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經史子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074865
- 條形碼:9787544074865 ; 978-7-5440-748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史子集 本書特色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大浪淘沙,經歷了歷史的淘洗仍能存留下來的典籍,并非全都是精華,其中的渣滓亦復不少,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涉獵不同類型的書,便得到不同類型的知識與思考。而書籍分類法,正為我們提供了選擇合適書籍的線索。 讀完這本喬蘇著的《經史子集/中國傳統文化系列讀本》,相信你對中國古代典籍的輪廓會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并希望你能夠循著這條道路,走進豐富的古代世界,從中汲取營養,獲得新知。
經史子集 內容簡介
本書將“經史子集”這樣一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詞語, 以明白易懂的方式講述出來, 全書內容包括: 什么是經史子集、垂訓萬世話經部、興衰鏡鑒話史部、大千世界話子部、吟詠贊嘆話集部、經史子集的檢討。
經史子集 目錄
**章 什么是經史子集
一、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的形成
二、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的演變
第二章 垂訓萬世話經部
一、何謂經書
1.經書范圍的變化
2.經書的衍生品
二、經部的分類及書目舉例
1.經部分類的演變
2.經部各類書目舉例
三、經書逸事
1.今古文之爭
2.《孟子》升經的過程
第三章 興衰鏡鑒話史部
一、何謂史書
1.史官與史書
2.秉筆直書的史書風格
二、史部的分類及書目舉例
1.史部分類的演變
2.史部各類書目舉例
三、史書逸事
1.玄武門之變的因緣
2.徐霞客與王士性
第四章 大干世界話子部
一、何謂子書
1.先秦諸子的興衰
2.子書分類的繁雜
二、子部的分類及書目舉例
1.子部分類的演變
2.子部各類書目舉例
三、子部逸事
1.李腐落第為哪般?——幾部筆記的揣測
2.《太平廣記》與泰山治鬼
第五章 吟詠贊嘆話集部
一、何謂集部
1.雅正的風尚
2.世俗的吟唱
二、集部書籍的編纂及書目舉例
1.集部書籍的編纂
2.集部各類書目舉例
三、集部逸事
1.朱熹《晦庵集》里的奏折與一樁冤案
2.錢謙益與其書之幸與不幸
第六章 經史子集的檢討
附錄:經史子集經典書單
經史子集 節選
《經史子集》: 一、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的形成 中國的書籍分類法在先秦時期是否已經存在,現在是不得而知的,已知*早的圖書分類法著作,也就是所謂的目錄學著作,是西漢末年由劉向、劉歆父子撰寫的《七略》。劉向、劉歆父子是西漢王朝皇族的后裔,父子二人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學問家,所以,當時的皇帝漢成帝就命令劉向整理皇家圖書館里的藏書。當時的皇家圖書館,充斥著從全國各地進獻來的各種書籍。其中有一部大家熟知的書——《戰國策》。 但《戰國策》當時并不叫《戰國策》,它有著各式各樣的名字,《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不一而足。劉向將這幾種不同的書除去重復的部分,整理出一本相對完整且規范的新書,并將其命名為《戰國策》。對待其他的書籍,劉向也像對待《戰國策》一樣認真負責,所以,當這項工作做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劉向辭世時,仍未完成,剩下的就交給他的兒子劉歆。劉歆繼承父親遺志,將皇家圖書館的圖書整理一新,并且在其父所做工作的基礎上,完成了對這些圖書的分類,分類結果被撰寫成《七略》一書。“七略”包括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術略、方技略。輯略是一篇類似導讀的文字,剩下的六略,才是對書籍的分類。六藝略的六藝,指的是六經,也就是《易》《書》《詩》《禮》《樂》《春秋》等儒家經典。諸子略的諸子,也就是所謂的“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詩賦略,記錄的是先秦至漢代的賦與歌詩。兵書略,有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四個小類,這些名稱聽上去有些歪門邪道,但是除了兵陰陽有些迷信色彩之外,其他多是軍事經驗的總結。數術略,有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數術略的小類若單從名稱上看,對現代人來說似乎是完全陌生與古奧的。但實際不完全如此,像天文類的書籍中就包含有占星術。西方的占星術現在大行其道,但中國的占星術其實起源更早。還有蓍龜,就是用蓍草和龜甲進行占卜,這兩者都是《周易》卜卦的前身。方技略,包括醫經、經方、房中、神仙,這一類的書籍中既有中醫知識,也有民間偏方,更有所謂的房中術與修仙術,這些書大部分與解除病痛、延年益壽相關,當然,延年益壽的終極目標是長生不老,這也是為什么神仙類書籍會較多出現的原因。 《七略》對圖書的分類狀況大致就是如此,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現在所認為的正統學術,包括六藝、諸子、詩賦三類,其實這類書籍只占到了西漢以前書籍的一半,撐起另外半邊天的,是現在學術界認為的不人流的兵書、數術與方技。這些知識雖然魚龍}昆雜,沒有什么體系,但從數量上仍然能夠看出,古代人是看重這些東西的。而且不僅僅是民間,連官方也認同這些知識的重要性,漢武帝為求長生而命方士人東海求仙的舉動,就是*好的例證。 劉向、劉歆父子編訂的《七略》,在整個書籍分類史上意義重大,它不僅有首創之功,而且質量相當高,為后世的圖書目錄修纂樹立了榜樣,提供了借鑒。不過,劉向、劉歆父子編寫《七略》時能夠看到的,大多是先秦時期與西漢早期的書籍,因此這些書籍所反映的,也主要是先秦與西漢早期的時代特征。到了西漢武帝時,因為國家安定、四海統一,漢武帝就想,一個國家不僅要領土統一,也要思想統一,民間想法太多,終究會出亂子。于是,漢武帝采納文人的意見,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針政策。 這一措施非常厲害,它直接將儒家之外的諸子百家打人冷宮,更要命的是,漢武帝還將研習儒家經典與在朝為官掛鉤,書讀得好便可做官,享受豐厚的俸祿,這樣的誘惑使得天下的書生紛紛拋棄其他思想學說,一門心思花在儒家經典上。就是在這個轉變發生后,儒家思想成了官方的主導思想,“九流十家”也就變得“不人流”。 進入東漢,儒家的地位愈發突出,各類書籍的增損也受到這一現實的影響。六藝略中,除了經典著作之外,解釋經典的著作也層出不窮,故其規模越來越大。諸子略就稍顯慘淡,因為不受重視,也就逐漸流散。而詩歌因為是士人表達心聲的*佳選擇之一,所以此類的書籍也保持了正常的增長。原來可以占據半邊天的兵書、數術、方技,此時雖無明顯的減少,但卻在不斷增加的解經著作與詩詞歌賦面前,顯得勢單力薄。與此同時,有一種新興的書籍類型出現了,這就是史書。先秦時期,只有史官才有權力記錄歷史。 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將除秦國之外的史書一并銷毀,史書的數量在西漢前期是非常少的,其數量不足以單立一類,所以就附到了六藝略的春秋類下面。但是經歷了四百多年的時間,到東漢末年,史書的數量變得龐大起來,足以成為一個單獨的門類。 ……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