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漢武帝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43569
- 條形碼:9787010143569 ; 978-7-01-01435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武帝傳 本書特色
漢武帝是漢朝文景之治以后,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人們常常把“秦皇漢武”并稱,可見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本稿是漢武帝劉徹的歷史傳記,以詳實的史料、生動的筆法,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漢武帝傳奇的一生。書中對于漢武帝在政治、經濟、外交、民族關系上的歷史功績做了中肯的評價。對于那個時代的絕大數人們關注度比較高的歷史人物(如衛青、霍去病、李廣等等)也做了比較完整、客觀的描述。學術價值高,可讀性強。
漢武帝傳 內容簡介
漢武帝是漢朝文景之治以后,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人們常常把“秦皇漢武”并稱,可見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國歷代帝王傳記:漢武帝傳》是漢武帝劉徹的歷史傳記,以詳實的史料、生動的筆法,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漢武帝傳奇的一生。書中對于漢武帝在政治、經濟、外交、民族關系上的歷史功績做了中肯的評價。對于那個時代的絕大數人們關注度比較高的歷史人物(如衛青、霍去并李廣等等)也做了比較完整、客觀的描述。學術價值高,可讀性強。
漢武帝傳 目錄
**章 傳奇的少兒時代
**節 夢日入懷
一、在其兄弟中的序次
二、生母的家世
三、被立為太子的原因
四、廢立太子的代價
第二節 治國理想藍圖與面臨問題
一、治國的理想藍圖
二、面臨的問題
第二章 尊儒術 重法治 悉延百端之學
**節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考釋
一、建元初年尊儒活動的失敗
二、置五經博士,罷諸子傳記博士
三、罷黜百家與悉延百端
第二節 尊儒術
一、漢初社會思潮與治國理論
二、尊儒術與董仲舒的對策
三、置五經博士與興學校
第三節 重法治
一、漢武帝的法治思想
二、增訂法律,以法治國
三、重法治與尊儒術的結合
第四節 悉延百端之學
第三章 施德治安定社會
**節 調整生產關系穩定小農經濟
一、改變土地占有形式
二、中原地區官營農業的剝削方式
三、西北邊郡的民屯與軍屯
第二節 興修水利發展生產
一、元封前的水利興修
二、元封后興修水利高潮
三、興修水利所取得的成就
第三節 關心民眾疾苦的具體措施
一、賑濟災民
二、恤鰥寡孤獨、尊孝悌力田與老人
三、赦官奴婢、刑徒、罪人與赦天下
四、施德治的作用與原因
第四章 財政危機與經濟改革措施
**節 財政危機的出現
第二節 改革貨幣制度
一、漢初幣制存在的問題
二、幣制改革與“五銖錢”法
第三節 增加財政收入的幾項措施
一、鹽鐵官營
二、均輸與平準
三、酒類專賣
四、算緡與告緡
五、賣爵、賣官與贖罪
第五章 政治體制改革
**節 改革選官制度
一、唯才是舉
二、廣開仕途
第二節 抑相權設置中(內)朝
一、抑制相權與中朝出現
二、中朝人員組成與組織機構
第三節 改革與創設監察制度
一、漢初監察制的特點與設置司直
二、設置司隸校尉與十三部刺史
第四節 改革分封制度打擊割據勢力
一、分封制的歷史演變
二、鎮壓諸侯王叛亂
三、改革分封制度
四、打擊地方豪強勢力
五、調整關東、關中人口結構
第五節 親統兵權改革軍制
一、省太尉,慎擇將軍
二、擴充宮廷禁軍
三、改革南軍與北軍
四、征發地方軍、謫戍及少數民族武裝
第六章 外事四夷教通四海
**節 北擊匈奴
一、匈奴對漢朝的威脅
二、反擊匈奴的準備與馬邑之謀
三、歷次反擊戰爭的勝利
四、漢匈雙方休戰與和談
五、漢匈雙方重開戰局
六、武帝去世后漢匈關系的發展
七、武帝時漢匈關系余論
第二節 通西域
一、張騫通西域
二、征樓蘭、姑師,與烏孫和親
三、李廣利征伐大宛
四、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第三節 統一兩越、西南夷與平定朝鮮
一、統一南越
二、東越歸降與遷徙江淮
三、通西南夷
四、平定朝鮮
第四節 漢武帝“外事四夷”成功的原因和意義
一、綜合國力強與方針正確是統一的根本原因
二、“一國兩制”是成功的重要條件
三、統一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發展
第七章 文化、科技方面的貢獻
**節 搜求遺書與樂府、漢賦的發展
一、搜求、收藏遺書對文化的貢獻
二、樂府曲詞歌詩的發展
三、漢賦的興盛
第二節 科技方面的光輝成就
一、太初歷的頒布
二、炒鋼技術與原始紙的出現
三、推廣新式農具
第八章 祭祀禮儀大典與方士、神仙
**節 祭禮與禮儀大典
一、祭五帝、三一、后土與名山大川
二、泰山封禪
三、立明堂
四、改制
五、重視祭祀與禮儀大典的原因
第二節 方士與神仙
一、李少君求長生不老
二、少翁通鬼神
三、欒大求神仙
第三節 祥瑞與災異
第九章 晚年的形勢與悔過
**節 階級矛盾尖銳與鎮壓農民起義
一、國家開支巨大與農民負擔加重
二、農民流亡及其對策
三、對農民起義的鎮壓
第二節 巫蠱之禍與統治集團內部矛盾
一、巫蠱之禍的由來與發生
二、巫蠱之禍的發展與鎮壓謀反者
三、巫蠱之禍發生原因考察
第三節 悔過與轉軌
一、輪臺詔與悔過
二、推行富民政策
三、昭帝繼位,霍光輔政
第十章 漢武帝和他的臣下
**節 武帝和他的丞相
一、十三位丞相概況
二、四位貴戚丞相的遭遇
三、公孫弘、石慶與車千秋
第二節 納諫、拒諫與有關臣下結局
一、虛心納諫概況
二、對不同意見的態度
三、誅殺不同意見者事例
第三節 文化人與酷吏的結局
一、文化人的結局
二、酷吏的結局
第四節 武帝與其軍事將領
一、武帝與三大軍事將領
二、李廣家族的悲劇
三、其他將領的結局
第五節 武帝與其兄弟姊妹
第十一章 后宮制度與淫侈生活
**節 后宮制度的發展變化
一、皇后、嬪妃與宮女制
二、后宮等級與人數增加
第二節 皇后、嬪妃與淫侈生活
一、陳皇后與衛皇后
二、幾位寵妃
三、淫侈生活
第十二章 漢武帝的歷史地位
**節 漢武帝評價種種
一、功過論與代價論
二、事業成敗與政策轉變說
三、高指標是失誤的主要原因
第二節 漢武帝的歷史地位與貢獻
一、漢武帝的歷史地位
二、漢武帝的創新精神
三、武帝創設對后世的影響
第三節 武帝成就事業的深層原因
一、歷史的蘊積
二、愛好、思維、性格特點的作用
后記
漢武帝傳 節選
《中國歷代帝王傳記:漢武帝傳》: 周亞夫乃漢初名將周勃之子。《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載“景帝廢栗太子,丞相(周亞夫)固爭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這說明在廢立太子問題上周亞夫與景帝的爭執,是后來景帝疏遠、冷落他的主要原因。其后,竇太后與景帝要封劉徹舅父王信為侯,周亞夫不同意,又使矛盾進一步激化。劉徹立為太子后,景帝又很注意為其繼皇位掃清道路,周亞夫因此又成了被掃除的對象。 景帝有次宴請周亞夫,席上放著大塊肉,無切肉、筷子。亞夫叫侍者取筷子,心中不快。景帝笑著說“不是有意不放食具,而是偶然的疏忽。”此時,太子劉徹又用眼老是盯著他。周亞夫感到渾身不舒服,于是在“免冠”叩謝景帝后,就趕快告辭出來。景帝目送他出去說:“如此怏怏不服,怎么能做少主的臣下?”不久,周亞夫的兒子為父親買尚方令監造的甲盾五百具,準備殉葬用,有人告發這是違法盜買官府的器物,事情牽連到周亞夫,官吏責問亞夫,亞夫拒不回答。景帝大怒說:“我用不著你回答!”于是把此案移廷尉辦理,廷尉責問說:“君侯想造反嗎?”亞夫回答說:“我家買的是送葬用的器物,怎么能是造反呢?”廷尉說:“縱然你不是想活著在地上造反,也是為了死后埋在地下造反。”于是拘捕亞夫受審,亞夫在獄中絕食五日,吐血而亡。景帝為太子坐穩江山,誅殺了一位功高而倔強的大臣。 在這次廢立太子的過程中,竇太后的侄兒魏其侯竇嬰也被牽連,竇嬰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為大將軍,有功,景帝前四年(前153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為太子傅。孝景七年,栗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莫能來。”正在竇嬰稱病不朝數月,無法下臺時,有個叫高遂的說客對他說:“能富貴將軍者,上(景帝)也;能親將軍者,太后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己稱病引退,閑居而不朝,……是張揚主上的過失。如果景帝、太子兩宮怒而懲罰將軍,則將軍與妻子受誅滅而無遺類矣。”竇嬰覺得說客說得對,遂上朝如故。因此,免了一死。 這次廢立太子過程中,景帝弟梁孝王劉武也深陷其中。文帝共有四子,其中景帝與劉武為竇皇后所生。竇太后對她這個小兒子非常偏愛,視如掌上明珠。梁孝王侍母至孝,如聞太后病,就不能進食,常想留在長安侍太后。劉武原封代王,后徙為淮陽王(治陳,今河南淮陽)、十二年后又徙封為梁王(治睢陽,今河南商丘南)。梁孝王與景帝的感情也非常好。景帝未生太子時,梁孝王來朝,景帝與其宴飲之后,對他說:“我千秋萬歲后,皇位傳于王。”孝王聽后內心喜歡,竇太后也很喜歡。不料,竇嬰卻進言說:“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是漢代的約法,上(景帝)怎么可以傳位給梁王!”竇太后因此憎惡侄兒竇嬰,竇嬰也輕薄其官,因此以病免官。不僅如此,竇太后還除去竇嬰門籍,不許他上門請安。 平滅吳楚七國之亂后,梁孝王有功,太后賞賜不可勝數,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出入擬于天子,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于京師。孝王入朝,與景帝入則同輦,出則同車,游獵上林苑中。景帝廢栗太子劉榮后,梁孝王為當儲君積極活動,太后想以梁孝王繼位,袁盎及眾大臣力諫景帝不可,*后立膠東王劉彘為太子。梁孝王怨恨袁盎及眾議臣,遂指使刺客羊勝、公孫詭等人暗殺了袁盎和眾議臣十余人。景帝查明案情,派專使追捕刺客,梁孝王竟然把刺客藏于后宮。在臣下的諫止下,梁孝王為滅口,才迫使刺客羊勝、公孫詭自殺。景帝由此怨怒梁孝王。梁孝王就使人通過長公主嫖向竇太后謝罪,獲得赦免。梁孝王從此失寵,郁郁不樂。景帝中兀六年(前144年),梁孝王打獵,有人獻牛,牛腳竟然是從牛背上長出來的,遇此不祥之兆,心中厭惡。這年六月,梁孝王病死。 景帝這次廢立太子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值得慶幸的是,新立的太子劉徹表現出了過人的才干。《漢武故事》說:“劉徹十四歲那年,廷尉判了一件殺人案,殺人犯防年,因繼母殺死生身父親,防年就殺死他的繼母。依照法律,防年殺死了母親,判為大逆罪。景帝對這個案件有懷疑,詔問劉徹怎樣判這個案子才準確。劉徹回答:說繼母如同生母,說明繼母與生母有不同,因為父親娶繼母為妻,她的地位才有如生母。今繼母殺了防年的生父,繼母與防年就斷絕了母子恩情。因此,防年殺繼母應按一般殺人罪判處,而不應以大逆罪判刑。”景帝聽從了他的意見,把判防年“大逆罪,,改為“棄市罪”。人們稱贊這個案子判得好!考慮到劉徹才十四歲,景帝越發感到他是個奇才。 《漢武故事》說劉徹“少而聰明有智術。與宮人、諸兄弟戲,善征其意而應之,大小皆得歡心。及上在前,恭敬應對,有如成人”。這說明劉徹早慧,像個小大人,在景帝面前恭敬有禮,應對得體。并受到周圍人的歡迎。在景帝看來,他是個合格的太子。 劉彘,景帝前元年(前156)7月生,景帝前7年(前150)虛歲7歲立為太子。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景帝崩,太子劉徹即皇帝位,時虛歲16歲,尊皇太后竇氏為太皇太后,王皇后為皇太后。三月,封其舅田蚧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一位少年天子君臨天下了。他就是被史學家稱之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 ……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