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醒獅-跨越時代的盧溝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55937
- 條形碼:9787550255937 ; 978-7-5502-5593-7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醒獅-跨越時代的盧溝橋 本書特色
書寫盧溝橋建成后八百多年間,作為一種象征被銘記的人、事、物,她的藝術價值、文化底蘊、抗戰風云及其歷史象征意義,她與北京、中國的精神紐帶,與“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這一新國家形象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是一部重新發現盧溝橋之美、北京城市脊梁之厚重的歷史地理之書,也是一部張揚盧溝橋精神,發出中華民族“醒獅”宣言的時代風貌之書。
醒獅-跨越時代的盧溝橋 內容簡介
1、一部親歷者的戰爭回憶錄。本書作者劉青松,親自采訪數十位戰爭老兵,他們或親歷抗日戰爭、盧溝橋事變,或親歷護橋。一部盧溝橋的歷史就是親歷者的戰爭回憶錄。 2. 一部紙上的藝術紀錄片。數十位文物專家、建筑學家,親自探求盧溝橋的藝術之美,令世人不禁動容。本書**親歷者訴說鮮為人知的細節,是為難得的史料,他們發掘出盧溝橋的美與存在,**見證盧溝橋的歷史、藝術以及新發展。 3. 知名專家親身指導,盧溝橋管委會權威推薦。本書作為一部盧溝橋的藝術之書、歷史之書,盧溝橋知名專家范貽光等多年從事盧溝橋研究的專家親自把關,保證了這一作品的準確性、嚴謹性。 4、英國皇家攝影協會會員攝影師陳虎翼奉送大批盧溝橋高端精美圖片。全彩四色印刷,精選幾十幅經典攝影作品,讓你領略盧溝橋之美。
醒獅-跨越時代的盧溝橋 目錄
**篇 雄獅
**章 一座橋與一條河、一座城
奔騰不羈的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橫跨永定河的盧溝橋1192年建成后,作為交通要道,見證了王朝興衰,城市變遷。
一條有不羈靈魂的河,一座有大格局大氣魄的城
一座連接北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
第二章 一座無與倫比的橋
被馬可?波羅譽為“在世界上恐怕無與倫比”的盧溝橋,體現了高超的建橋工藝,設計精妙,堅固無比,仿若神橋。
橋基:鐵柱穿石更穿心
橋墩:“斬龍劍”神話
拱券和橋面:兼具美觀實用
此橋真神也
第三章 一座美麗的橋,“獅子數不清”
乾隆御筆“盧溝曉月”碑之外,獅子是盧溝橋的一大看點,501只石獅栩栩如生,姿態萬千,仿佛有生命,有靈魂。
守護神和指路仙人
御碑上的點睛之筆
美不勝收的歷史畫廊
活著的石獅
第四章 盧溝曉月:**銷魂是此橋
盧溝橋是一座底蘊厚重的文化之橋,“盧溝曉月”美景被歷代文人墨客吟誦、描繪,一些人借橋抒家國之思、興亡之嘆。
詩詞不盡曉月意
盧溝世態皆入畫
“豈知中有興亡淚”
第五章 橋邊有座宛平城,城墻上有彈坑
盧溝橋一帶一直是軍事要沖,明末,東橋頭建起了駐兵的拱極城,即后來的宛平城。城墻上的彈坑,警醒著后人。
軍事要沖上的拱極城
武俊碑上的歷史密碼
城外的清代演炮場
城墻上的彈坑
第二篇 怒吼
第六章 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
九一八事變后,華北危急,二十九軍官兵在長城抗戰中揮起大刀奮勇殺敵。七七事變前,日軍不斷挑釁,二十九軍官兵愿與盧溝橋、宛平城共存亡。
二十九軍的“國恥”饅頭和大刀
喜峰口的大刀隊
華北事變,日軍進駐豐臺
成為日本人地盤,豐臺在哭泣
“盧溝橋之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
日寇步步緊逼,戰事一觸即發
“愿與盧溝橋、宛平城共存亡”
第七章 七月七日:*長的一天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軍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侵華**槍,中國將士英勇抗敵。一夜血戰后,國人呼喚“保衛盧溝橋”。
宛平城外一陣槍響,刺破寂靜夜幕
“士兵失蹤”真相,日本人的“**槍”陰謀
日軍的備戰和威脅,國人的抵抗決心
日軍進攻,中國血戰
一夜血戰后,國人心系一座橋
第八章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23個晝夜,二十九軍官兵死守盧溝橋和宛平城,浴血奮戰。國人萬眾一心,同仇敵愾。
“任何威脅也嚇不倒”
“睡獅今已醒矣”
“同日本帝國主義堅決打到底”
“國家存亡,千鈞一發”
“立功報國在此橋”
第九章 國破橋在
“盧溝曉月”碑見證了日軍侵華的罪惡。盧溝橋民眾乃至中國軍民不屈抗爭。山河破碎,盧溝橋精神永在。
“盧溝曉月”碑旁的罪惡
薊運河上的浮尸
粥廠好比鬼門關
盧溝橋人民的抗爭
張自忠的自我救贖
盧溝橋,可歌可泣故事的起點
第三篇 醒獅
第十章 一座新生的橋
新中國成立后,盧溝橋地區舊貌換新顏,但交通壓力讓古橋不堪重負。在多方努力下,盧溝橋和宛平城終得保護、修繕,抗戰紀念館在橋畔建成。
建國后盧溝橋初展新顏
盧溝橋受傷了
新的護橋戰勝利了
盧溝橋畔建起抗日戰爭紀念館
滄桑古道串聯城橋新貌
第十一章 父輩的旗幟
盧溝橋事變70年后九位二十九軍老兵聚首盧溝橋,完成*后一次集結。金振中、楊云峰等老兵魂歸盧溝橋。前輩精神,后輩傳承。
橋下幸埋忠骨,英雄魂兮歸來
老兵楊云峰的“軍功章”
二十九軍后代們的父輩烙印
老兵的眼淚,后輩的掌聲
第十二章 橋載中國魂,睡獅今已醒
盧溝橋精神在今天仍有其時代意義,盧溝橋上凝聚著“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這一新的國家形象,托載著中國夢。
“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
“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尾聲:兩個老人,一座橋
參考書目
醒獅-跨越時代的盧溝橋 作者簡介
劉青松,紀錄片撰稿人、暢銷書作者,曾從事媒體、出版工作多年。作品有《真話:1978-2008中國壯語》(九州出版社,2009)、《天朝的天窗:晚清最后十年報刊風暴》(上海三聯書店,2012)等。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