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河山闕 本書特色
他們生于1930年代的中國,他們出身中產家庭,考入清華大學,是當時的學界精英,而他們曲折的經歷就是現代中國史里面激情燃燒歲月的一章,他們的際遇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年幼時即隨父母流離顛沛,在上海租界求學追求進步……他們曾距離大師們如此之近……他們,見證了那個風云變幻的大時代。
河山闕 內容簡介
父親從洋行職員到民族企業家 日方強迫父親與日商“合作” 親友經常為醫院縫制傷病號服 小嬢嬢偷著參加新四軍 堂舅是汪偽政府上海五金公會的理事長 窗玻璃貼上“米”字型紙條防空襲震碎 入讀武漢圣約瑟女子學校 兩位堂哥是空軍飛行員,為國效力 用洋油桶改裝烤箱 德歸醫生治好我的黃病 小姐姐在焦菊隱導演的指導下演出 撞見“虎里拉” 闖進衛戍司令部救大哥 李四光是我的推薦人
河山闕 目錄
從十里洋場到故都清華園
我家踏入上海灘之路/002 父親剪影/006
儒家范式的家庭教育/013
父親新中國成立前的“左派”朋友/017 外婆家原系大家族/019
小嬢嬢是新四軍/022 十里洋場少年時/026
從手心挨打到銀盾少年/027 我知道的八百壯士/030
親戚中就有漢奸/032 虎頭蛇尾的奴化教育/035
租界里的生計/037 租界里的中學生活/039
舊上海的少年閱讀/042 戰爭陰霾下的課余生活/045
中學同學的不同人生路/046 抗戰勝利啦!/048
親見國民黨喪失人心/050 離延安更近了/052
我成了“赤化嫌疑分子”/056 開始了進步的道路/057
大江東去曉光始/059 我參加了地下黨領導的進步學生運動/062
用“單戈士”的筆名向進步報刊投稿/067
1948,我要考大學/069 馬桶上聽到錄取的消息/071
一路向北/073
輾轉半個中國的遷徙與逃亡
*早的家教/076 從未團聚過的家/078
入讀武漢圣約瑟女子學校/082 被戰爭打亂的童年 /086
初次聞到火藥味/088 我家成了難民轉運站 /090
熱鬧非凡的難民之家 /094 戰爭中的桃花源 /098
像上班一樣躲警報/100 邊境小城印象/104
德歸醫生治好我的黃病/108 再次踏上逃亡之路/110
荒山生活要自給自足 /113 錫是怎樣煉成的?/116
礦山里的學習生活/121 父親自制“咖啡糖”/125
戰爭中的大家庭/128 長途跋涉到玉山/137
難忘的六年級/143 日軍打到浙贛鐵路,再次逃亡/146
與“鬼火”相伴的住地/153 初次接觸洋文化/160
戰亂中難忘的春節/163 跟著難民繼續大逃亡/166
擲壘球訓練/175 見識了民族風情/178
山溝里的機場/180 去重慶/182 闖進衛戍司令部/189
15歲挑起家中的擔子 /195 自建小茅屋/200
小茅屋落成 /203 進了南開暑期班/206
抗戰勝利,狂歡之夜 /208 李四光是我的推薦人/210
李四光鎮不住勢利眼 /211 振濟中學,一場虛驚/213
附注:抗戰歷史參考資料/218
河山闕 作者簡介
董貽正,男,1931年間月出生于上海市,漢族。1948—1952年就讀于清華大學電機系。 薛傳釗,女,原籍廣東中山,1930年生于上海,年幼時隨父母逃難,流離顛沛,輾轉數年。抗戰勝利后,在廣州培道女中念完高中。1949年夏從香港飄海北上,考入燕京大學社會系,1950年轉入清華大學經濟系。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