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近代以來日本對華認識及其行動選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56096
- 條形碼:9787514156096 ; 978-7-5141-560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代以來日本對華認識及其行動選擇研究 本書特色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知行,是在日本、中國和世界的共時性三維環境條件約束下,歷時性地調整變化的。鑒此,本項目研究的宏觀視角和路徑設計重點把握了以下諸點:**,近代以前、特別是近代前夜日本傳統的、具有普遍性的中國觀如何,它給近代以后的日本留下了什么基礎性“遺產”;第二,近代以來日本如何認識世界,形成了怎樣的世界觀和亞洲觀?如何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開始以歐美等近代以前不甚重視的“他者”為參照對象,重新評估中國;第三,世界形勢的變化,大國的全球戰略及其遠東政策,中國對外政策的應對等,與日本的中國知行是怎樣的互動關系;第四,基于對世界、中國和日本三者間的比較,日本在不斷調整“自我認知”的同時,其中國認知、態度和行動選擇,在相對“靜態”的時空交叉“點”上顯示出怎樣的特點,在“動態”發展的“線”上又展現了怎樣的軌跡和本質性規律。本項目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參考國際關系學、社會心理學等有關知識,借鑒國內外先行研究成果,系統研究了一個半世紀以來日本的中國知行,力求在理論觀點、研究方法和實證考察上有所突破和創新。
近代以來日本對華認識及其行動選擇研究 內容簡介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知行,是在日本、中國和世界的共時性三維環境條件約束下,歷時性地調整變化的。鑒此,本項目研究的宏觀視角和路徑設計重點把握了以下諸點:**,近代以前、特別是近代前夜日本傳統的、具有普遍性的中國觀如何,它給近代以后的日本留下了什么基礎性“遺產”;第二,近代以來日本如何認識世界,形成了怎樣的世界觀和亞洲觀?如何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開始以歐美等近代以前不甚重視的“他者”為參照對象,重新評估中國;第三,世界形勢的變化,大國的全球戰略及其遠東政策,中國對外政策的應對等,與日本的中國知行是怎樣的互動關系;第四,基于對世界、中國和日本三者間的比較,日本在不斷調整“自我認知”的同時,其中國認知、態度和行動選擇,在相對“靜態”的時空交叉“點”上顯示出怎樣的特點,在“動態”發展的“線”上又展現了怎樣的軌跡和本質性規律。本項目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參考國際關系學、社會心理學等有關知識,借鑒國內外先行研究成果,系統研究了一個半世紀以來日本的中國知行,力求在理論觀點、研究方法和實證考察上有所突破和創新。
近代以來日本對華認識及其行動選擇研究 目錄
序章 古代中日關系的整體驗證與思考
一、隋以前的中日“宗屬”關系
二、隋唐時期中日“對等”關系的涵義
三、五代、兩宋“無邦交”時期的中日民間交流
四、元明時期中日關系的“恩怨”
五、封建晚期中日兩國的“隔離”
六、簡短的結語
**章 江戶時期的中國認知(1603-1840)
一、儒學家的中國觀
二、國學家的中國觀
三、蘭學家的中國觀
四、江戶時期中國觀的遺產
第二章 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時期的中國知行(1840-1895)
一、鴉片戰爭后的“中國殷鑒”
二、中國對策論的主張和較量
三、明治前期的對華政策與行動
四、甲午戰爭期間蔑視型中國觀的泛化
第三章 甲午戰后至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知行(1895-1924)
一、從甲午戰后的彷徨到與列強“共舞”
二、日俄戰爭前后的對華知行
三、辛亥革命時期的對華知行
四、北洋政府時期的對華知行
第四章 國民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中國知行(1924-1945)
一、對中國統一的阻撓
二、占領中國東北的得逞
三、對中國的封堵和蠶食
四、鯨吞中國的孤注一擲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至復交時期的中國知行(1945-1972)
一、戰后初期中國認知環境的變化
二、敵視中國政策與“政經分離”的吊詭
三、社會團體的中國知行
四、經濟界的中國知行
五、民眾中國認知的嬗變
六、正視中國的復交
第六章 復交以來的中國知行(1972-2011)
一、復交初期的中國認知與實踐
二、崇尚“友好”時期的中國知行
三、冷戰后對華知行的演進
四、新世紀對華知行的動態
終章 日本近代以來中國知行的演變與特征
一、古代中國知行的“遺產”
二、近代中國知行的軌跡
三、戰后中國知行的嬗變
四、近代以來中國知行的規律和特點
參考文獻
后記
近代以來日本對華認識及其行動選擇研究 作者簡介
楊棟梁,男,1954年2月生,漢族,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人。1982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歷史系世界史專業,1992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天津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日本教育專家組組長,中國日本史學會副會長,中華日本學會副會長,中國日本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日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市日本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天津市亞太發展研究中心顧問。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