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崛起的長興島——長興島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14271
- 條形碼:9787549614271 ; 978-7-5496-142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崛起的長興島——長興島的故事 本書特色
★你在這塊土地上的時候,或許你感覺不到它跟你有多么密切的聯系。一旦當你離開了這個地方,你就會產生一種魂牽夢繞的感覺。 ——莫言
崛起的長興島——長興島的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歷史篇、紀實篇、風情篇、詩歌篇、英模篇五篇, 主要內容包括: 長興島的誕生、亂世厚樸鎮、祝福長興, 我的第二故鄉、苦難的童年、長興沙的往事、長興島的新奇事物、海島人物傳略等。
崛起的長興島——長興島的故事 目錄
序二 郭樹清
前言 徐惠忠
歷史篇
長興島的誕生 袁仲明
圍田建海島 圩名留青史 陳忠才
亂世厚樸鎮樊敏章
祝福長興,我的第二故鄉 蘇應奎
苦難的童年 顧希良
長興沙的往事 黃元章
長興島的新奇事物
海島人物傳略
紀實篇
長興島“功能”變奏曲 陳忠安
水務,打造了長興島的美麗 徐光明
唱支山歌給黨聽——寫在迎接中國共產黨誕辰90周年的日子里 徐亞軍
關于長興電網 金欣如 徐忠如
弄潮兒向潮頭立——長興萬畝柑橘園與施品佳 傅家駒
長興供銷社——揮之不去的時代記憶 王紀章
長興島打造長江**灘 黃勇娣
我是從討飯圩里出來的窮孩子 王文昌
回憶長興島的變化 黃惠英
他,走在鄉村教育的陽光大道上——記上海市園丁獎獲得者、崇明縣長興中心
小學校長羅永靈 茅興昌 石路
與長興中心校同行 胡均
點亮夢想激情飛翔——長興小學印象記 張峰
用愛播種幸福 吳春花
感動點燃夢想,夢想成就精彩 楊宇
讓夢想在秋天里收獲 陸衛東
寶其爺叔 張濤漁
樊學章:音樂達人圓了表演夢 沈俊
一位癡情于學前教育的奇人——記崇明縣長興島私立倍江幼兒園創辦人朱林
元先生 魏振義
長興鎮百歲老人采訪記 徐忠如
父親的剃頭匣子 黃玉昌
板房里的歌聲 黃玉昌
扎實推進便民“一口式服務”的創新模式——長興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工
作紀實 朱忠義 陳忠才
回家和老人們共度新春 咸明
風情篇
詩意長興島 郭樹清
長興島風情錄 吳建國
家鄉的水土滋養了我 顧希良
長興蘆葦及蘆器編織 徐忠如
銅鈿銀子 徐忠如
又到橘花飄香時 陳忠才
情系長興 徐惠忠
童年的記憶 虞培康
誘人的故鄉 陳忠安
迷人的海灘 黃玉昌
長興諺語閃爍著長興人民的智慧光芒 蔡德忠
……
詩歌篇
英模篇
崛起的長興島——長興島的故事 節選
《崛起的長興島:長興島的故事》: 老友徐光明、徐惠忠、陳忠安送來一摞文稿,說是準備為崛起中的長興島再編一個集子,讓我先睹為快,理由很簡單:因為我一直把長興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且在老一輩長興人眼里,大家都把我視為手足兄弟。 歲月荏苒。離開長興已有多年,思念之情日甚。這種感受,誠如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所言:“你在這塊土地上的時候,或許你感覺不到它跟你有多么密切的聯系。一旦當你離開了這個地方,你就會產生一種魂牽夢繞的感受。” 記得早年長興建有一個經過登記的社團組織聯誼會,聯系了一大批曾去長興工作、生活過的老同志、老同事,每年金秋橘子成熟季節,邀請大家“回娘家”一起敘舊,其樂融融。近年停止了此項活動,未免有點遺憾。 作為第二故鄉,我和長興島的結緣,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當時我在寶山縣委辦公室任職,經常隨時任縣委書記的馮仁堂同志上島工作。那時迎風破浪乘坐民船,然后赤腳涉水在馬家港鴨窩沙上岸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次采訪報道長興島解放圩移民的長篇通訊《他們在那里安家立業了》(用筆名牛禾)的情景,又仿佛就在昨天!那是1956年,上海市區一批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困勞動人民,包括人力車工人、三輪車工人、舢板船民、馬車工人共605戶、1721人,遷來解放圩安家落戶,開始新的生活。他們用勞動和汗水融入長興,和島上老農一起,為建設新長興作出貢獻。通訊首發于創刊不久的《寶山報》,后又被上海《解放日報》(11月12日)轉載,轉載時配發該報攝影記者趙立群在解放圩拍攝的三幅現場照片。很快,江蘇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又都作了跟進報道(寶山縣時屬江蘇省管轄),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半個多世紀過去,發表此文的報紙都已發黃變色,粗糙的文字所記下的真實記錄,仍讓我們沉思、回味。 天有不測風云。70年代“四害”橫行時,我被“發配”到長興島上的干校勞動,后又“控制使用”在長興公社工作,同來長興公社的,還有曾任寶山縣縣委副書記的楊金聲,和曾任楊行公社社長的胡林周同志。他倆當時的處境似也不很妙,我們三人因此惺惺相惜,同甘共苦,以后成了可信的好友。長興島的艱苦歲月是刻骨銘心的,同時也使我受益匪淺。正是在長興島那些年的磨煉,讓我真正懂得了人生的意義所在。島上淳樸、善良、勤勞的勞動人民和基層干部的品格,他們對家鄉對故土的深情,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待人接物的真誠……更深深教育著我激勵著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這些在創作《長興島,我的第二故鄉》《長興島詩情》等散文中都有所表達。又因為長興島獨到的生態環境所營造的清新空氣,讓我這個身心受到無端傷害的人,慢慢得以愈合“傷口”——這或許也是我在長興那幾年收獲的“副產品”之-吧。在那些快樂的日子里,我曾有機會隨島上漁民出過近海打過魚,曾與公社武裝部的同志到過現在因建水庫名揚上海的青草沙(當時還是無人島)抓過魚蝦和蟛蜞;還時常與胡林周晚上無事“苦作樂”,在蹲點附近下小店拷兩斤黃酒,用面盆到潘石水閘買幾斤螃蟹,一醉方休(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螃蟹四角五分一斤)……這些都成了現在美好的回憶。再次感謝幾位老友給了我又一次憶念長興的機會。 翻讀《崛起的長興島:長興島的故事》一篇篇文稿,海島長興的巨變和崛起是多么令人振奮啊!與昔日相比,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記得在長興的日子里,曾收集過一些解放前流傳在島上的民謠,現在還記得的就有“住末住格滾洞廳,門搭用點布條筋,西北風來自開門,風掃地來月點燈。朝天困看見滿天星,側身困看見走路人,合撲困看見地獄門”等句。這說的雖是1日社會島上窮人的“住”,但也可見一斑。 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長興人民告別貧窮步入小康迎接富裕。長興島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都發生在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的時間段。長興和祖國同步在改革開放的大道上! 展望未來,崛起的長興將更加美好。據長興島開發辦稱,長興島總體規劃已基本形成,正在著手實施。今日滬上媒體紛紛以“長興島打造都市后花園”、“長興島構建生態文明島”、“長興島走上‘四化融合’發展路”(四化:工業化、城市化、生態化、海洋化)等標題作了報道。前景燦爛的長興,更加令人鼓舞! 祝福長興人民! 祝福我的第二故鄉! ……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