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工人運動簡史 培訓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59413
- 條形碼:9787500859413 ; 978-7-5008-594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工人運動簡史 培訓教材 內容簡介
《全國工會干部教育培訓系列叢書:中國工人運動簡史培訓教材》以中國工運研究所編撰的《中國工會讀本(修訂版)》(2014年)書稿為基礎,并對其進行了較大幅度擴充修改而成。中華全國總工會在編撰過程中,參考了已經公開出版的若干中國工運史著作。為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編者特意嘗試在正文中設置了“閱讀與鏈接”,將工運史上一些重要的歷史文本或重要事件作以介紹,以豐富和開闊閱讀視野。根據工會干部培訓教材的應用需要和體例要求,在每一章設立了思考題。
中國工人運動簡史 培訓教材 目錄
楔子 中國早期工人運動的發軔及萌生
一、帝國主義入侵與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二、中國近代工業與產業工人的誕生與發展
三、中國工人階級形成后的狀況、特點與早期組織
四、中國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
**章 中共創立與工人運動的興起(1919-1927年)
一、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與中國現代工人運動的開端
二、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成立與工人運動的高漲
三、北伐戰爭中工人運動的迅猛發展
四、大革命悲壯失敗,工人運動再遭挫折
第二章 工人運動在浴血求索中挺進(1927-1937年)
一、大革命失敗后工人運動的嚴峻形勢與浴血抗爭
二、蘇區工會的創建與發展
三、遵義會議后工人運動的轉變
第三章 工人運動在艱困中走向成熟
(1937-1945年)
一、抗戰爆發,工人運動面臨的形勢與任務
二、國共再度合作,中國工人全力抗日救亡
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工人運動方針的轉變與實踐
四、中國工人運動在抗戰中艱苦奮斗走向成熟
第四章 工人運動在解放戰爭中凱歌前進(1945-1949年)
一、抗戰勝利后工人運動的形勢與方針政策
二、戰略決戰前后工人運動風雨兼程
三、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中國工人運動奮勇前進
中編 轉折與求索 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的工人運動(1949-1978年)
第五章 新中國工會事業蓬勃開展(1949-1957年)
一、新中國工運方針初步確立
二、中國工會成為人民政權堅強有力支撐
三、中國工會是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有生力量
四、開創法規建設,保障工會與職工的合法權益
五、工會運動蓬勃發展與新中國工會理論的初步探索
六、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與中國工會七大的召開
七、工會理論探索的再次活躍與意義
第六章 工會運動曲折行進(1957-1978年)
一、初探社會主義建設的風雨歷程
二、“文革”期間工會運動遭受空前破壞與廣大職工的抗爭
三、中共十一大前后工會運動轉折的機遇與徘徊
下編 開拓與創新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工人運動(1978-2013年)
第七章 工會運動重獲生機(1978-1992年)
一、中國工會九大和工會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
二、工會工作的全面恢復與發展
三、工運領域撥亂反正的完成和工會運動的發展
第八章 工會事業在挑戰中發展(1992一-2002年)
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工會工作帶來重大挑戰和機遇
二、《勞動法》的頒布與工會工作總體思路的提出
三、中國工會十三大的召開與工會工作跨世紀發展
四、中國工會十三大后五年間的工作成就
第九章 工會事業走向輝煌(2003q013年)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的新任務與中國工會十四大的召開
二、堅持以理論創新推動體制和工作創新,探索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
三、中國工會十四大后五年間的工作成就
四、中國工會十五大的召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進一步拓展完善
五、中國工會十五大后五年間的工作成就
結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上闊步前進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工人運動簡史 培訓教材 節選
《全國工會干部教育培訓系列叢書:中國工人運動簡史培訓教材》: 同時,由于中國工人階級誕生并成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它還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與優點:其一,它早于中國民族資本工業產生,因而與資產階級相比,資格更老;其二,由于中國工人階級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三重壓迫和剝削,而且中國沒有產生工人貴族階層的經濟條件,因此,整個工人階級隊伍,除個別變質分子外,都是革命意志*堅決、*徹底,并特別能戰斗的成員;其三,中國工人階級與整體人口相比人數并不多,但他們多集中在大中城市與工業區,這種分布上的特別集中,占據著政治、經濟與交通的戰略中心和樞紐的條件,非常有利于工人階級的團結和組織,非常有利于對工人階級進行宣傳和發動,容易發揮戰斗的作用與威力;其四,中國工人階級的成員絕大多數來自于農村,與農民有著天然的血肉聯系,因此,當共產黨領導革命后,工人與農民很容易結成堅強的聯盟。由此可以領悟,中國工人階級既具有世界工人階級所共有的普遍階級特點,又具有中國社會條件所決定的獨有特點。 但是,中國近代工人階級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弱點,如人數較少,年齡較輕,文化水平較低,受傳統觀念、小生產意識影響較深等。 這些突出的優點和弱點,對于中國近代工人運動,甚至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都產生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中國近代工人階級作為中國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與分散的農民階級、軟弱的資產階級相比較,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革命性*堅決的階級,必然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 中國工人階級從產生之日起,就與剝削、壓迫、欺凌自己的統治勢力開展了自發斗爭,為改變自身處境進行了痛苦摸索。其開始能參加的組織,只有封建社會早就有的傳統的行會、幫口和秘密結社組織,例如在廣州的西家行,在上海的行業幫會,以及遍布交通要道與工業區的青紅幫組織。隨著歐美與后來蘇俄工會思想的傳播,資產階級、無政府主義者及其政黨開始在工人群眾組織中創建工會或工人團體;與此同時,在工潮不斷高漲中,也開始出現工人自發組織的工會。如辛亥革命前后,孫中山為動員和組織工人進行革命活動,曾派人在香港、廣州等地,先后組建機器工人參加的“中國研機書塾”“廣州機器研究總會”和主要吸收海員參加的“聯義社”等。此外,1911年由江亢虎組建的中國社會黨;1912年信奉三民主義的徐企文創建的中華民國工黨;1913年中國無政府組織開始在廣州、上海等地活動,并創建了一些無政府黨人的工人團體或組織。這期間,能夠顯示工人階級早期斗爭中在新覺醒組織方面有明顯進步的,應首推辛亥革命前后上海江南制造局工人創立的“制造工人同盟會”與商務印書館職工組建的“集成同志社”等。在東北中東鐵路,在俄國社會民主黨與后來布爾什維克的號召、宣傳與組織下,中俄工人先后在中國的土地上創建了“哈爾濱工人團”“哈爾濱工人委員會”和完全由中國工人組成的“工業維持會”等。總之,隨著中國近代工業的出現、發展和壯大,中國的工人階級也從原始、分散和自發的斗爭中不斷積累經驗,同時,受國內外新的工運思潮的影響,中國工人階級不斷覺醒,產生了對真正工人團體即工會組織的呼喚與渴求。正如列寧指出的:工會是工人由散漫無力走向階級聯合的開端和過渡,“工會不僅在歷史上是必要的,而且在歷史上是必然存在的工業無產階級組織”。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與發展,工運斗爭的實際需要和工人階級的不斷覺悟,為中國工會思想的發端提供了客觀基礎、實際動力和內在需求。這一切,促進和推動了中國工人從散漫無力走向初步的聯合。 四、中國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 到1919年“五四”運動之前,由于民族危機繼續加深和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并由于當時近代工業短期的勃興,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 ……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