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大國合作的試驗-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150611
- 條形碼:9787546150611 ; 978-7-5461-5061-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國合作的試驗-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研究 本書特色
二戰的過程固然壯烈激揚,而戰敗國的戰后改造對今日世界的影響依然深刻,特別是在德國、日本反省二戰歷史問題態度迥異的形勢下,更有必要回顧德國、日本戰后改造的復雜過程。 為此,黃山書社隆重推出“二戰戰敗國的改造與反省之路”比較研究叢書,該叢書由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副主任、中國德國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孟鐘捷教授主編,敘述德國和日本在戰后改造與反省道路上的曲折軌跡,重點呈現盟國督促侵略者認清歷史過錯的國際影響,與戰敗國社會主動承擔歷史責任之間的辯證關系。 《大國合作的試驗——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研究》一書為叢書中一種,通過多國檔案比較研究,揭示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中,盡管大國間充斥著分歧與猜忌,卻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大國合作的典范;四大占領區雖然*終導致了德國的分裂,卻也因為委員會對德國的改造,孕育了一個新的德國,為此后德國走上自新之路奠定基礎。
大國合作的試驗-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研究 內容簡介
今天德國對于二戰歷史的深刻反省與日本對于二戰歷史的回避乃至篡改都有其復雜的歷史過程,只有深入了解兩國戰后改造的歷程,才能夠理解、剖析與回應今天兩國所表現出的不同形勢、問題與主張,以應對和解決國際社會中的挑戰、矛盾與僵局,引導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理解時事。 “二戰戰敗國的改造與反省之路”比較研究叢書,不但是我國世界史研究者廣泛挖掘二戰歷史遺產、深度反思戰敗國改造曲折歷程的一次勇敢嘗試,也是中青年學者與出版社密切合作,獻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一份誠摯的答卷。 本套叢書入選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點出版物。 《新民晚報》、《東方早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澎湃新聞、解放網、百道網等媒體競相報道,人民網、光明網、中國青年網、騰訊、搜狐、網易等媒體紛紛轉載。
大國合作的試驗-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研究 目錄
大國合作的試驗-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研究 作者簡介
主編,孟鐘捷,浙江杭州人,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副主任、跨區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歷史教育比較研究中心副主任,學術兼職有中國德國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上海世界史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國際歷史教育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istory Didactics)學術咨詢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等。長期從事20世紀世界史和德國現當代史的教學與研究,承擔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著有《德國1920年〈企業代表會法〉發生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尋求黃金分割點:聯邦德國社會伙伴關系研究》(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德國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地圖上的德國史》(東方出版中心,2014年)等,譯著《世界主義與民族國家》(德語,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歷史科學基本概念辭典》(德語,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非自由主義的失敗:論現代德國政治文化》(英語,商務印書館,2015年)等,主編《全球化進程中的歷史教育:亞歐教科書敘事特征比較》(上海三聯書店,2013年),參與編寫修訂高校教材《世界當代史(1945—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作者,徐之凱,江蘇蘇州人,華東師范大學與法國高師集團聯合培養碩士生,華東師范大學與法國薩克雷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歐洲“冷戰”史、法德關系史,發表《二戰后法占區的德國公務員與非納粹化》(《德國研究》2015年第1期)、《重鑄國家——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的建立》(2014年中國德國史研究會大會會議論文集)等論文。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