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康德論美的演繹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56508
- 條形碼:9787514156508 ; 978-7-5141-565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康德論美的演繹 本書特色
就演繹的任務而言,康德將鑒賞判斷表達為一種先天綜合判斷——以個人情感為基礎的判斷同時也要求具有一種普遍有效性,從而演繹的目標就是證明這種判斷是如何可能的。與認識和道德判斷不同,美具有一種雙重的邏輯特性:“好像主觀性”和“好像客觀性”。一方面,美以個人的情感而非概念為基礎,不能通過經驗歸納或理性演繹而得到證明,因而好像是主觀的。另一方面,美同經驗判斷一樣要求人們的普遍同意,又好像是客觀的。美的本質體現在客體和主體之間的某種關系,既不是純然主觀的,也不是客觀的,任何將美還原為單純主觀性或客觀性的觀點都是對康德美學的誤讀。康德美學的獨特性就在于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特性在鑒賞判斷中可以共存。
康德論美的演繹 內容簡介
就演繹的任務而言,康德將鑒賞判斷表達為一種先天綜合判斷——以個人情感為基礎的判斷同時也要求具有一種普遍有效性,從而演繹的目標就是證明這種判斷是如何可能的。與認識和道德判斷不同,美具有一種雙重的邏輯特性:“好像主觀性”和“好像客觀性”。一方面,美以個人的情感而非概念為基礎,不能通過經驗歸納或理性演繹而得到證明,因而好像是主觀的。另一方面,美同經驗判斷一樣要求人們的普遍同意,又好像是客觀的。美的本質體現在客體和主體之間的某種關系,既不是純然主觀的,也不是客觀的,任何將美還原為單純主觀性或客觀性的觀點都是對康德美學的誤讀。康德美學的獨特性就在于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特性在鑒賞判斷中可以共存。
康德論美的演繹 目錄
**節 研究問題和文獻綜述
第二節 18世紀經驗論和唯理論美學對美的證明
第三節 各章提要
**章 演繹的總課題
**節 美的雙重邏輯特性之一:“好像主觀性”
第二節 美的雙重邏輯特性之二:“好像客觀性”
第三節 演繹的總課題
第二章 基于認識論的演繹之一——自由游戲與愉快理論
**節 鑒賞批判的鑰匙
第二節 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游戲
第三節 康德的愉快理論
第三章 基于認識論的演繹之二——對自由游戲的再認識
**節 演繹的主要困境
第二節 困境的初步解決:認識能力的“和諧”與“自由游戲”的區分
第三節 附錄:關于丑的鑒賞判斷在演繹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 對“演繹是基于道德”的駁斥
**節 “道德進路”研究述評
第二節 鑒賞判斷所包含的兩種“應當”
第三節 美與善的互惠性理論
第四節 第三種演繹——基于形而上學的演繹
第五章 演繹的解決——鑒賞判斷的規范性要求
**節 兩種對于“普遍有效性要求”的理解
第二節 鑒賞僅包含一種規范性要求
第三節 演繹的*終解決
第六章 結論
**節 全書總結
第二節 對伽達默爾的回應
原著引用說明
參考文獻
康德論美的演繹 作者簡介
王奎,男,漢族,1977年5月出生,湖南寧鄉人,中共黨員,法學博士。現任湘潭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