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分冊)-漢字學習-素質教育啟蒙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8745443
- 條形碼:9787538745443 ; 978-7-5387-454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文化(分冊)-漢字學習-素質教育啟蒙讀本 本書特色
“漢字學習”系列立足于素質教育,根據央視“漢字聽寫大會”和河南衛視“漢字英雄”等節目精心打造而成的。《漢字學習:歷史·文化》分冊精選了生活中常用的歷史和文化詞語。從選詞上,主要選取貼近百姓生活、有內涵、有深入了解必要的詞,在板塊設置上,有“聽寫提示”,提示圍繞著詞語的語義展開,但又不局限于此,有關其所屬的類別、語義的形成演變、出處等等,都是提示發散思維的點;有“注音”“解釋”;有“相關知識”,主要是圍繞詞語,對相關知識進行擴展,包括與所選詞語內容相關的知識,字形、字音、字義相關的知識,易混易錯字詞的辨析,漢字形成的知識,涉及的詩詞、神話傳說等等。
歷史.文化(分冊)-漢字學習-素質教育啟蒙讀本 內容簡介
★漢字,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從世界范圍來看,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都是已經死亡的文字,唯有中華民族的漢字仍延續使用,并且充滿了生命活力。
★中華文化的傳承,中華民族的發展,都離不開漢字的薪火相傳。國家教育部在**的《語文教育課程標準》中對語言文字的重要性做了這樣的解讀:語言文字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
歷史.文化(分冊)-漢字學習-素質教育啟蒙讀本 目錄
a阿訇 1鰲山 1鰲頭 2b八股文 3八卦 4八旗 4白居易 5白鏹 5百衲本 6班超 6版筑 7榜眼 8褒姒 8寶眷 9鴇母 9杯珓 10笨伯 10畢昇 11 11陛下 11狴犴 12梐枑 13赑屃 13箯輿 13鏢局 14儐相 14鑌鐵 15袯襫 15馎饦 16欂櫨 16擘窠書 17卜筮 17c采邑 18蔡倫 18蔡廷鍇 19參知政事 19倉頡 20曹叡 20草標兒 21蠆盆 21單于 22廛人 22澶淵之盟 23嫦娥 23玚圭 24晁錯 24陳阿嬌 25陳賡 26陳嘉庚 26陳寅恪 27讖緯 27城濮之戰 28程顥 29程硯秋 29程頤 29鴟吻 30蚩尤 30魑魅 31珫耳 31崇禎 31樗蒲 32捶丸 32淳于越 33于 33慈禧 34賨人 34蹴鞠 35崔瀣 35踆烏 36d答臘鼓 37韃靼 37打千 37大理寺 38大辟 38大札撒 39丹墀 39疍戶 39鄧稼先 40嫡長子 40帝嚳 41佃戶 41殿試 41董仲舒 42董卓 42都督 43杜如晦 43度牒 44端硯 44都 45e二十八宿 45f藩鎮 46范曄 47范縝 47范仲淹 48方孝孺 48房玄齡 48妃嬪 49淝水之戰 49焚書坑儒 50封建 50封禪 51烽燧 51蜂蠆 52伏羲 52符箓 53駙馬都尉 53g嘎達梅林 54噶廈 54皋陶 55誥命夫人 55鉤弋夫人 56鞲鞴 56古爾邦節 56馉饳 57鶻鸼 57顧頡剛 58官渡之戰 58館陶公主 59管仲 59光祿寺 59光緒 60圭表 60袞冕 61國子監 61虢國夫人 62h含嘉倉 62翰林 63鎬京 63合縱連橫 64和珅 64闔閭 65哼哈二將 65洪武 66洪熙 66黌門 66后母戊鼎 67豢龍氏 67侯爵 68后稷 68后羿 69湖筆 69虎符 70虎門銷煙 70忽必烈 71花翎 71花押 71華盛頓 72驊騮 72宦官 73皇帝 73黃巢 74黃埔軍校 74篁墩 75徽號 75回鶻 76會元 76渾脫 77霍去病 77j姬匄 78畿輔 78及第 79紀傳體 79稷下學宮 80袈裟 80跏趺 81嘉靖 81嘉慶 82甲骨文 82賈思勰 83縑帛 83簡牘 83建安 84建文 84監本 85監生 85鑒真 86江淹 86姜嫄 87蔣介石 87蛟龍 88交子 88僬僥 89桀紂 89婕妤 90羯鼓 90解元 91金兀術 91金鑾殿 92錦衣衛 92進士 93經史子集 93井田制 94景泰 94靖康之難 94九鼎 95居延漢簡 96粔籹 96爵祿 96軍機處 97郡王 97郡縣制 98k堪布 99堪輿 99康熙 99科舉 100可汗 100錁子 101箜篌 101孔祥熙 102錕铻 103鯤鵬 103l喇嘛 104嫪毐 104嫘祖 105耒耜 105利簋 106酈食其 106梨俱吠陀 106李鴻章 107李逵 107李斯 108黎庶 108利瑪竇 109隸書 110聯合國 110廉頗 110良渚文化 111梁啟超 112梁漱溟 112廖仲愷 113林則徐 113藺相如 114醽醁 114劉禪 114流觴曲水 115漏壺 115綠林 116鑾駕 116m瑪雅歷 117瑪雅文明 118麥克阿瑟 118蟒袍 118彌撒 119冕旒 119面首 120蓂莢 120明德慎罰 121萬俟卨 121靺鞨 122墨翟 122鏌铘 122慕容皝 123n那達慕 123納蘭性德 124捺缽 124南詔 125哪吒 125內務府 126捻軍 126聶榮臻 127鎳幣 127寧古塔 128牛僧孺 128牛尊 129奴隸 129努爾哈赤 129女史箴圖 130女媧 130諾亞方舟 131o歐陽修 131p泮宮 132盤庚 132龐涓 133炮烙 133蓬萊仙島 134辟雍 134票號 135票擬 135溥儀 136蒲松齡 136譜牒 137q麒麟 137戚夫人 138戚繼光 138齊桓公 138奇門遁甲 139耆英 139琦善 140祺祥政變 140綦毋懷文 140乞鞫 141稽顙 141稽首 142契丹 142棄市 143乾清宮 143錢大昕 143黔首 144遣唐使 144乾隆 145乾坤 145伽藍 146欽差 146欽天監 146秦檜 147秦穆公 147秦瓊 148寢宮 149禽滑釐 149卿大夫 150青蚨 150龜茲 151曲轅犁 151瓊林宴 152丘處機 152秋瑾 153仇英 153酋長國 154屈原 154權德輿 155犬戎 155闕里 155闕特勤碑 156榷酤 156榷場 157r冉伯牛 157人彘 158日晷 158s桑弘羊 159禪讓制 159司馬遷 160司馬昭 160商鞅 161上諭 161尚方寶劍 162阇梨 162射覆 162申時 163參商 163神荼 164神州 164施瑯 165石鼓文 165史乘 165侍郎 166謚號 166蜀漢 167司隸校尉 167司南 167宋徽宗 168宋欽宗 168宋慶齡 169孫臏 169孫中山 170狻猊 171算籌 171隋煬帝 172燧人氏 172t譚嗣同 173唐律疏議 173唐三彩 174饕餮 174梼杌 174天竺 175廷杖 175投壺 176屠蘇 176圖騰 177吐蕃 177彖辭 178橐龠 178拓跋珪 178w瓦當 179萬戶侯 180汪精衛 180王嬙 180王懿榮 181王娡 182望帝 182韋編 183帷幄 183偽滿 184尾生 184衛青 185尉繚 185魏闕 185魏忠賢 186文彥博 186文淵閣 187穩婆 187翁同龢 188翁仲 189烏托邦 189巫蠱 189於菟 190吳大澂 190吳趼人 191武士彟 191午門 192武曌 192五卅運動 193戊戌維新 193x檄文 194夏鯀 194夏侯惇 195祆教 195鮮卑 196暹羅 196咸豐庚申 197獫狁 197蕭何 198小篆 199頡利可汗 199獬豸 199辛亥革命 200匈奴 201軒轅 201宣德 201玄奘 202玄燁 202獯鬻 203殉葬 203y鴉片戰爭 204衙內 204猰貐 205閼氏 205閻羅王 206顏斶 206仰韶文化 207姚崇 207堯舜 208耶律楚材 208耶律隆緒 208耶穌 209伊甸園 209伊尹 210懿旨 210殷墟 211印紐 211胤禛 212嬴政 212瀛寰志略 213颙琰 213酉時 214羑里 214俞大猷 215盂蘭盆節 215虞姬 215虞舜 216郁壘 216玉璽 217諭旨 217御花園 218御林軍 218御史臺 218袁紹 219圓明園 219圜丘 220元謀猿人 220袁天罡 220z宰相 221拶指 222贊普 222牂牁 223駔儈 223曾國藩 223舴艋 224占卜 224粘桿處 225張謇 225張騫 226張作霖 226章士釗 227章炳麟 227趙匡胤 228謫居 228知府 229直裰 229執牛耳 229雉堞 230桎梏 230周敦頤 231周懿王 231竺可楨 232朱祁鎮 232朱翊鈞 233竹書紀年 233準噶爾 233涿鹿之戰 234資治通鑒 234鐘鼎文 235鐘馗 235中庸 236周瑜 236籀文 237諸葛亮 237顓頊 238顓臾 239篆書 239狀元 240緇衣 240紫禁城 241奏章 241樽俎 242左馮翊 242索引 243
展開全部
歷史.文化(分冊)-漢字學習-素質教育啟蒙讀本 作者簡介
編寫組成員包括語言文字專家、教育專家和文化學者。這就使得本套圖書在知識性上,準確、豐富,在表述上,通俗易懂、生動有趣。這些專家學者歷時一年時間,對每個詞進行了嚴格篩選,以中小學生“喜聞樂見”為標準,對每個詞的展開解析都經過了精心打磨,充分發揮他們每個人在專業領域內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