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媒體融合新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17465
- 條形碼:9787516617465 ; 978-7-5166-174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媒體融合新論 本書特色
在“互聯網+”的新形勢下,傳統媒體應該如何推進媒體融合,以更強大的力量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是值得每一個媒體人認真思考的時代課題。 本書關注和思考傳統媒體在推進媒體融合過程中的“道”與“術”。具體而言,一方面從理論層面探究網絡新媒體技術所催生的新傳播生態,包括它的主要特征、對新聞人與新聞業的影響以及傳統媒體的應對戰略;另一方面從實踐層面分析新聞報道、新聞倫理、新聞生產模式以及輿論引導應當如何創新,以適應新聞輿論場的新變化。本書還對“病毒式傳播”“大數據”“自媒體”“物聯網”等幾個影響新聞業發展的大趨勢進行深入分析,以期從更廣闊的視野探究媒體融合的未來走向。 本書抓住了當下國內傳媒領域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提供了許多新鮮而有價值的信息,也提供了許多富有啟迪意義的思考,為學界人士認識媒體融合的必然性、媒體融合的形態及其機理、媒體融合的影響提供了嶄新視角,有助于業界朋友在如何應對媒體融合大趨勢時拓寬視野并打開思路。
媒體融合新論 內容簡介
《媒體融合新論》一書抓住了當下國內傳媒領域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提供了許多新鮮而有價值的信息,也提供了許多富有啟迪意義的思考,有助于人們在研究如何應對媒體融合大趨勢時拓寬視野和打開思路。 ——新華通訊社新聞研究所唐潤華 《媒體融合新論》一書是小廣的**本專著,當下出版可謂正當其時。他關注思考的問題,他提出的見解建議,對于我們認識媒體融合具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閔大洪
媒體融合新論 目錄
序二:探索前行的媒體融合之路閔大洪
**章媒體融合為何重要?如何展開?
第1節新傳播生態:專業新聞媒體的“新常態”
第2節新傳播生態下的新聞、新聞人與新聞機構
一、新傳播生態下的新聞
二、新傳播生態下的新聞人
三、新傳播生態下的新聞機構
第3節對媒體融合實踐路徑的再思考
一、鼓勵小型新聞信息創業項目,
探索體制機制融合路徑
二、基于用戶需求再造產品,重塑專業價值
三、借力社會平臺,鞏固發展自有平臺
四、小心嘗試新興業務,大膽升級傳統業務
第二章新聞報道如何更專業?
第1節新聞事實如何核查?
一、為公共利益核查事實politifact
二、社會化傳播時代的通訊社storyful
三、新傳播生態下事實核查的意義與爭議
四、國內事實核查的嘗試與評價
第2節新聞話語如何創新?
一、新聞話語的范式創新
二、如何創新新聞話語表達?
第3節新聞把關如何有效?
一、新傳播生態下新聞把關遇到的挑戰
二、對傳統媒體新聞把關的建議
第4節如何向“全媒體記者”轉型?
一、“全媒體記者”的內涵
二、“全媒體記者”的前提條件
三、向“全媒體記者”轉型
第三章新聞倫理如何堅守?
第1節傳統媒體新聞倫理的變與不變
一、傳統新聞倫理原則受到沖擊
二、專業媒體面臨的新倫理問題
第2節新傳播主體的傳播倫理反思
一、真實性問題
二、公共利益原則
第3節新聞傳播倫理:從職業規范走向社會規范
第四章新聞生產模式如何重塑?
第1節<
媒體融合新論 作者簡介
萬小廣,新聞學博士,先后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2010年進入新華社新聞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新聞實務、新媒體與媒體融合發展戰略以及打工群體與大眾媒介。先后在《中國記者》《國際新聞界》《中國社會科學院報》《南方傳媒研究》《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