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成吉思汗傳:詳注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709333
- 條形碼:9787510709333 ; 978-7-5107-0933-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成吉思汗傳:詳注版 本書特色
《成吉思汗傳》是世界權威蒙古學家符拉基米爾佐夫的一部力作。本書全面展現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風采,是一部既專門化又大眾化的學術名著,客觀生動地刻畫了成吉思汗的個性、才智和思想,全書旁征博引,以充足的論證將歷史展現成吉思汗的傳奇一生,從其誕生的蒙古草原背景入手,記載其誕生、成長、婚姻、勃興、建立帝國、主要戰役、隕落等人生各重大階段。該書史料翔實,通過深層次的分析探討,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弗拉基米爾佐夫原著作品言辭精簡,本詳注版在原著的基礎上,又增添了詳細的注釋及背景閱讀部分,輔以大量戰役地圖及精美插圖,以便讀者理解。
成吉思汗傳:詳注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十六章, 主要內容包括: 十二世紀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的童年時代、初露崢嶸與美滿婚姻、成吉思汗的勃興、統一蒙古及與王罕的斗爭等。
成吉思汗傳:詳注版成吉思汗傳:詳注版 前言
前言
《成吉思汗傳》是世界權威蒙古學家符拉基米爾佐夫的一部力作。它不是單純的學術專著,并非只有搞相關專業研究的才能看懂,但同時也不是很平白的庸俗讀物,作者的寫作角度既專業又大眾,易為普通讀者接受。
鮑里斯·雅科夫列維奇·符拉基米爾佐夫(1884-1931)是前蘇聯科學院院士、東方學家、蒙古學家,一生著述約70種。他的蒙古學造詣很深。相關作品除《成吉思汗傳》以外,還著有《西藏和蒙古的佛教》(1919)、《喀爾喀卓克圖臺吉碑銘考》(1926-1927)、《蒙古的社會制度》(1934)、《蒙古文學與哈爾哈方言比較法》、《蒙古書面語與喀爾喀方言比較語法》(1929)、《“五卷書”中的蒙古故事集》(1921)、《蒙古——衛拉特英雄史詩》(1923)等。
為了研究蒙古學,符拉基米爾佐夫在1908-1926年間四赴北蒙古、西蒙古考察語言、文化和歷史,搜集了大量資料。而《成吉思汗傳》寫于蘇聯十月革命以后的四五年間,通過大量史實,生動翔實地勾勒出“一代天驕”戎馬一生的印跡。符拉基米爾佐夫將成吉思汗勇武的個性、敏捷的才智與宏博的思想都融于其所處的時代和環境,展現出一個接近真實的偉大人物豐滿的歷史形象。
成吉思汗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無論是中外的史學家,還是政治家,乃至普通人,對他的評價或褒或貶,莫衷一是。但總體看來,對其正面評價占主要部分。
丘處機(1148-1227,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全真道掌教教主)曾在1220年向成吉思汗奏陳情表,道:“伏聞皇帝天賜勇智,今古絕倫,道協威靈,華夷率服。”并表示:“是故便欲投山竄海,不忍相違;且當冒雪沖霜,圖其一見。”
南宋趙珙在其著述《蒙韃備錄》中寫道:“今成吉思皇帝者,……其人英勇果決,有度量,能容眾,敬天地,重信義。”
《元史》修訂者之一明代的宋濂對成吉思汗也贊賞有加:“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
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成吉思汗也有好感:“(成吉思汗與忽必烈)以仁德著稱,……混一天下,九夷八蠻、海外番國歸于一統,百年之間,其恩德孰不思慕,號令孰不畏懼,是時四方無虞,民康物阜。”(《明太祖實錄》)而民國史學家屠寄在肯定了成吉思汗的功績后話鋒一轉:“獨惜軍鋒所至,屠劌生民如鹿豕,何其暴也。”(《蒙兀兒史記》)孫中山對成吉思汗后代建立的元朝評價頗高:“亞洲早期*強大的民族之中元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時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所占領,遠比中國*強盛的時期更強大了”。
蒙古帝國伊兒汗國史學家志費尼說:“倘若那善于運籌帷幄、料敵如神的亞歷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時代,他會在使計用策方面當成吉思汗的學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種種妙策中,他會發現,*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世界征服者史》)民國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對成吉思汗的評價是:“太祖龍興朔漠,踐夏戡金,蕩平西域,師行萬里,猶出入戶闥之內,三代而后未嘗有也。”
民國史學家張振佩稱成吉思汗:“繼往圣之絕學,奠百世之和平。”并說:“成吉思汗之功業擴大人類之世界觀——促進中西文化之交流——創造民族新文化。”(《成吉思汗評傳》)1939年6月,成吉思汗靈柩西遷途中到達延安時舉行祭祀儀式,中共中央將成吉思汗正式尊稱為“世界巨人”、“世界英杰”。
《馬克思印度史編年稿》中也談及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征戰終生,統一了蒙古,為中國統一而戰,祖孫三代鏖戰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
英國學者萊穆說:“成吉思汗是比歐洲歷史舞臺上所有的優秀人物更大規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夠衡量的人物。他所統率的軍隊的足跡不能以里數來計量,實際上只能以經緯度來衡量。”(《全人類帝王成吉思汗》)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在《怎樣對待世界歷史》一書中說:“蒙古人在戰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這并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的紀律、制度和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至于怎樣評價成吉思汗才算公正,想必讀過此書后,每位讀者自會做出評判。
為使讀者更淺近地閱讀,本書增加了一些原著所沒有的注釋及背景閱讀,現做以簡單說明:
一、書中一些地名人名,除慣見者外,大多據《元朝秘史》譯寫。而文中所引述的《元朝秘史》中的相關章節,則使用了余元盦先生在《成吉思汗傳》(上海巨輪出版社,1949)中的譯文。
二、書中的專門名詞盡量淺近通俗,同時為原著中所采用資料注明了出處。其中一些注釋也參考了余元盦先生的譯作。
三、原著所引證中國資料部分,一些與中國史漢籍不符,或所引證史料并非出自原典處,附上中國史漢籍漢文原文,而民族文字部分翻譯(如《元朝秘史》蒙文部分)亦錄于注解。
成吉思汗傳:詳注版 目錄
前言
序論
十二世紀的蒙古民族
成吉思汗的童年時代
初露崢嶸與美滿婚姻
成吉思汗的勃興
統一蒙古及與王罕的斗爭
與乃蠻部的較量,札木合的終局
全蒙古民族的皇帝成吉思汗
清除“珊蠻”闊闊出
討伐唐兀惕和乞塔惕
成吉思汗相會耶律楚材
從征伐金國到入侵西域
征討西域的發端
三大戰役與會見長春真人
一代天驕的隕落
成吉思汗的未竟事業
成吉思汗的日常生活
成吉思汗傳:詳注版 節選
對金國的大規模作戰,淋漓盡致地顯示了成吉思汗的軍事天才。歷次征戰表明,成吉思汗不僅具備軍隊統帥所擁有的一切資格,也不僅是位有經驗有技巧的戰術家,還是一個在戰場上統兵作戰的卓越戰略家。他知人善任,經常用巧妙的手法,將歸降的敵將委以合適的位置,以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才干。他的組織天才也從征集漢人、女真人和契丹人的部隊和迅速組編整個軍團上表現出來。將蒙古軍的軍律推行于這種新編的軍隊中,大大增加了其戰斗力,使蒙古人能夠在指揮上更有法度地去指揮新編蒙古部隊。
在漢土戰役中, 成吉思汗曾被譴責為恐怖、殘忍,如千萬俘虜被屠殺、全城全州居民慘遭殺戮。但謹慎而細密的歷史學家認為,這些關于成吉思汗及其蒙古民族殘暴無常的傳說,其實跟歷史的真實性毫無關系。與其殘忍嗜殺說法相矛盾的是,歸順成吉思汗麾下的許多契丹人、女真人和漢人兵士、將帥及高官們,均受其優待,而這些歸順者也都心甘情愿地為成吉思汗效力。誠然,在若干中原城市中,如果遭到特別頑強的抵抗,或者企圖背叛蒙古軍,假使成吉思汗認為有必要執行軍律時,也會下令屠殺。但成吉思汗從未有過無故的殘忍或嗜殺。
北京被占領后,在歸附成吉思汗的人當中,有一個前契丹王朝的后裔——耶律楚材。耶律楚材的修養和思想是完全漢化的,他不僅教養極深,也是一個綺麗絕妙的韻文作者。成吉思汗很欣賞耶律楚材的風貌、壯偉身材和他的長髯宏聲,于是對耶律楚材說:“遼金世仇,朕為汝雪之。”耶律楚材回答:“臣父祖當委質事之,既為之臣,敢仇君耶?”成吉思汗對他的回答頗為嘉納,因為他一向主張,臣仆應該效忠其主,即使是他的敵人時也是如此。此后,耶律楚材便陪伴成吉思汗左右。成吉思汗寵任耶律楚材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耶律楚材是一個著名而熟練的占星家。成吉思汗認為他是一個對帝國對自身都有用處的士大夫。這就是成吉思汗對于高度文明的典型態度。當成吉思汗依然是一個草原文盲,從不知道任何科學的觀念或者藝術的高級形式時,他常常用*好的方法去對待一切有學問的人,以便積極地利用他們的優越學識為自己更原始的目的服務。
在與異族人的關系處理上, 成吉思汗常常從*初對一個人的理解和后來所做出的正確選擇上,去證明他那驚異的天賦。成吉思汗對耶律楚材也是如此,起初是為其占星學上的才識被邀請到宮廷里去,但*后耶律楚材竟成為蒙古帝國里*杰出的政治家。
成吉思汗傳:詳注版 作者簡介
鮑里斯·雅科夫列維奇·符拉基米爾佐夫(1884-1931),前蘇聯科學院院士、東方學家、蒙古學家,一生著述約70種。作品包括《成吉思汗傳》《西藏和蒙古的佛教》《喀爾喀卓克圖臺吉碑銘考》《蒙古的社會制度》《蒙古文學與哈爾哈方言比較法》《蒙古書面語與喀爾喀方言比較語法》《“五卷書”中的蒙古故事集》《蒙古——衛拉特英雄史詩》等。
郭廷春,資深文字工作者,從事媒體工作近二十年。酷愛中國古代歷史,曾致力于東北歷史、風土人情的史料搜集及研究,主張歷史風物與當今傳襲相映照,以實地踏勘補充史籍的不足。曾擔任《秘密戰三千年》、《女真興衰全史》等書的主力寫作。
蔡傳亮,山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學士、浙江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中國古代史和北方民族史的資深愛好者,注重史籍研讀與考古資料相結合的史學研究。曾擔任《秘密戰三千年》一書的主力寫作。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