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氣候人類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34241
- 條形碼:9787513034241 ; 978-7-5130-342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氣候人類學 本書特色
氣候不僅是一種自然現象, 更是一種社會和文化現象。本著作從定義、理論、研究重點、發展趨向和田野調查案例等方面對氣候人類學進行了述評和探討。氣候人類學是從人類學的視角研究人與氣候之間的文化關系、氣候變化對人類文化的影響及其適應等問題的一門學科。研究目的是為人類認識、利用、改變、適應和維護氣候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及其災害提供正確的認識與方法,核心是對氣候進行文化構建。跨學科的研究、理論與方法的探討和創新是未來氣候人類學發展的基本趨勢。
氣候人類學 內容簡介
自然科學領域針對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若干研究成果。不過,當今的氣候變化并不是純粹的自然現象,而是文化現象,即與人類行為密切相關,因人類活動而導致氣候不同程度的變化,歷史不乏例證,現實更為突出。所以,氣候變化不能看做僅僅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領域,還必須有研究人類社會和行為的社會科學的參與。在國際學界,一些敏銳的社會科學者、包括民族學人類學者已經捷足先登,無論在理論方法還是在區域和個案研究方面,均已取得進展。
氣候人類學 目錄
第1章 氣候人類學的研究理論
1.1 氣候人類學的理論與發展
1.1.1 氣候的人類學研究概論
1.1.2 早期的氣候文化論
1.1.3 氣候人類學的定義
1.1.4 氣候人類學的研究重點
1.1.5 氣候人類學的發展趨勢
1.2 氣候的人類學研究背景
1.3 氣候的人類學研究動態
1.3.1 傳統文化視角下的氣候變化
1.3.2 氣候的傳統知識
1.3.3 氣候變化與傳統生計方式
1.3.4 傳統知識與氣候變化的適應
1.3.5 氣候變化與傳統知識的學科研究
1.3.6 氣候變化與傳統知識關聯研究的趨勢
1.4 氣候人類學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1.4.1 氣候變化
1.4.2 傳統知識
1.4.3 生物多樣性
1.4.4 適應
1.5 生物資源保護與持續利用相關傳統知識的分類體系和框架
1.6氣候災害的人類學研究理論與發展
1.6.1氣候和災害的人類學研究概述
1.6.2氣候災害的人類學研究流派
1.6.3氣候災害的人類學研究重點
1.6.4氣候災害的人類學研究發展趨勢
1.6.5氣候災害的人類學研究意義
1.6.6 小結
1.7 氣候變化的社會性別研究理論與發展
1.7.1 氣候變化與社會性別相關研究的述評
1.7.2 氣候變化的社會性別研究之內涵和結構
1.7.3 氣候變化的社會性別研究之重點和內容
1.7.4 氣候變化的社會性別研究之發展趨勢
1.7.5 小結
1.8 氣候變化的民族生態權力研究理論與發展
1.8.1國際相關民族生態權利的述評
1.8.2氣候變化與民族生態權利研究概說
1.8.3 氣候變化與民族生態權利的現狀
1.8.4 氣候變化與民族生態權利的發展趨勢
1.9 氣候文化的研究理論與發展
1.9.1中國傳統文化對氣候的認識和理解
1.9.2氣候與文化研究的述評
1.9.3氣候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1.9.4氣候文化的研究領域
1.9.5氣候文化的研究方法
第2章 氣候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2.1對傳統民族志田野調查方法的反思
2.2氣候人類學的轉型知識研究
2.2.1 以傳統知識為核心的跨學科綜合研究
2.2.2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社區研究
2.3氣候人類學研究方法的意義
2.4 研究區域
2.4.1 區域概況
2.4.2 選點意義
2.5 研究框架
2.5.1 研究目的和意義
2.5.2 研究內容
2.5.3 研究擬解決的問題
2.5.4 研究方法
2.5.5 問卷設計
2.5.6 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
第3章 氣候人類學的研究案例——云南省德欽縣氣候變化與藏族傳統知識的關系
3.1 德欽縣1991-2010年氣候變化特征
3.1.1 德欽20年氣溫變化特征
3.1.2 年降水量、降水日數特征變化分析
3.1.3 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和年*小相對濕度的氣候變化特征
3.1.4小結
3.2 德欽縣近50年來的極端氣候災害
3.2.1 德欽縣的旱災
3.2.2 德欽縣的水災
3.2.3 德欽縣的雪災
3.2.4 德欽縣的次生氣候災害
3.2.5 德欽縣極端氣候災害的特點和趨勢
3.3 德欽縣藏族關于氣候變化及其災害的傳統知識
3.3.1 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傳統知識
3.3.2 對氣候變化的認知及其差異性
3.3.3 對氣候災害相關的認知
3.3.4 極端氣候災害認知的差異性
3.4 討論和結論
3.4.1 關于氣候和氣候變化的傳統知識
3.4.2 傳統知識與極端氣候災害的關系特征
第4章 氣候變化對德欽縣藏族傳統知識的影響
4.1 氣候變化對傳統利用生物遺傳資源知識的影響
4.1.1 傳統利用牧草資源知識
4.1.2 氣候變化對牧草資源影響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4.1.3 氣候變化對傳統利用牧草資源知識和輪牧方式影響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4.2 氣候變化對傳統利用藥用生物資源知識的影響
4.2.1 藏醫藥藥用生物資源知識
4.2.2 氣候變化對藏醫藥植物資源影響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4.3 氣候變化對傳統技術與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
4.3.1 傳統畜牧業生計方式
4.3.2 氣候變化對牲畜育種知識影響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4.3.3 氣候變化對牧草物候知識和轉場技術影響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4.3.4 氣候變化對牲畜疾病知識影響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4.4 氣候變化對傳統文化與習慣法的影響
4.4.1 神山信仰中的氣候變化
4.4.2 與氣候變化相關的信仰儀式
4.4.3 氣候變化對神山信仰儀式影響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4.5 氣候變化對傳統地理標志產品的影響
4.5.1 松茸產品
4.5.2 氣候變化對松茸產品影響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4.6 討論和結論
第5章 傳統知識與適應氣候變化
5.1 傳統利用生物及遺傳資源知識適應氣候變化
5.1.1 草地共管與傳統牧草資源知識的應用
5.1.2 適應氣候變化的舉措
5.1.3 小結
5.2 傳統利用藥用生物資源知識適應氣候變化
5.2.1 退牧還草與傳統藏醫藥用生物資源知識的應用
5.2.2 適應氣候變化的舉措
5.2.3 小結
5.3 傳統技術暨傳統生產生活方式適應氣候變化
5.3.1 參與式技術發展與傳統獸醫技術的應用
5.3.2 適應氣候變化的舉措
5.3.3 小結
5.4 傳統文化暨習慣法適應氣候變化
5.4.1 藏族傳統神山信仰
5.4.2 適應氣候變化的舉措
5.4.3 小結
5.5 傳統地理標志產品與適應氣候變化
5.5.1 傳統社區資源管理機制
5.5.2 適應氣候變化的舉措
5.5.3 小結
5.6 討論和結論
5.6.1傳統知識在適應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5.6.2傳統知識適應氣候變化的步驟
第6章 討論和展望
6.1 討論
6.1.1 與氣候和氣候變化相關的傳統知識
6.1.2 氣候變化對傳統知識的影響
6.1.3 傳統知識與適應氣候變化
6.2 研究創新
6.2.1 氣候變化與傳統知識研究理論的探索
6.2.2 傳統知識定量分析和研究方法的探索
6.2.3 與氣候相關傳統知識分類的探索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參考文獻
附 錄
后 記
氣候人類學 作者簡介
尹侖,男,38歲,白族,云南昆明人。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引智計劃”中央民族大學民族生態學基地研究員。同時兼任聯合國發展署《西藏扶貧與發展項目》的項目咨詢專家、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民族地區環境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云南大學生態環境人類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與自然保護分會理事、中國生態科學學會民族生態學分會理事、民革云南省委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云南省監察廳特邀監察員。尹侖于1999年獲得法國外交部獎學金至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攻讀歷史學和社會人類學碩士課程,獲得社會人類學碩士學位。2013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院,獲得民族生態學博士學位。同時是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生態人類學在讀博士。尹侖在主要學術成果包括:完成專著1部,主編3部,在核心期刊及國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累計公開發表學術成果60余萬字,獨立主持完成科研、環保、文化傳承和扶貧等行動項目14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西南邊疆項目1項。完成多個政府決策咨詢報告,向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杜青林同志提交邊疆穩定與發展報告,獲得好評。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