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梅溪邊-紐伯瑞兒童文學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46959
- 條形碼:9787550246959 ; 978-7-5502-4695-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梅溪邊-紐伯瑞兒童文學獎 本書特色
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經典名著,全譯本,暢銷80多年近600萬冊,入選美國中小學生必讀書,全美三個“夢之隊”作家之一懷德作品,記錄美國西部拓荒故事,從中找到勇敢、堅韌和愛。★“小木屋的故事”是美國作家羅拉·英格斯·懷德的畢生心血之作,也是她一生的縮影。羅拉憑此書獲得了美國白宮兒童文學作家“夢之隊”殊榮。 ★“小木屋的故事”自1932年出版**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到1971年*后一部《新婚四年》作為羅拉的遺稿出版,歷時四十年。 ★“小木屋的故事”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萬冊;入選美國教育部評選100本孩子*喜歡的童書、美國國家圖書館推薦中小學生必讀圖書。 ★獲獎情況:1938年,《梅溪邊》獲得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1940年,《銀湖岸邊》獲得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1941年,《漫長的冬季》獲得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1942年,《草原小鎮》獲得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1944年,《快樂的金色年代》獲得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1940—1954年,《草原上的小木屋》獲得“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童書獎”,1976年又獲得“波士頓號角兒童經典圖書獎”。 ★“小木屋的故事”是經久不衰的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名著。全書涉及到自然、探險、動物、親情、成長等許多青少年關注的興趣點,是對青少年的求知和成長大有益處的高價值圖書。 ★我們出版“小木屋的故事”,正是希望讀者通過羅拉的成長過程,重新認識自己與親人、大自然的關系。我們更希望讀者能從這段艱辛的拓荒歷程中得到啟發,在這個浮躁、物欲膨脹、人際關系疏遠的現代社會中,找回簡樸、勇敢、堅韌和愛! 完整譯本,原汁原味——“小木屋的故事”是美國西部拓荒故事叢書,作者羅拉以細膩、誠懇的筆法,把自己童年時的拓荒經歷講給現在的孩子聽,讓他們懂得勇敢、自強、自立、真誠、助人為樂……本書充分尊重作者羅拉的英文原作,是作者本色思想和真摯情感的真實呈現和精心譯作。 原創插圖,精美再現——*初繪者加斯·威廉姆斯的原創插圖,每一幅圖的筆觸細節均可看出繪者的匠心獨運……我們對原創插圖進行了傾心研究和精心繪制,力圖*大還原作者原創插圖的繪制風格。 大字設計,賞心悅目——充分考慮到孩子閱讀的習慣與特點,特采用大字排版,大開本設計,版式清新活潑,每一處細節都為孩子著想,便于閱讀。
梅溪邊-紐伯瑞兒童文學獎 內容簡介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說就是羅拉前半生的自傳,書中的主角羅拉也就是真實羅拉的化身。從拓荒女孩到馳名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家,羅拉一生的故事充滿了曲折。“小木屋的故事”充分表現了堅毅的拓荒精神。羅拉以她細膩、誠懇的筆法,將—個女孩的成長寫得生動感人,更將父母手足間的親情、她和艾美里間含蓄雋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時代人們的勤奮、勇敢,以及對大自然的謙敬,表現得淋漓盡致。
描述羅拉一家離開大草原,走過密蘇里州、艾奧瓦州,到明尼蘇達州,居住在梅溪邊的情形。在梅溪邊這段日子,羅拉一家住在土洞里,爸所有的收成被蝗蟲吃個精光,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后爸只好離家到東部去做工。這時羅拉已經八歲,所以全書的敘事觀點隨羅拉的成長而改變。生活的挑戰與家庭的力量在羅拉眼中更加具體。另外,羅拉和瑪莉開始上學,她們的人際關系也由家庭向外拓展。
梅溪邊-紐伯瑞兒童文學獎 目錄
2.地洞里的屋子
3.燈芯草和菖蒲草
4.又深又黑的水潭
5.奇怪的動物
6.有玫瑰斑點的牛
7.踏破屋頂的牛
8.稻草堆
9.有蝗蟲的日子
10.草堆被牛群弄壞了
11.篷車差點兒翻啦
12.圣誕老人請把馬兒送來
13.這個圣誕節過得很高興
14.小溪水漲潮啦
15.好險!差點兒被溪水淹死
16.漂亮的新房子
17.搬進新房子啦
18.夾人的螃蟹和吸血的水蛭
19.抓魚
20.**天上學
21.讓人討厭的奈妮?奧爾森
22.鎮上的聚會
23.鄉下的聚會
24.去教堂做禮拜
25.蝗蟲群
26.蝗蟲生卵啦
27.暴風雨
28.爸寫信回來啦
29.黎明前的黑暗
30.去小鎮上
31.圣誕節的驚喜
33.大火輪
34.寫在石板上的記號
35.看家
36.大草原的冬天
37.暴風雪的天氣
38.今天玩游戲
39.第三天
40.第四天
41.圣誕夜
梅溪邊-紐伯瑞兒童文學獎 節選
當羅拉踩著車輪子下車的時候,杰克便站了起來,但沒有爸的命令杰克只能待在原地,看著羅拉跑向那邊的小路,小路穿過了被陽光照射的那片草地一直到達堤岸邊。小溪就在堤岸的下面,溪水在陽光的照射下閃動著微微的波光。小溪的對岸是那一排排柳樹。
穿過堤岸后,小路開始轉彎,然后便向下傾斜,隨著高高的布滿綠草的河堤不斷向前。羅拉慢慢地向前走,河堤在她的旁邊逐漸變高,高到她已無法看見篷車,只能抬頭看見高高的天空,小溪水在她的腳下慢慢地流淌。
羅拉向前邁了一步,又繼續邁了一步。在小路的盡頭有一塊寬闊的平地,一段可以通到小溪邊的臺階,然后羅拉的眼前出現了一道門。
在小路盡頭拐彎的地方,那道門筆直地貼在了草坡上。門是緊緊關閉的。看起來它像是一間房屋的門,但門后面的東西都深藏在地面下。
門的前面有兩條趴著的樣子很難看的大狗,見到羅拉的時候,它們便慢慢地站了起來。羅拉被它們嚇得撒腿就跑,一路沿著小路跑回了篷車旁。看見瑪莉站在篷車旁,便悄悄地告訴瑪莉:“在那邊的空地上,有一道大門和兩條大狗……”說著的時候她回頭看了一眼,看見那兩條狗正向這邊走過來。
杰克在篷車下發出低聲怒吼,并向那兩條狗露出了鋒利的牙齒。
爸問漢森先生:“那是你的狗么?”然后漢森先生回過頭對狗說了幾句羅拉聽不懂的話,可兩條狗馬上就明白了,順著堤岸邊慢慢地消失了。
爸和漢森先生走向牛棚,牛棚并不大,也不是用圓木建成的。而且牛棚的圍墻、頂部都布滿了草,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舞動。羅拉和瑪莉在篷車旁邊靜靜地望著草原上隨風起舞的草和黃色的野花。杰克也在不遠處站立。
小鳥在天空中飛翔,一會兒遨游天際,一會兒鉆進草叢。天空就像一個高高拱起的圓弧,在遠方看來正好與地面完美吻合。
爸和漢森先生慢慢地走回來,她們聽到不遠處的爸說:“就這樣決定了,漢森,明天我們去小鎮上簽文件,今晚我們就在這住下了。”
漢森先生愉快地說:“好啊!”
爸將羅拉和瑪莉一把抱進篷車內,把車駛到了草原上;并且告訴媽,他用佩特和帕蒂交換了漢森先生的土地,用小兔兒馬和篷車跟漢森先生的莊稼、耕牛做了交換。接著,爸松開了束縛佩特和帕蒂的韁繩,把它們帶到能飲水的小溪邊,拴在了地面上的木樁上。
然后爸開始幫媽一起搭帳篷。羅拉不想玩耍,很安靜地待在一邊,一家人圍著篝火吃晚餐,但她卻不餓。
“這將是我們*后一天在外露營,”爸說,“明天一切都將安排好,房子會建在小溪邊,卡羅琳。”
“喔,查爾斯,”媽說,“那里是地洞,我們可是從未住過。”
“我認為你會發現那里面很整潔,”爸對媽說,“挪威人都是非常愛干凈的,而且馬上就要冬天了,住在地洞里面會比較暖和。”
“嗯,那好吧,能在下雪前有個住的地方也是件好事。”媽表示贊同。
“當我收獲了**茬麥子的時候,”爸說,“我們就會有一座很漂亮的房子,還可以養幾匹馬甚至還有馬車。卡羅琳,可以在這里播種小麥真得很棒,這里的土地肥沃又是平地,沒有一棵樹、一顆石子。我很不明白為什么漢森只種那么小的一塊地,可能是遇到大旱了,否則就是漢森不懂耕地,他播種出來的小麥小而癟。”
佩特、帕蒂和小兔兒馬在火光沒有照到的黑暗角落吃草,它們啃斷草時發出了清脆的聲音,慢慢地咀嚼。它們安靜自由地晃著自己的尾巴,眼神透過寂靜的黑夜望向一閃一閃的星星,根本不會想到自己已經被交換了。
羅拉已經七歲了,是個大女孩。七歲已經過了哭哭鬧鬧的年齡,但還是沒忍住地問爸:“爸,你是真的要把佩特和帕蒂給他嗎?是真的么?”
爸伸出自己的臂膀緊緊地把羅拉抱住。
……
梅溪邊-紐伯瑞兒童文學獎 作者簡介
羅拉英格斯懷德(1867-1957),美國兒童文學作家。出生于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幼年時跟隨父母四處遷徙,足跡幾乎遍及美國西部,15歲時在拓荒者們開辦的小學執教。羅拉的一生漂泊不定,但又卓有成就。羅拉65歲時在女兒的啟發下開始文學創作,到90歲去世25年間,她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成9本“小木屋”系列小說,以極其細膩、誠懇的筆法,記錄了美國西部拓荒時代的歷史,刻畫了拓荒人們勤勞、質樸、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
“小木屋”系列小說從出版到至今成為暢銷不衰的兒童文學經典之作,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銷售近600萬冊,并先后五次摘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入選美國教育部評選100本孩子喜歡的童書、美國國家圖書館推薦中小學生必讀書目。羅拉也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作家。1954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成立了“羅拉英格斯懷德獎”;1993年,她躋身密蘇里名人堂,密蘇里州國會圓形大廳永久陳列她的半身青銅塑像;2006年,她的名字載入密蘇里星光大道;她還被選為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白宮“夢之隊”的成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