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思輯類-(共兩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141262
- 條形碼:9787214141262 ; 978-7-214-1412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別思輯類-(共兩冊) 本書特色
本書由作者的數十篇論文組成,反映了作者為探索、闡述和實踐原創學術道路所作的努力。由三部分組成。(1)闡述學術的原創思維規律,其中包括原創的權利、原創思維機制、原創表現方式等問題。(2)闡釋相關成果語境設置的元哲學論文,它們構成對相關著作的閱讀引導,或者從思想史的角度顯現問題的意義,或者從邏輯的角度闡述思路的合理性。(3)運用專著成果中的有關思想對哲學史中的一些重要問題或公案展開的分析和批判。
別思輯類-(共兩冊) 內容簡介
“重構人類理性批判文叢”為西南政法大學崔平教授的專著。始于《有限意識批判》的理論探求,與《道德經驗批判》、《文化模式批判》形成邏輯完整的理論建構,是作者對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等重要哲學范疇深入思考和探索的理論成果。《別思輯類》為散記,四本為一合集,反映了作者對文化問題與中國社會變革之間關聯的哲學沉思。
別思輯類-(共兩冊) 目錄
別思輯類[上]
序言
范式篇 為原創學術發凡請命
原創理性:超越經驗引力和思想史引力
原創法度:關于哲學原創本質、方法和規范的邏輯分析
知識積累的終點并非原創的自然起點
“學術積累''探微:哲學史家式閱讀與哲學家式閱讀
哲學史研究不是本真的哲學研究
哲學格調的中國提升:從文本走向存在
解放原創;對學術研究中語境依附教條的邏輯批判
零語境思維的權利——被機械的思想史繼承治學模式激發出來的爭辯
在傳承技藝與原創法度之間
關于哲學本質的一般知識形態學演繹——為鑒定中國有無哲學做準備
方法的哲學效應
從詩性走向方法:中國傳統思維的當代改造任務
方法澄明與思維效率
中國學術創新的邏輯起點:理論構造標準反思
升華學術性與現實性之間張力的哲學操作制度——關于哲學怎樣理論聯系實際的邏輯反思
生活提問與邏輯提問——對“問題意識”健全結構的哲學分析
學術話語“本土化”置疑——世界話語的可能性及其存在形式
引注絕對化扼殺認識革命
一個風險舉動:強迫推行引注式學術研究體例
“中國哲學話語”的學術標準和形成條件
學術范式的分化與學術興亡
走出中國學術的“述而不作”圍城——評《江海學刊》“原創學術空間”欄目的時代價值
老師與大師——中國“學術大師”確認潛規則的現代破產與未來顯規則的科學確立
原創講席的缺失與中國學術創新的不足
“歷史”的本真含義與哲學史人物的選擇——獻給過去的與將來的哲學史編者
別思輯類[下]
北斗篇 創新思維的語境指引
可以走向對話的一個哲學僵局——評趙汀陽與張盾關于哲學批判的兩種方案
觀念本體論的方法——對《有限意識批判》的元哲學闡釋
用合理設計的邏輯思維替代現象學方法
重構先驗批判——反擊后現代懷疑主義的一種元哲學籌劃
實現“徹底前提批判”認識要求的邏輯方法
對形而上學構建方法的歷史批判和邏輯再造
破解哲學內部邏輯循環的一個方案
對心理主義和反心理主義之爭的超越性批判——為意識研究中純
粹哲學分析方法申辯
重構實踐理性批判——籌劃超越道德判斷原則沖突的新倫理學
新鬼篇 哲學建構的哲學史批判效應
消解“主體間性”難題
先驗演繹的正確格式與康德的自然偏離
對康德“概念分析論”敘事結構的邏輯校正
康德理性批判的模糊方法論意識及其邏輯澄清
康德“想象力”概念的思想根源批判
康德為科學形而上學奠基的卑微效用
康德倫理學的方法論缺陷
新哲學的發現:存在是*高貴的謂詞
勾銷“詮釋學循環”——對當代哲學“詮釋學循環”立場的批判
道德的邊界:對道德理想主義的一個理論限制
構造關于真善美的純粹先驗批判——對劉士林《苦難美學》的回應、支持和商榷
科學中的美感及其衍生邏輯——問題轉移至意識存在語境后的真善美統一
當代西方正義理論的深層分裂及其哲學根源——以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為視角
展開全部
別思輯類-(共兩冊) 作者簡介
崔平,哲學博士、教授。現為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領域為認識論、文化哲學、倫理學、哲學基本理論,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