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薈萃--史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486333
- 條形碼:9787534486333 ; 978-7-5344-8633-3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薈萃--史記 本書特色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部紀傳體通史,被人們稱為“信史”,由西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花了13年的時間所完成的。全書共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記載了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約三千多年的歷史。它包羅萬象,而又融會貫通,脈絡清晰,“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詳實地記錄了上古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狀況。《史記》它不同于前代史書所采用的以時間為次序的編年體,或以地域為劃分的國別體,而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反映歷史內(nèi)容的一種體例。從此以后,從東漢班固的《漢書》到民國初期的《清史稿》,近兩千年間歷代所修正史,盡管在個別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絕無例外地沿襲了《史記》的本紀和列傳兩部分,而成為傳統(tǒng)。同時,《史記》還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薈萃--史記 內(nèi)容簡介
《史記》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全書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紀和列傳是主體。它以歷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為史書編撰的主線,各種體例分工明確,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占全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寫人物為中心來記載歷史的,由此,司馬遷創(chuàng)立了史書新體例“紀傳體”。“本紀”是全書提綱,以王朝的更替為體,按年月時間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其中記載先秦歷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記載秦漢歷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項羽,漢高祖劉邦,高后呂雉,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和漢武帝劉徹。“表”用表格來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書”則記述制度發(fā)展,涉及禮樂制度、天文兵律、社會經(jīng)濟、河渠地理等諸方面內(nèi)容“世家”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跡和特別重要人物事跡;“列傳”是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和少數(shù)民族的傳記。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薈萃--史記 目錄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薈萃--史記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不可考),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辯解,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經(jīng)典常談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