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圖說明朝帝陵-北京旅游紀念珍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750897
- 條形碼:9787508750897 ; 978-7-5087-508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圖說明朝帝陵-北京旅游紀念珍藏版 本書特色
北京導游培訓用書?明十三陵旅游**手冊 北京旅游紀念珍藏版 探秘明朝帝陵之旅,換個角度來看“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帝陵具有鮮明特色。從南京孝陵到北京天壽山諸陵以及湖北的顯陵,陵前都導以曲折幽深的神道,陵宮建筑則取前方后圓的平面布局方式。這一獨特的陵寢布局方式在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上獨樹一幟。明朝帝陵這一布局形式后來又為清代所繼承,形成了*后的終極模式。 權威評價 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的建筑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五百余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明清皇家陵寢的評價
圖說明朝帝陵-北京旅游紀念珍藏版 內容簡介
我國占代墓葬文化源遠流長,內容博大精深。特別是帝王級的陵墓,因墓主社會地位至尊至貴,以及受當時宗法禮制、追求墓葬防盜耐久、講究風水擇吉而葬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其不僅在建筑規模的宏大方面遠勝人臣墓葬,而且更富于神秘莫測的特點。
圖說明朝帝陵-北京旅游紀念珍藏版 目錄
圖說明朝帝陵-北京旅游紀念珍藏版 作者簡介
胡漢生,研究館員,北京昌平人1949年11月出生,1978年清華大學畢業,1981年調十三陵特區辦事處文物科工作,開始對明十三陵的歷史、文物和中國古代陵寢制度進行系統研究。著有《明十三陵大觀》《明代帝陵風水說》《明朝帝王陵》《明十三陵研究》等,并在《故宮博物院刊》《建筑歷史與理論》《古建園林技術》《北京文博》等多種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參與《昌平縣志》和明十三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上報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文本的撰寫工作。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