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生態價值.補償機制.產業選擇-對廣東生態發展區的數據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50055
- 條形碼:9787010150055 ; 978-7-01-01500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態價值.補償機制.產業選擇-對廣東生態發展區的數據分析 本書特色
廣東近年來已經形成以主體功能區建設為核心內容,體現區域協調發展新戰略的生態發展區發展的新模式:“堅持綠色發展道路——供給生態公共服務產品——以'雙轉移'為抓手,建設具有生態循環型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建立扶持山區生態發展的長效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這是在區域發展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促進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新思路。按照這一思路來實現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目標有四項基礎性工作必須要做好。一是評估生態發展區域內保護生態資源環境所犧牲的機會成本;二是評估生態發展區域內的生態資源的公共生態服務產品價值;三是建立科學的生態補償機制和制定可行的生態補償政策;四是構建符合生態發展區實際的現代生態產業體系。歐陽建國、歐曉萬、歐陽洋編著的《生態價值補償機制產業選擇--對廣東生態發展區的數據分析》對以上四項基本性的工作進行了研究:1、測算了生態發展區保護生態資源環境所犧牲的機會成本;2、測算評估了生態發展區的森林、河流水庫和耕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價值;3、基于前兩項成果,設計了廣東生態發展區生態補償的技術方案;4、對生態發展區產業發展進行了優化選擇和產業模式設計。
生態價值.補償機制.產業選擇-對廣東生態發展區的數據分析 內容簡介
廣東近年來已經形成以主體功能區建設為核心內容,體現區域協調發展新戰略的生態發展區發展的新模式:“堅持綠色發展道路——供給生態公共服務產品——以‘雙轉移’為抓手,建設具有生態循環型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建立扶持山區生態發展的長效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這是在區域發展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促進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新思路。按照這一思路來實現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目標有四項基礎性工作必須要做好。一是評估生態發展區域內保護生態資源環境所犧牲的機會成本;二是評估生態發展區域內的生態資源的公共生態服務產品價值;三是建立科學的生態補償機制和制定可行的生態補償政策;四是構建符合生態發展區實際的現代生態產業體系。 《生態價值補償機制產業選擇:對廣東生態發展區的數據分析》對以上四項基本性的工作進行了研究:1.測算了生態發展區保護生態資源環境所犧牲的機會成本;2.測算評估了生態發展區的森林、河流水庫和耕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價值;3.基于前兩項成果,設計了廣東生態發展區生態補償的技術方案;4.對生態發展區產業發展進行了優化選擇和產業模式設計。
生態價值.補償機制.產業選擇-對廣東生態發展區的數據分析 目錄
生態價值.補償機制.產業選擇-對廣東生態發展區的數據分析 節選
東江發源于江西省尋烏縣椏髻缽。流至東莞石龍鎮進入珠江三角洲,并于增城禺東聯圍匯入獅子洋,集水面積35340平方公里,約占廣東境內珠江流域的24.3%。河長562公里。平均年徑流量257億立方米。干流在龍川合河壩以上稱尋烏水,匯貝嶺水后始稱東江。集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貝嶺水、涮江、新豐江、秋香江、公莊水、西枝江和石馬河等。各支流與干流交叉成“格子狀”水系。流域內山嶺多由花崗巖和紅色砂頁巖構成,流域內有新豐江和楓樹壩兩座大型水庫。總庫容158.4億立方米,占全省27座大型水庫總庫容量的59%,兩水庫集水面積11050平方公里,占東江流域面積的40.9%。龍川縣的楓樹壩水庫以上為上游段,楓樹壩水庫中的原合河壩村至博羅縣觀音閣為中游段,觀音閣至東莞石龍為下游段。上游段主要支流貝嶺水處東江右岸,發源于江西安遠縣,流入廣東龍川縣,于楓樹壩水庫匯入東江。中游段主要支流有涮江、新豐江、秋香江。涮江處東江右岸。發源于和平縣涮源鄉亞婆髻,于和平縣境內入東江。新豐江處東江左岸。發源于新豐縣崖婆石,于河源市區匯入東江。秋香江處東江左岸。發源于紫金縣黎頭寨,于惠陽縣江口匯入東江。 河流及河流型水庫在防洪、抗旱、發電、供水、灌溉、養殖、航運、旅游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生態服務功能作用。這種功能是指其直接或間接地為人們生活、生產活動所提供的服務效能。根據河流及大中型水庫提供服務的消費與市場化特點,可以將其服務功能劃分為具有直接使用價值的產品生產功能和具有間接使用價值的非商品化服務功能。 ……
生態價值.補償機制.產業選擇-對廣東生態發展區的數據分析 作者簡介
歐陽建國,男,1957年生,中共韶關市委黨校經濟學教授、校委委員。韶關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中國數量經濟學會會員,廣東現場統計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廣東省生態文明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計量統計、資源環境和生態經濟學研究。主持或參加完成國家、省、市級社科規劃課題多項。負責編制地方發展規劃多項。多篇論文刊于《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等核心期刊。 歐曉萬,女,1961年生,中共韶關市委黨校經濟學教授、科研辦副主任。中國數量經濟學會會員,廣東省生態文明促進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資源環境經濟、能源經濟、數量經濟、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多篇論文刊于國家級、省級核心期刊。 歐陽洋,男,1986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獲法律職業資格、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經濟師。現任職于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機制設計、資產及項目評估、投資法律及風險管理、金融和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管理研究與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