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透視與超越-審美文化現象的當下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279859
- 條形碼:9787511279859 ; 978-7-5112-798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透視與超越-審美文化現象的當下思考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所發表的部分文字。在文化創意部分,對文化創意的可能性、可行性、文化性、方法性等方面進行了論述,顯示了文化創意可以通向審美之境的特點。在審美文化部分,對中國傳統悲劇、“閑愁”、“不求甚解”、漢字“誤”解、古詩詞中的非肯定表達等進行了研究,揭示了中國傳統審美文化的奇處妙處;還對怪誕藝術、“美中不足”、“殘缺之美”等進行了探索,表現了審美文化的現代拓展。在文藝理論批評部分,對當下一些文藝現象如創作理念、態度方法、藝術觀念以及新起的藝術形式進行了思考,肯定了有理想、有情懷、有精神的文學藝術。作者試圖用思辨、理性的眼光,探討、分析相關審美文化現象,把握現象背后之“理”,實現對現象的透視與超越。
透視與超越-審美文化現象的當下思考 內容簡介
《透視與超越:審美文化現象的當下思考》收錄了作者近年來所發表的部分文字。在文化創意部分,對文化創意的可能性、可行性、文化性、方法性等方面進行了論述,顯示了文化創意可以通向審美之境的特點。在審美文化部分,對中國傳統悲劇、“閑愁”、“不求甚解”、漢字“誤”解、古詩詞中的非肯定表達等進行了研究,揭示了中國傳統審美文化的奇處妙處;還對怪誕藝術、“美中不足”、“殘缺之美”等進行了探索,表現了審美文化的現代拓展。在文藝理論批評部分,對當下一些文藝現象如創作理念、態度方法、藝術觀念以及新起的藝術形式進行了思考,肯定了有理想、有情懷、有精神的文學藝術。作者試圖用思辨、理性的眼光,探討、分析相關審美文化現象,把握現象背后之“理”,實現對現象的透視與超越。
透視與超越-審美文化現象的當下思考 目錄
文化創意:一切皆有可能
文化創意:我行嗎?
文化創意:我行
文化創意:文化的創意
既要心動也要行動
文化創意的形上之思
審美文化現象
中國傳統悲劇中的倫理
中國傳統悲劇中的命運感
中國傳統悲劇的藝術價值
“閑愁”是什么愁?
“不求甚解”解
從漢字“誤”解看漢字的象意性與符號化
寫字與打字:書寫方式的改變意味著什么?
否定、疑問為哪般?——古典詩歌中非肯定句的表達作用分析
論文學描寫的神秘性及其審美價值
怪誕藝術:徘徊在原始與現代之間
西方怪誕藝術:從否定到肯定
怪誕藝術形象的審美價值
話說“不足而美”
殘缺之為“美”
“慢”的意味
與腳步有什么關系?
“杯具”,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美麗人生從敬畏生命開始
審美教育的立足點
文化強國需要發揮和提升文化想象力
文藝理論批評
文以載道
創作定力與文藝精品
文學不僅僅是一種知識
苦難,也應有希望
從“遍地英雄”到“遍地俗人”——由“中間人物論”說起
“小人物”也是人物
從“廣場鴿”到“劉文彩”
文藝理論:逃離抑或建設?
信不信由你——漫談文本的建構與解構
論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互文”關系
以藝術的名義——從杜尚的《泉》說起
誰是真的英雄?
藝術需要生命的質感
行為藝術的困境
從《天書》到“神曲”
不是所有的裸體都是藝術
“傳說”中的穿幫
文學理想:審美視野的突破
透視與超越-審美文化現象的當下思考 作者簡介
王文革,武漢人,文學博士,1987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大學文學院,現為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文藝學教學與研究。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