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興邦之難-改變美國的那場大火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62059769
- 條形碼:9787562059769 ; 978-7-5620-5976-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興邦之難-改變美國的那場大火 本書特色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年度新銳獎
亞馬遜年度書榜top50
哈達薩十大猶太暢銷書榜
《新鮮空氣》評論2003年度頂級圖書
《紐約時報》書評關(guān)注書目
紐約公共圖書館年度圖書
紐約學會圖書館年度圖書
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年度關(guān)注書目
《圣何西水星報》*佳圖書
《洛基山報》*佳圖書
《羅德島日報》書評之選
2004年克利斯托弗獎得主
2004年悉尼·希爾曼基金會獎
《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德萊爾真實再現(xiàn)
梁實秋文學獎得主、《起火的世界》譯者劉懷昭精彩呈譯
關(guān)于“三角工廠大火”*權(quán)威、*具沖擊力的歷史著作
一場驚心動魄的大火,喚醒了美國人的良知
災(zāi)難成就美國興邦之史,推動一系列社會變革
這是9·11事件前紐約歷史上*慘重的職場災(zāi)難
這是一個我們久已遺忘的故事,一場以生命為代價的悲喜之劇
而生命的價值,永遠,重于任何財富
興邦之難-改變美國的那場大火 內(nèi)容簡介
在這本備受贊譽的年度好書中,大衛(wèi)·馮·德萊爾將我們帶到1911年3月的明媚春日,那一天,146名工人失去了生命,他們當中大部分是年輕的移民女工。紐約格林威治村的三角女裝廠當天下班時分突發(fā)火警,短短幾分鐘內(nèi),大火吞噬了大廈*高的三層。這是9·11事件前紐約歷史上*慘重的職場災(zāi)難。
本書展現(xiàn)了紐約歷史上這一火災(zāi)事件前后的政治變革。就像馬丁·路德·金帶領(lǐng)黑人爭取民權(quán)之路一樣,美國制度完善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天上掉餡餅的。三角工廠大火所帶來的災(zāi)難,改變了之后美國的勞工制度以及移民工人的生存環(huán)境,是美國工人斗爭血汗史上的轉(zhuǎn)折點。本書描繪出這一事件如何成為開啟未來的鑰匙:婦女權(quán)益與勞工力量的未來,以及在世紀中期成型的都市自由主義的未來。
作者通過生動激越的文字,帶領(lǐng)讀者穿越時光,回到20世紀初期的紐約,講述了一段驚心動魄而扣人心弦的歷史……
興邦之難-改變美國的那場大火 目錄
**章 時代精神
第二章 三角工廠
第三章 起事
第四章 遍地是金
第五章 煉獄
第六章 三分鐘
第七章 異塵余生
第八章 改革
第九章 審判
尾聲
注釋
資料來源說明
致謝
索引
《雅理譯叢》編后記
興邦之難-改變美國的那場大火 相關(guān)資料
19世紀末20年代初,美國工業(yè)事故的頻發(fā)讓人們逐漸意識到,解放人類的勞動的力量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了禁錮、殘害工人的力量。1911年的三角衣廠火災(zāi)以146條生命為代價拉開了反抗和改革的序幕,被稱為“新政第一天”。大衛(wèi)·馮·德萊爾細膩地刻畫了火災(zāi)發(fā)生及其前后經(jīng)歷者的眾生相,真實地還原了這段(容易被人遺忘的)工人階級浴火重生、鳳凰涅槃的歷史。讀史方能閱世,這是一段距離我們并不那么遙遠的歷史,應(yīng)當為我們所閱讀。
——崔之元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興邦之難:改變美國的那場大火》是一部明道醒世的著作,記錄了1911年美國三角工廠一場火災(zāi)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工人運動以及勞動法律法規(guī)的出臺,有效改善了勞動者的權(quán)益。我期盼本書中譯本的出版,能引起中國讀者的關(guān)注,共同尋找改變中國和第三世界勞動者的命運的道路。
——潘毅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女工》作者,
在任何國家的發(fā)展中,過失在所難免;美國如此,中國如此,其它國家也概莫能外。關(guān)鍵是能否過則匡之、審時適變。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百年前的美國故事,中國也可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
——王紹光香港中文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長江講座教授,《美國進步時代的啟示》作者
我第一次讀到三角工廠大火的故事,是在三十年前的研究生課上。教授講述時,悲憤難抑,令我終生難忘。若干年后,我自己教美國史,也從不舍棄講述這個故事。這是一個充滿悲情的移民故事,也是一個透徹描述資本原始積累的故事,我們得以從中窺見20世紀初新舊政治經(jīng)濟秩序在紐約的博弈,更見證了美國人為“進步”付出的代價,包括那些被大火吞噬的女工。作者的構(gòu)思精巧,文筆生動,譯筆也同樣出神入化。
——王希 賓州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長江講座教授,《原則與妥協(xié)》作者
一個驚心動魄卻又久已遺忘的故事。一部文筆優(yōu)美細膩、牽動人心的歷史著作。
——bob woodward
馮·德萊爾以極大的熱情為我們重構(gòu)了20世紀美國歷史上一個決定性事件。 他成功地將枯燥的史料研究化為有血有肉的人生悲喜劇,讓我們重溫那被火燒掉的一切。
——samuel kauffman anderson,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馮·德萊爾成功地刻畫了美國制衣業(yè)的成長歷史、移民工人的生活、20世紀初期紐約的政治以及1909年的罷工。他對火災(zāi)事件本身的描寫更是點睛之筆。
——joshua freeman, 《華盛頓郵報》
在這場火災(zāi)的背后,是一部驚心動魄的血汗工廠史,及工會組織羽翼未豐的萌芽時期。馮·德萊爾這本書的傳神之處是對那場火災(zāi)細致入微的描述,他的筆觸令讀者掩卷陷入深思。
——《洛杉磯時報》書評版
馮·德萊爾這本書讀來令人不忍釋卷,在社會正義的主題下對受害者的記述充滿人性光輝,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美國工運史上驚心動魄的一章。
——《出版人周刊》
馮·德萊爾成功再現(xiàn)了一段歷史……不僅讓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而且將事件成功地放置在工運史和城市自由主義興起的歷史中。
——john c.ensslin, 《落基山新聞報》
引人入勝……為三角工廠事件找到了一個適當?shù)臍v史位置,讓東歐猶太移民在進步主義時期的歷史重新浮現(xiàn)出來……這本書是美國猶太人歷史的主要一章,應(yīng)該在相關(guān)著作中擁有一席之地。
——jo-ann mort, 《猶太前鋒報》
一部對歷史事件的不可多得的記錄。馮·德萊爾讓我們了解到,一場火災(zāi)如何直接觸發(fā)了“當時美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立法行動。
——kevin baker, 《紐約時報》書評版
馮·德萊爾對火災(zāi)事件的描述扣人心弦、細致入微,并依據(jù)他手上占有的庭審資料,同樣精彩地再現(xiàn)了涉事廠主所經(jīng)歷的過失殺人案(他們最終全身而退得以脫罪)。
——《紐約時報》
馮·德萊爾這本書有很多值得稱道之處。馮·徳萊爾的興趣所在遠不止是那個午后發(fā)生的悲劇……很顯然,他將自己完全沉浸在一個已經(jīng)遠去的年代的精神與能量中:那個藏污納垢而又動力十足的工業(yè)興起時代。遙想當年,為了這座移民城市的何去何從,那些操縱政局的政客們負隅頑抗,與社會主義者、婦女參政論者及正直的進步主義改革派展開交戰(zhàn)……馮·德萊爾將一段大眾歷史寫得像小說一樣引人入勝,字里行間充滿個性與周到的分析。此書是對20世紀初紐約這樣一個戲劇性事件的精彩介紹。
——annelise orleck, 《芝加哥論壇報》
興邦之難-改變美國的那場大火 作者簡介
大衛(wèi)·馮·德萊爾(David Von Drehle),美國暢銷書作家,先后任《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及《時代》周刊特約編輯,主要著作有:《最卑微的死者》(AmongtheLowestoftheDead,1995)、《僵局:美國最難解難分的一場選戰(zhàn)》(Deadlock:TheInsideStoryofAmerica’sClosestElection,2001)及《偉人之路:林肯與美國最險惡的年頭》(RisetoGreatness:AbrahamLincolnandAmerica'sMostPerilousYear,2012)。
譯者:劉懷昭,資深翻譯、編輯、撰稿人,臺灣第二十七屆梁實秋文學獎翻譯類評審獎獲得者。曾任北京《三聯(lián)生活周刊》國際版編輯、香港《明報》紐約分社編輯及《星島日報》洛杉磯分社采訪部主任。其譯著《起火的世界》(WorldOnFire,byAmyChua)2014年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再版,收入田雷主編的雅理譯叢。
- 主題:有塑封,講了美國如何通過立法逐步改變工人被剝削被宰割的慘狀
被書里面那個年輕人打動了。他幫助一個又一個女工從樓上跳下來自殺,最后親手把自己心愛的女朋友抱上窗臺,幫助她跳樓,最后自己從容跳樓身亡。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