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父親梅蘭芳-(上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58755
- 條形碼:9787503958755 ; 978-7-5039-587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父親梅蘭芳-(上下) 本書特色
梅蘭芳作為一代具有廣泛性群眾影響的京劇藝術大師,不僅是因為他具有精湛的表演藝術,更因為他品德高尚,德藝雙馨。他把為觀眾演好戲放在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他扶危濟困,提攜同仁,待人誠懇,仁愛寬善。正是他對廣大觀眾的無私奉獻,才贏得觀眾的竭誠擁戴。 梅紹武編著的《父親梅蘭芳(上下)》是對梅蘭芳一生事跡的回憶整理,展現了梅蘭芳卓爾不凡的藝術水平和高尚的藝德,以及對促進京劇的國際交流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父親梅蘭芳-(上下) 內容簡介
《父親梅蘭芳(套裝上下冊)》是梅蘭芳之子梅紹武對父親一生事跡的回憶整理,記述了梅蘭芳赴日、美、蘇等國訪問演出時的盛況以及他與眾多國內、國際文藝界人士交往的事跡,充分展現了梅蘭芳卓爾不凡的藝術水平和高尚的藝德,以及對促進京劇的國際交流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書中還記述了梅蘭芳與眾多國際文藝界人士的交往,如梅蘭芳和高爾基、日本戲劇之父坪內逍遙等知名人士的會晤等;還記述了梅蘭芳與國內眾多文化名人如胡適、豐子愷等人的往來,提供了大量珍貴的史料和照片。
父親梅蘭芳-(上下) 目錄
**次風險
**次訪問香港
在香港淪陷的日子里
傲骨從來耐歲寒——憶父親堅決拒為敵偽演出的事跡
脾氣并不隨著能耐長——憶父親的戲德
奏藝氍毹數十春 音容笑貌五洲存——憶父親的藝術生活
藝術青春常在的奧秘——憶父親為藝術而鍛煉身體的二三事
萬花如錦春鶯囀——憶父親如何保養嗓子
絢麗多彩的手姿
堅貞柔婉的虞姬——憶父親演出的《霸王別姬》
功夫何止冶花衫——憶父親對昆曲的提倡與鉆研
“把中國戲曲在世界藝術場中占一個優勝的位置”——記父親創辦國劇學會
讀父親三篇舊文有感
附錄
誠意來應付虛心來研究/梅蘭芳
登臺雜感/梅蘭芳
我理想中的新中國/梅蘭芳
勤儉才能興家園 傲骨從來耐歲寒——春節憶父親二三事
和王琴生先生的一次談話——憶父親的表演藝術及其他
和王琴生先生的二次談話——續談父親的表演藝術及其他
有鄉先生能賞音 折節交到忘年深——記父親和張春先生的深厚友誼
胡適的一篇佚文:《梅蘭芳和中國戲劇》
梅蘭芳與豐子愷
附錄 訪梅蘭芳/豐子愷
《天女散花》和徐悲鴻-
梅蘭芳和黃佐臨
京昆藝術兩大師——憶父親和俞振飛的友誼
泰州尋根記
附錄
梅蘭芳記事(1955年1—5月)
許姬傳記梅紹武整理
梅蘭芳的故居/屠珍
傳播京劇藝術的使者——早期介紹京劇藝術給國際友人的實況
中印金蘭誼 綿延千載久——憶父親和泰戈爾的友誼
贈石訂交萬里盟——和瑞典王儲五十年前的一次會見
梅蘭芳和日本戲劇之父坪內消遙
攜手同栽友誼花——和日本歌舞伎演員的一次友好往來
50年前京劇藝術風靡美國
訪美演出盛況拾遺
訪美演出美方贊助人一覽
為祖國爭光——憶父親榮獲美國兩家高等學府頒發的博士學位
梅蘭芳和波摩那學院
梨園泰斗和百老匯主教——記父親和大衛·貝拉斯科的會晤
藝人*重千金諾——憶父親和美國先驅影星范朋克夫婦的友誼
梨園影壇兩大師——憶父親和卓別林的友誼
梅蘭芳·肖恩夫婦·《霸王別姬》
觀梅劇受益甚多的美國單人劇大師露絲·德雷珀
深切的懷念——憶父親和保羅·羅伯遜的友誼
梅蘭芳和美國工人“活報劇”
悔蘭芳和肖伯納
溝通文化 促進邦交——記父親首次訪蘇時的題詞和通信
一尊列寧塑像
梅蘭芳和高爾基
《梅蘭芳和高爾基》補遺
梅蘭芳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梅蘭芳和愛森斯坦
梅蘭芳和布萊希特
梅蘭芳與新加坡一段緣
“梅學”在國外
附錄
梅馨遠流櫻花國——1924年日本《演劇新潮》雜志社邀請著名戲劇家為
梅蘭芳舉行座談會(速記稿)/壘鳳吉譯
梅蘭芳曾留過胡子/[日]崎宏次著 [日]菅谷音譯
梅蘭芳/[美]斯達克·楊著梅邵武譯
梅蘭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戲劇觀比較/黃佐臨
藝術的強大動力——1935年蘇聯藝術家討論梅蘭芳藝術/[瑞典]拉爾斯·克幕貝爾格整理 李小蒸譯
梅蘭芳——西方舞臺的訴訟案和理想國/[法]喬治·巴紐著 傅秋敏 王慷譯
國際文藝界論梅蘭芳
父親梅蘭芳-(上下) 節選
《父親梅蘭芳(套裝上下冊)》: 表——童年的一段遭遇 1957年的一個深夜,父親剮演完戲回來,為了寫作《舞臺生活四十年》,他仍不知疲倦,在燈下翻閱一本《庚子大事記》…… 夜闌人靜,他指著書中一節對我說:“你來看看當時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搶掠的罪行!” 隨著父親的指點,我看到楊典浩的一段記載: 皇城之內,殺戮更慘,逢人即發槍斃之,常有十數人一戶者拉出, 以連環槍殺之,以致尸橫滿地,棄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 庚子年間(1900),父親7歲,親身經歷了那場浩劫。書中血跡斑斑的記載,又使父親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艱難的童年生活…… 父親4歲喪父,從小由他的伯父梅雨田撫養。雨田是當時的名琴師,給演員譚鑫培操琴。八國聯軍入侵后,街市一片蕭條,戲院、茶園大都被焚毀,剩下的幾家也掩門歇業。演員有的閉門在家,有的逃離京城,有的生活無著,只得改行,像名丑蕭長華當時曾在街頭賣烤白薯,名凈李壽山賣蘿b和雞蛋糕……雨田雖然是個名琴師,也只靠演一場戲掙一份錢養活全家,戲院長期關門,坐吃山空,同樣得改行糊口。幸好他過去和一家修表鋪的趙師傅交往甚厘.彼此傳授技藝,一個學修表,一個學胡琴,因而雨田也學得一手修表的好手藝。往常同行家里鐘表壞了,他都樂于代勞修理,分文不取;現在迫不得已,也只好靠修表來維持生計。 當時,侵略軍成天在街巷挨門搜掠財物,搶劫行人,“竟有帶同兩套大車數乘,在各胡同挨戶裝運。不獨細軟之物。即衣服、床帳、米面、木器,無所不虜……倏聞前街某家被擾,又聞后巷某家被搜;適聞左鄰洋人才去,又聞右鄰進去洋人;白天曉至日暮不下數十起……”(仲芳氏:《庚子紀事》)“洋兵挨戶查看,亦有不計次數而來者,此乃私出攫取物件也。入門便問,有銀元與表否?”(楊典浩:《庚子大事記》) 梅雨田家住在前門李鐵拐斜街,屬于德軍強占區。侵略軍發現梅家有鐘表,便不斷闖入勒索,一天數次,騷擾不堪。 “砰砰砰”,門又被敲響。家里的一個7歲男孩把門打開,見是一個黧黑面孔的洋兵,并沒有顯出絲毫畏懼,沖著他說:“你怎么又來了?我認識你,你來過四趟啦!” 邊說邊用力把他朝門外推去。洋兵一揮手,把孩子蠻橫地推倒在地,揚長而人,嘴里嘰里咕嚕地操著洋腔:“不用你管,叫你家大人出來!” 家里存放的親友的鐘表全給洋兵搶走,此后再沒人敢來委托修表,雨田的家境于是越來越不濟了。 7歲的父親跟著寡母暫時避到外公、名演員楊隆壽家里。洋兵來犯,婦孺便藏在一間堆放舞臺布景的屋子里。有一次,洋兵硬要撞進去,楊隆壽阻擋,發生爭執。洋兵掏出手槍威脅,使他身心受到嚴重打擊,于是悒郁成疾,不久便去世了。寡母只得帶著孩子憂傷地重新回到梅雨田家。 父親的兩個年輕姑姑那時到陳金雀(原名陳金爵,為當時著名昆曲小生,因演《金雀記》出名而獲此名)家里避難,臉上涂了煤黑,藏在他家天花板房頂里,白天送飯上去,夜深才敢下來。陳家后來也被搶劫一空,生活從此十分困窘。 庚子年底,雨田債臺高筑,只好把住宅賣掉,租住百順胡同宋家的幾間房。有一次,房東催租甚急,父親的伯母拔下頭上的簪子去變換掉,才把房錢付清。 光緒二十七年(1901),戲院還沒有復業,梅家生活更形艱難,為了縮減開銷,又搬到貼鄰楊小樓住的那個四合院里,全家8口人(當時家中有曾祖母,梅雨田夫婦,雨田的兩個妹妹和一個小女兒,加上我父親母子二人,共計8口人),租住三間房…… 黑暗的年月,悲慘的時世,在八國聯軍的鐵蹄蹂躪下,多少中國人慘遭殺戮,多少老弱婦嬰顛沛流離;當時聚居北京的一批戲曲藝人,同樣是經磨歷劫,終日在悲愁驚恐中過著日子。 父親心情沉重地對我講述了上面這段他不大向人提起的童年遭遇。 我問道:“那位開門不讓洋兵進來的男孩是誰啊?” “就是我。”父親答道,兩眼閃著憤怒的光芒。 父親童年時親眼目睹八國聯軍踐踏祖國大地的血腥暴行,親身體會到國破家亡的痛楚,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從此深深地埋下了對侵略者無比仇恨的種子,愛國主義精神在他的心中不斷滋長起來。確實,父親的一生是愛國者的一生。抗戰初期,他演出《木蘭從軍》,并排演了新編歷史劇《抗金兵》和《生死恨》,以藝術為武器,激勵人們抗敵衛國。以后在八年抗戰的艱苦歲月里,他蓄須明志,任憑敵人威迫利誘,拒不登臺給他們演出,表現出一個具有民族氣節的中國藝術家的高貴品質。雖然父親摯愛戲曲藝術,但他更熱愛自己的祖國;為了維護民族尊嚴,他樂于清貧自守,甘冒任何風險,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藝術。能經得住如此嚴峻的考驗,確實是很不容易的。父親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點,除了日后的思想鍛煉以外,我想,這和他幼時的生活經歷不能說沒有一點關聯。 ……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