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大家畫風-臥游溪山-楊中良國畫典集-卷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1060724
- 條形碼:9787541060724 ; 978-7-5410-607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家畫風-臥游溪山-楊中良國畫典集-卷三 內容簡介
《大家畫風(卷三)·臥游溪山:楊中良國畫典集》內容包括:清簡勁健說中良、獨以性靈寫高華、意在宋元境由心造、一種文人玩家的雅士之樂、心境比畫更重要、作風雅的代言、性情筆墨、境凈林問獨自游、中良心中的那彎月牙、傳說中的中良、詩意的棲居、畫遇、登高望遠千帆過、干凈的中良等。
大家畫風-臥游溪山-楊中良國畫典集-卷三 目錄
獨以性靈寫高華
意在宋元境由心造
一種文人玩家的雅士之樂
心境比畫更重要
作風雅的代言
性情筆墨
境凈林問獨自游
中良心中的那彎月牙
傳說中的中良
詩意的棲居
畫遇
登高望遠千帆過
干凈的中良
自然若天造清奇別有天
形神臻妙楊中良
摯者
精良的中良
蓬萊文章建安骨
妙自天心一鑒來
興會神到筆挾清風
文化與心境的傳統萌發
文明的顧盼
畫自己
洗盡鉛華亦從容
簡靜閑遠空谷妙音
超然時趣詩意立心
才氣佳美兮屬少年
畫中得句紙上聽琴
閑說中良
詩意之外高士之風
詩意中良
閑和嚴靜守道以約
令人艷羨的中良
一目青山半掌湖
池塘生春草悠然見南山
到底是中良
識得中良
迎面吹來涼爽的風
中良的夢
中良和他的意境
凡事皆人事
詩意之跡
文雅清新是一家
兄長中良
中良其人
中正清良雅韻彌高
大筆如椽別有洞天
楊中良印象
隨手寄中良
楊中良的“潔癖”
蓬萊楊中良君畫水墨山水贊
花氣熏人欲破禪
君子不器
后記
大家畫風-臥游溪山-楊中良國畫典集-卷三 節選
《大家畫風(卷三)·臥游溪山:楊中良國畫典集》: 畫面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空白,然而觀后,令人不覺其空疏但覺其畫面的靈蘊異常。其擅于借勢,是造就其畫面簡潔且小中見大的主要手段。如他丙戌九月所作的豎幅山水,遠景是遠山朦朧而呈逶迤之態,中景是一面素白如雪,極有韻味的石坡。而石坡他幾乎未著一筆,全借遠山與石坡之間的叢篁與石坡左邊以及石坡近景處的高低錯落的雜樹、房屋襯出。筆觸雖然少了,但畫面的渾融程度卻得以加強,含蓄超逸的韻味更足。至于他的造型能力,無論屋木、山水、人物,還是禽鶴,都會夸而有節,變而有度,在準確狀物的同時體現出文人所喜歡的變形。任何專業人士都不會否認他是當行里手。如他所畫“時聽朗吟林谷應,蒼崖疑有臥游人”,樹下的石頭造型如書卷,十分奇特,幾塊方石如書卷斜插、散落,皴擦的筆觸很少,但是這些“方石”的 “書卷”感卻若隱若現。因其造型處置得當,此畫的畫面就與詩題極含蓄地銜接起來。畫因詩題而蘊藉,詩題因畫面而高妙。因為樹下“方石”如書,故疑應有讀書人臥游于茲。而得佳處文人必朗吟,而朗吟山谷必有回應,可謂視覺、聽覺因通感而相連,讀者破譯畫面的思緒由此開啟,環環相扣,妙不可言。而以筆者看來,他*為得心應手的還是筆墨的運用能力。筆者個人感覺他在筆墨上已達到精能孤詣的程度。如他畫作《不知深樹里,住有幾人家》中的筆墨,就十分高明。僅就筆法而言,就十分了得。從“存形”來看,懸崖的不同走向十分明顯,而且畫面肌理效果很豐富,凹凸感很強。所用的筆觸卻少極了——很少的幾根線,但筆法卻異常豐富,刮、擦、抹、中鋒、偏鋒、方圓轉折等等應有盡有。而且這些用筆不像末流文人畫家那樣一味地逞強斗狠,而是非常含蓄、文氣。更妙的是,各種用筆雖然異常豐富卻又能夠高度統一,且均有不粘不滯,落紙游走、極其暢達的感覺。如此精妙豐富的筆法,以如此簡潔的方式表達如此眾多物形的不同,稱之為當代畫界筆墨高手,恐怕不會有過譽之嫌。 另外,中良畫作的用色之雅,韻味之足,在同齡人當中亦屬佼佼不凡者。我常常感到奇怪,身處沙塵天氣肆虐的北京,中良何以會畫出只有江南水鄉才有的韻味來?我想,只有走進中良的文心,走進他對文人趣味的那樣一種守望的精神世界,也許才會找到答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