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話語意義的建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103046
- 條形碼:9787568103046 ; 978-7-5681-030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話語意義的建構 本書特色
本書從跨學科的視角,主要是從當代認知心理學角度,采用史論結合、虛實并舉的方法探討了話語意義的建構——言語交際過程中的信息加工。這一課題的研究,不僅對建構認知語言學、發展認知心理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對提高人們的言語交際能力,促進彼此溝通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話語意義的建構 內容簡介
本書從跨學科的視角,主要是從當代認知心理學角度,采用史論結合、虛實并舉的方法探討了話語意義的建構——言語交際過程中的信息加工。這一課題的研究,不僅對建構認知語言學、發展認知心理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對提高人們的言語交際能力,促進彼此溝通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話語意義的建構 目錄
**章話語意義的內涵及其研究的意義
1.1 話語意義的內涵
1.2 相關理論方法的回顧與本書研究的問題
1.2.1 語言理解研究
1.2.2 認知語言學研究
1.2.3 問題與方法論的啟示
1.2.4 本書研究的問題
1.3 話語意義研究的價值
1.4 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話語意義研究的理論演進
2.1 結構語言學的話語意義研究
2.1.1 修辭學框架內的話語意義研究
2.1.2 語法學框架內的話語意義研究
2.2 語用學的話語意義研究
2.2.1 指示、預設和語境問題研究
2.2.2 言語行為理論
2.2.3會話含義理論
2.2.4 關聯理論
2.3 話語意義研究理論的演進方向
2.3.1 從結構語言學走向語用學
2.3.2 從語言學、哲學走向認知心理學
2.3.3 從靜態解釋走向動態解釋
第三章話語意義的構成
3.1 話語意義的性質
3.2 話語意義的來源
3.2.1 來源之一——主體需要
3.2.2 來源之二——交際主體的狀態
3.2.3 來源之三——交際背景
3.2.4 來源之四——交際情境
3.2.5 來源之五一一語言結構
3.2.6 來源之六——副語言
3.2.7 不同來源的意義在話語意義建構中的關系
3.3 話語意義的構成成分
3.3.1 表意成分
3.3.2 表事成分
3.3.3 表情成分
3.3.4表象成分
3.3.5 不同意義成分在話語意義建構中的地位
3.4 話語意義是以意圖為核心的認知建構
3.4.1 言語意義與言語交際目的
3.4.2 交際意圖
3.4.3核心意義和衍生意義
3.4.4 話語意義是圍繞交際意圖的認知建構
第四章話語意義建構的相關要素、原則和途徑
4.1 相關要素及其關系
4.1.1 交際意圖的類型
4.1.2 交際主體
4.1.3 背景知識
4.1.4 交際情境
4.1.5 話語形式
4.1.6 認知能力和經驗
4.1.7 相關要素的關系
4.2 選擇原則
4.2.1 關聯性原則
4.2.2 顯著性原則
4.2.3 簡潔性原則
4.2.4 適宜性原則
4.2.5 原則的制約力
4.3 實現途徑
4.3.1 明示途徑
4.3.2 暗示途徑
4.3.3 隱喻途徑
第五章話語意義建構的過程
5.1 說話人的認知加工過程
5.1.1 說話人認知加工的步驟
5.1.2假設形成階段
5.1.3 選擇決定階段
5.1.4 假設過程和選擇過程的關系
5.2 聽話人的認知加工過程
5.2.1 聽話人的認知加工步驟
5.2.2假設形成階段
5.2.3 選擇決定階段
5.3 主體的動態認知過程
5.3.1 說、聽雙方的認知加工過程
5.3.2 認知加工的互動性
5.3.3 意義的建構性
5.4 話語意義建構是主體知識的重組過程
5.4.1 話語意義是主體的認知建構
5.4.2 相關知識的激活
5.4.3 相關知識的連接
5.4.4 相關知識的重組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附錄五
附錄六
后記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