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紡織大國崛起歷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16761
- 條形碼:9787518016761 ; 978-7-5180-167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紡織大國崛起歷程 本書特色
陳義方編著的《紡織大國崛起歷程》收錄的60來篇文稿,記錄了紡織工業系統在新中國成立后四五十年間,群策群力,艱苦奮斗,將這個龐大的傳統產業部門一步一步推向世界前列的史詩般的歷程。 筆者在紡織工業部雖處在業務工作崗位,但在文稿起草中時常涉及一些經濟理論問題。收錄在《紡織大國崛起歷程》卷中的文稿,還有一部分是經濟研究類作品,其中,較有分量的有寫于2009年的《超過了人們原先*樂觀的預期——新中國紡織工業的歷史性大跨越》、成稿于1981年的中央黨校演講稿《新中國紡織工業的三十年》、《中國紡織工業現狀和展望——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紡織工業面面觀》。這幾則文稿,由于對中國紡織工業發展的歷史過程和歷史經驗有一些帶創見的理論概括,可能更有“以史為鑒”的存世價值。
紡織大國崛起歷程 內容簡介
《紡織大國崛起歷程(1949-2014)》收錄的60來篇文稿,記錄了紡織工業系統在新中國成立后四五十年間,群策群力,艱苦奮斗,將這個龐大的傳統產業部門一步一步推向世界前列的史詩般的歷程。 筆者在紡織工業部雖處在業務工作崗位,但在文稿起草中時常涉及一些經濟理論問題。收錄在《紡織大國崛起歷程》卷中的文稿,還有一部分是經濟研究類作品,其中,較有分量的有寫于2009年的《超過了人們原先*樂觀的預期——新中國紡織工業的歷史性大跨越》、成稿于1981年的中央黨校演講稿《新中國紡織工業的三十年》、《中國紡織工業現狀和展望——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紡織工業面面觀》。這幾則文稿,由于對中國紡織工業發展的歷史過程和歷史經驗有一些帶創見的理論概括,可能更有“以史為鑒”的存世價值。
紡織大國崛起歷程 目錄
發展經濟要搞戰略——“紡織大國”的由來(2009年)
百年紡織(2000年)
百年回顧:中國紡織工業(2001年)
《輝煌的二十世紀新中國大紀錄·紡織卷(1949~1999)》
前言、序言、首發式新聞稿(1999年)
《輝煌的二十世紀新中國大紀錄·紡織卷(1949~1999)》
**章中國紡織工業綜述(199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百科全書(1949~1999)》特大條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1999年)
《中國經濟輝煌的五十年》
第九章強大工業體系的建立——紡織工業(1999年)
《中國近代紡織史(1840~1949)》(上、下卷)序(1997年)
《中國紡織工業》大畫冊前言(1991年)
“產業春秋”叢書之《紡織大國》首篇紡織大國(1989年)
我國化纖工業步入世界先進行列(1988年)
我國人民紡織品消費正由“溫飽型”走向“小康型”(1986年)
紡織工業新起飛的啟示(1986年)
中國紡織工業的“世界之*”(1986年)
關于中國紡織工業代表團訪問比利時的報告(1985年)
《當代中國的紡織工業》緒論(1984年)
《當代中國的紡織工業》
第二章新中國紡織工業的主要發展過程(1984年)
《當代中國的紡織工業》結束語(1984年)
紡織工業要適應市場的新形勢(1983年)
我國紡織工業技術改造調查(1982年)
紡織品產銷要跟上城鄉市場新形勢(1982年)
紡織品產銷要適應市場新變化(1982年)
中國紡織工業(1982年)
新中國成立以來紡織工業生產建設工作的回顧(1981年)
新中國紡織工業的30年(1981年)
中國紡織工業現狀和展望——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紡織工業面面觀(1981年)
紡織工業30年若干基本體會(1981年)
十億人的穿衣問題(1981年)
持續增產紡織品(1981年)
從紡織工業看“揚長避短”(1980年)
關于揚長避短、加快發展紡織工業的
一些政策問題的調研報告(1980年)
紡織工業要闊步前進(1980年)
九億人的穿衣問題(1980年)
把引進先進技術和自力更生精神結合起來(1979年)
把先進技術的引進與自力更生的建設結合起來(初稿,1979年)
采取特殊措施把輕紡工業搞上去(1979年)
把紡織工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1979年)
紡織工業要為四化多做貢獻.——紡織工業部部長答《工人日報》記者問(1979年)
《新中國紡織工業三十年》首篇(1979年)
重視商標管理發展**產品——關于采用經濟手段促進紡織產品質量的一些考慮(1978年)
群眾要求紡織品恢復商標,注上廠名(1978年)
紡織產品有必要普遍采用商標(1978年)
解決好八億人民的穿衣問題(1978年)
革命加拼命干出一個紡織工業的現代化來(1978年)
要更好更快地解決人民穿衣問題——紡織工業部部長錢之光答《新華社》
《人民日報》記者問(1978年)
我國輕工業發展的根本道路(1977年)
中國毛紡織工業在迅速發展(1964年)
紡織工業現狀和發展趨勢(1963年)
棉花的生產(1963年)
紡織工業光輝的十年(1959年)
《錢之光傳》第十四章錢之光在中央財經委員會(2011年)
忠誠無私的革命家紡織工業的奠基人——紀念錢之光同志百年誕辰(2000年)
新中國紡織工業的奠基人——紀念錢之光同志百年誕辰(2000年)
鞠躬盡瘁70年——無產階級革命家錢之光永垂史冊(2011年)
愿天下人民盡豐衣——緬懷毛主席指引新中國紡織工業
建設的偉大業績(1993年)
毛澤東同志對紡織工業的關懷——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90周年(1983年)
回憶毛澤東同志對紡織工業的關懷和決策(1983年)
紡織大國崛起歷程 節選
《紡織大國崛起歷程(1949-2014)》: 無可奈何的慢板:20世紀上半葉 20世紀上半葉,是中國紡織工業從初創轉向緩慢成長的時期。50年的歷程,明顯地可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1901—1913年)的重要特點,是民族資本紡織企業開始興起,與此同時外資紡織企業也迅速增加。 20世紀初,隨著推翻帝制,洋務派官僚對民間資本進入棉紡織工業的限制也宣告完結。民族資本打開了棉紡織工業的大門。1905—1913年的8年間,先后有裕泰(常熟)、濟泰(太倉)、振新(無錫)、和豐(寧波)、大生二廠(崇明)、利用(江陰)、廣益(安陽)、華新(石家莊)、湖南安江和上海的德大、同昌等十幾個民族資本紗廠創立。到1913年,全國各地民族資本紗廠已有23家,總規模為紡錠48.4萬枚,布機2016臺。本來就不受政府限制的絲綢工業,這時更出現了開辦民營企業的熱潮。1913年時,全國絲廠已發展到近200家,絲綢廠己近百家。外資進入中國紡織業,也多起來了。1910—1913年期間,僅上海一地就有英商公益紗廠和楊樹浦紗廠、日商內外棉三廠等三家大中型紗廠開工。加上在此之前己建成的外商紗廠,到1913年外資紡織廠紗錠總數已達34萬枚、布機已有2000臺。 第二階段(1914—1936年),即從**次世界大戰爆發到抗日戰爭前夕的二十幾年間。“一戰”時期,進口紗布銳減,國內市場紗布市價猛漲,紗廠獲利豐厚;加以1915年全國各地人民群眾反對“二十一條”,掀起抵制日貨運動,1919年又爆發“五四運動”。這些都對民族工業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從1916年開始的民族資本棉紡織工業持續景氣的局面,到1921年下半年才回落。 ……
紡織大國崛起歷程 作者簡介
陳義方,1927年生。原籍浙江舟山,生長于上海,大半生居于京師。初習“工商管理”,后攻“工業經濟”,從“謀生手段”到“服從革命需要”到立志“工業報國”,終生從事紡織工業。從1949年5月底作為“上海市軍管會輕工業處第三軍事代表組”成員進入紡織工廠算起,經歷棉紡織廠基層管理崗位至今,紡織工業領導機關工作崗位46年,親歷新中國紡織工業基礎建設30年艱辛過程,親歷“紡織大國”崛起全過程。離休后有幸繼續分享“建設紡織強國”的喜悅,又已是20年過去。半個多世紀不離不棄的“老紡織”情緣,養成了保留文物以至文物清樣的習慣。因而,無意間競為紡織工業留下了幾百余萬字的“實錄”,耄耋之年,篩選出一百多萬字編成“記錄新中國紡織工業65年”四卷書。原非傳世之作,更無炫世之意,僅為取其“半個世紀完整實錄”所具有的某些歷史價值以至某些學術價值而已。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