三)1970:《人民日報》刊登《種田人就是能學好用好哲學》
二 姜汝旺的北京之行
(一)背景
(二)向高級干部、知識分子和外國政要講哲學
(三)受到鄧大姐關照
(四)郭沫若題詞
(五)兩次會見斯諾
三 媒體追捧的對象
(一)《哲學的解放》橫空出世
(二)畫報、照片集、連環畫
(三)課本也宣傳
(四)現在開始播送
(五)新聞紀錄片
(六)越劇《半籃花生》的創作素材
(七)外文讀物
四 政治待遇
(一)姜汝旺“當官”
(二)戴香妹成為全國人大代表
五 交流盛況
(一)小山村車水馬龍
(二)與東海艦隊結下特殊友誼
(三)廣交會上的哲學展位
(四)傳說西哈努克親王要來
六 由盛而衰的幾個節點
(一)被張春橋批評
(二)姜汝旺仕途受阻
(三)曹軼歐淡出**線
(四)與江山縣委主要領導關系始終不好
(五)1975年后發生嚴重偏差
中篇 種田人與哲學的親密接觸
七 基本文獻
(一)勤儉作品。
(二)相關宣傳報道
八 毛主席的書我*愛讀
(一)“基本文獻”引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情況
(二)“基本文獻”引用中國哲學著作情況
九 老虎就是能上樹
(一)《矛盾論》解決了矛盾
(二)大破“哲學神秘論”
(三)帶著問題學
(四)學習班、講用會、辯論會
十 斗天斗地斗敵斗私
(一)我們有了“精神原子彈”
(二)姓姜的不都是一家人
(三)織夏布的故事
十一 骨干隊伍
(一)五大明星
(二)寫作班子
十二 唯物辯證法是個寶
(一)唯物辯證法基本理論
(二)認識領域的唯物辯證法
(三)歷史領域的唯物辯證法
十三 做到了通俗易懂
(一)俗話、比喻、歇后語、打油詩
(二)比較法
(三)舉例法
十四 一些思考和評論
(一)關于學哲學用哲學活動
(二)關于內容觀點
(三)關于文風文體
下篇 重裝上陣
十五 走出人生低谷
(一)不服輸的姜汝旺
(二)“三姐妹”又有了信心
十六 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
(一)社會形態問題
(二)社會矛盾問題
(三)意識形態多樣性與指導思想一元化問題
(四)價值觀問題
(五)“哲學的貧困”問題
(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分子與民眾相結合問題
十七 后來者
(一)姜法十
(二)姜建平
(三)毛僉靖
十八 陳列館又開張了
(一)展板內容概覽
(二)館藏
(三)接待情況
尾聲 “哲學村”走向“哲學鎮”
后記
勤儉村遇上哲學 作者簡介
單繼剛,1967年11月生。博士,研究員,先后就讀于濟寧學院英語系,曲阜師范大學英語系(在職),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系(博士點)。2001年獲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學術興趣在翻譯與解釋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等方面。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科研處處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中方委員會副主席。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