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漢語文化共享體”與中國新詩論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858392
- 條形碼:9787532858392 ; 978-7-5328-5839-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文化共享體”與中國新詩論爭 本書特色
本書系列的問題的提出,與正在作為世界歷史過程的所謂“全球化”問題存在著深刻的關系。但是一旦切入過程的內在脈絡之后,就會發現:全球化在經濟技術方面成為潮流,引發了政治、社會、文化領域的多重的和多向度的反應,尤其是引發了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的自主創新、包括思想文化的自主創新的強烈訴求。思想文化的自主創新,必須回答歷史與現實在當下指向未來的新進展和新可能,以此為討論問題的根本點,才能使人文學術與歷史發展之間產生血肉的關聯。正如《全球化與文學·后記》中所說:“全球化不是我們的選擇,而是我們的處境。經濟、科學技術、交通、通訊,這一切發展起來以后,無論生活在天涯還是海角,只要是地球人,都成了鄰居。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自足,那種‘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的傷感,都已經成為過去。對此我們無法選擇。我們所能選擇的是,在這個處境中做什么。”處境或存在中的選擇,使我們面對著巨大的壓力和豐富的機遇,前人沒有遭遇到的我們遭遇到了,因而要審時度勢,投入也許是沒有成規可遵循的創新性智慧。全球化作為當代世界*動人心弦,也引起*多爭議的術語之一,30年前(即1976年)在英國學者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影響甚廣的《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匯》(kaywords:a vocabularvof culture and society)一書中,尚是音訊杳然,但實在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有人替威廉斯先生(他已于1988年謝世)作《關鍵詞》續編,那是無論如何也回避不了把全球化作為時代標志性的關鍵詞來對待的。
“漢語文化共享體”與中國新詩論爭 目錄
導論 現代化焦慮與“漢語文化共享體”認同的缺失
一、問題的提出
二、“漢語文化共享體”與“政治共同體”
三、“與漢語形式不可剝離的精神”
四、“形式的理性”
五、現代化與民族化
六 形式化與功能化
**章 聲情與形式的理性:精神與形式的不可剝離性
一、引言
二、卡西爾一朗格的符號論美學
三、巴赫金詩論與伽達默爾的語言本體論詩學
四、洪堡特的文化語言哲學思想
五、小結
第二章 圍繞文一白的論爭:現代化與民族化之錯動
一、人文邏輯與泛政治化邏輯
二、胡適與胡先輔之爭
三、章 太炎與曹聚仁之爭
四、口語與書面語之爭
五、文藝大眾化運動中的語言之爭
六、瞿秋白與沈雁冰之爭
七、“大眾語”之爭
八、“舊形式”與“民間形式”之爭
九、工具利用還是人文創造
第三章 圍繞規律運動的論爭:格律化與聲情化之錯動
一、戲劇化、意象化與聲情化
二、形式化與功能化的分期
三、自然音節、格律、意象之爭
四、象征派音、色論
五、粱宗岱音、色象征論
六、朱光潛音、義關系論
七、音節理論系統的功能化建構
八、聞一多對漢語文化共享體之認同
附錄:“聲情”范疇述
第四章 圍繞新民歌的論爭:民族化的偏失
一、引論
二、“三字尾”與“雙字尾”之爭
三、“節奏律”與“聲調律”之爭
四、自由化與格律化之爭
五、對中國現代語言學研究唯科學主義傳統的初步反恩
第五章 圍繞朦朧詩的論爭:現代化的回旋
一、引論
二、傳統之爭
三、形式還原及其局限
四、“第三代詩歌”
第六章 圍繞新古典主義的論爭:本土化的歸位
一、引論
二、圍繞“90年代詩歌”的論爭(1):知識分子寫作
三、圍繞“90年代詩歌”的論爭(2):民間寫作
四、圍繞“新古典主義”的論爭
五、本土自覺與形式自覺:鄭敏詩學思想述評
結語 重建“漢語文化共享體”:中國人文建設中的詩歌
一、歷史與現狀
二、文明現代性的內在差異
三、呼喚“聲情”詩
四、現代化、民族化、人文化之會通
五、反同質化與“漢語文化共享體”重建
- 主題:好書,推薦一下!
本書系列的問題的提出,與正在作為世界歷史過程的所謂“全球化”問題存在著深刻的關系。但是一旦切入過程的內在脈絡之后,就會發現:全球化在經濟技術方面成為潮流,引發了政治、社會、文化領域的多重的和多向度的反應,尤其是引發了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的自主創新、包括思想文化的自主創新的強烈訴求。思想文化的自主創新,必須回答歷史與現實在當下指向未來的新進展和新可能,以此為討論問題的根本點,才能使人文學術與歷史發展之間產生血肉的關聯。
- 主題:販賣自己的“聲情說”
這本書,讀到后來,越發覺得吵鬧。有三點值得商榷:第一,功能性的形式創造力,到底如何來建構; 第二,當代詩人話語的有效性,需要考量;第三,當民族國家意志消散后,詩歌到底還剩下些什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