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見春天
-
>
谷圍南亭
-
>
流浪之月
-
>
告白
-
>
言情小說:三生三世枕上書(全兩冊)
-
>
天堂旅行團
-
>
浮生物語(5下裟欏敖熾上下)
食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51204
- 條形碼:9787542651204 ; 978-7-5426-512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食遇 本書特色
《食遇》收錄的隨筆大部分都是十年前斷斷續續寫的。這次趁收集成冊的機會通讀了一遍,發現里邊寫的好多事情都和目前的現實不太吻合了。比如寫的國內的情況,那時我們還比較落后,相比日本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看日本的事情心態不正常,底氣很不足;再比如我孩子那時還小,我也比現在年輕十歲……還有一個問題是,過了上十年,很多情況都發生變化了。比如我有次在北京專門到新街口去找那家擔擔面館,竟然還在,而且那個胖姑娘竟然也還在,但胖姑娘顯然已經當上領導了,穿的衣服也干凈了,也不用賣票了,而是在招呼;再比如我自己現在已經不那么忌諱咖啡,甚至有時還想喝一口了;還比如我剛到日本給我極大幫助的小火,大孩子從京都大學醫學部畢業已經當上了令人羨慕的醫生,她自己也回上海去了;大學時代一起去秦皇島,一起喝咖啡的那位*要好的女同學不幸英年早逝,等等,本來也想改寫一下,把后來的變化都寫進去。為了既保留時代感,又不至于使讀者覺得我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每篇文章*后都保留了當時寫作的日期。
食遇 內容簡介
《食遇》是一部關于食物的隨筆雜文。作者出身陜西農村,大學在都會北京,后出國留學,現僑居日本。自認從農村粗茶淡飯到都會大餐大菜,從中國美食到海外洋餐,天南海北,山珍海味,無所不食。《食遇》即為作者所經所歷的感受和相遇。從人生初嘗到往日回味,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并且寫吃而不重吃,重在寫圍繞食物的經歷和體驗以及交往。內容力求多樣,行文力求輕松,語言力求活潑,讓讀者在輕松隨意的閱讀中感受美味和人情,回味曾經的年代。
食遇 目錄
一個鄉里小兒進城、留洋,以食遇友,自得其樂的雜記
初嘗集
1.北京烤鴨
2.擔擔面
3.松花蛋
4.方便面
5.鮮魚湯
6.窩窩頭
7.龍井茶
8.牡蠣
9.咖啡
10.沙拉
11.可樂
12.漢堡包
13.三明治
14.月餅
15.溜肉片
16.糊辣湯
17.羊肉泡饃
18.岐山臊子面
19.紅燒麻雀
20.小站米
21.火雞
22.芒果
23.烏冬面
24.生魚片
25.河豚
26.近江牛
27.二十世紀梨
28.肯德基炸雞
回味集
1.火晶柿子
2.油潑面
3.油潑辣子
4.鍋巴
5.漿水菜
6.清湯面
7.面條菜
8.稠酒
9.餃子
10.餅干
11.豬肉
12.馬肉
13.涼皮
14.肉夾饃
15.牛肉拉面
16.烤羊肉串
17.燒雞
18.烤紅薯
19.稀飯
20.茉莉花茶
21.椰蓉蛋撻
22.香菜
23.香椿
24.炒飯
25.壽司
26.山葵泥
27.關東煮
后記
食遇 節選
《食遇》: 北京烤鴨 在所謂的大菜里,我很喜歡烤鴨。 這在當今的吃家看來已經很落后于潮流了。當今的吃家,要么是鮑翅海鮮,要么是雜糧山菜,烤鴨那都是騙老外的,真吃家誰還吃烤鴨呀? 說吃家我算不上,但是自認為也是喜歡吃的。到外地一般都要嘗嘗當地有特色的東西。現在到了北京,雖知土氣,照例還是要去吃一次烤鴨。這毛病根深蒂固,不容易改,顧不得別人的眼光。況且每次都覺得好吃,并沒有吃厭了的感覺,沒有不吃的理由。 **次吃烤鴨,那還是在北京上學的時候。有一年夏天老哥從西安來科學院學習,周末我們常常一起到市內閑轉。他是**次來北京,所以算是我帶他轉。要說我們哥倆關系本來也就一般,他比我大許多,小時候盡欺負我了,長大了他到城里上大學,我在農村讀中學,也很少來往。現在我很愿意帶他一起轉,一是身在外地還是覺得家人親,二是——這第二個理由才是*關鍵的——他已經當大學老師了,有工資,跟他就能沾光。 這天我們從天安門廣場一直轉到前門一帶。前門果然跟小時候玩的“大前門”香煙盒上的那個城樓一樣,很威風。但到了前門里邊的大柵欄,卻有些失望。因為大柵欄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寬大,而是窄窄的街道,兩旁都是很小的門面房。人倒是不少,熱鬧還是很熱鬧的。我們兩個這家店進去看看,那家店進去瞧瞧,什么也不會買,就是漫無目的地亂轉,轉著轉著就到中午了,肚子也餓了,應該找飯吃。可是看來看去,街上卻沒有幾家飯店。有一家叫做“都一處”賣燒麥,可是我們不覺得好吃。然后有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全聚德”烤鴨店了。全聚德門面雖然也不大,但雕梁畫棟,看著就不一般。我們兩個雖然是鄉巴佬,但北京烤鴨可是早就聽說過,知道那可是北京*好吃的東西了。但不但沒吃過,連見都沒見過,也不知道吃一次得花多少錢。我老哥當時也不知發了什么神經,就他那守財奴吝嗇鬼,竟然說我們吃烤鴨吧。我直到現在都能感覺到他當時咬牙切齒豁出去了的那種心情。我們倆鼓足勇氣,以英勇就義般心情,做賊心虛般行動,小心翼翼地跨進“全聚德”的門檻。可是一進去,卻有點兒失望。因為里邊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不但不覺得豪華,更看不出高雅幽靜,相反,窄小的大廳里很擁擠地擺著八仙方桌,所有的桌子都坐滿了人,更可怕的是所有的椅子后邊都站著人,眼睜睜地看著吃飯的。整個大堂,擁擠不堪,沒有一點兒秩序,也沒有一點兒吃大餐的氣氛。如果不是桌子上的烤鴨片和荷葉餅,說這是西安大街上的羊肉泡饃館子也不會錯。 雖然有些失望,但也因此增加了一點勇氣。因為不就是羊肉泡饃館子嘛,肯定也貴不到哪里去。我們眼觀六路,在擁擠的人堆中終于發現兩把沒有人抓的椅子背,趕緊擠過去緊緊抓住,然后就站在椅子后邊,眼看著人家吃了。肚子餓r,也走累了,看著眼前油亮的烤鴨片,心里那個急呀,嘴里那個饞呀,無法言表。就這樣,等啊等啊,兩條腿輪換著支撐疲倦的身體,一口接一口咽下泉涌的口水。明知看人吃飯不禮貌,眼睛一會兒看天花板,一會兒看周圍,*終還是忍不住要看桌子上的食物,更埋怨這些人怎么這么細嚼慢咽,這么從容悠閑?恨不得擠到他們的椅子上一起吃。 話雖這么說,手還不能離開椅背,得警戒有人把椅子搶走。大概等了個把小時,我們已經被折磨得死去活來了,眼前的人終于吃完,起身要走。我們不等人家屁股離開椅子,就擠著坐到人家的屁股底下,這才終于搶到坐位。坐下先買票。也不知道買多少。問了服務員,說兩個人半只就行了,我們就點了半只烤鴨。 又眼睜睜地等了不知多長時間,盼星星盼月亮地,終于把鴨子盼來。端來的一盤烤鴨片,紅潤油亮,看了一眼口水就“唰”地出來了。我們也不知道怎么吃,照著剛才在椅子后邊看別人吃的樣子,把鴨片和蔥絲蘸上面醬,拿荷葉餅卷起來咬一口,啊,皮脆肉嫩蔥香醬甜,真是感動天下還有這么好吃的東西!我們兩個狼吞虎咽地不斷卷鴨肉吃。我看到盤子里還有從正中間劈開的半個鴨頭,更是感動了:你看人家真不愧是有名的全聚德,說半只就半只,連頭都給劈半個來! 正吃著,服務員端一盆湯來放我們面前。我們兩個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因為我們分明沒有要湯啊?老哥偷看別人,好像都有湯,就說也許這就是給我們的湯。我們雖然沒要,但是既然端來了,咱就將錯就錯悄悄沾個光,不吃白不吃。反正錢都付了,如果他們說啥咱就說不知道,怪他們給端來。然后我們兩個做賊一樣,一人舀了一小碗湯悄悄喝。這一喝更不得了,如此鮮美!難怪我們家鄉有句老話說“雞皮鵝掌鴨子湯”,果然鴨子湯好喝!我們也顧不得什么了,把那一盆湯三下五除二就喝光。喝光了,雖也不見有人來說什么,但我們做賊心虛,沒敢多停,急忙擠出門溜了。 ……
食遇 作者簡介
何曉毅,1961年生于陜西省長安縣北留村。1983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同年就職于西安外國語學院。1987年赴日留學。現為日本國立山口大學教授。主要譯著有《文學部唯野教授》、《先秦社會與思想:試論中國文化的核心》、《豐臣秀吉》、《中國化的日本》、《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三國志的世界:后漢·三國時代》(合譯)、《日本味道》、《新史太閣記》(《豐臣秀吉》修訂改版)等。主要監譯有《鈴木敏文的感情經濟學》、《鈴木敏文的統計心理學》、《孫正義與軟銀帝國》(預)等。主要日文著作有《世界の歷史と文化:中國》(合著)、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