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86380
- 條形碼:9787510086380 ; 978-7-5100-8638-0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 本書特色
這是難得一見的圖文述說。讀者從中可以發現,歷代城市的性質、功能、結構,以及整個城市體系的空間拓展形態和分布,竟是中國文明的演進及其在空間拓展過程的寫照。 薛鳳旋教授參考了大量中國的文獻材料,以及西方相關的資料和發展經驗,將視點時而交錯于歷朝的重大事件、經濟狀況、科技和文化藝術的發展、軍事和政治體制的變遷等作為營造城市和城市化的動力的細節之間,時而聚焦在中國的獨特城市觀與城市演化的特點上,其中不乏迥異于西方觀點的精辟論述,以及從城市看歷史和文明演變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書亦系作者累積三十年教研經驗的一次專題總結。他精心研制的百余幀歷代城市地圖,是全書內容的精髓所在。讀者只要圖文互相參照,自能領悟中國的歷史、文明和城市發展在世界文明之林中,所透露出來的獨特個性。
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 內容簡介
推薦一:從石器時代,歷經漢唐宋元明清,直到當代中國,梳理總結中國城市發展演變的脈絡,剖析城市發展變化背后隱藏的文化內涵。 推薦二:全書收錄百余幅精細地圖,直觀呈現城市的歷史面貌,帶你重游千百年前的中國城市。
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 目錄
**章 中國城市文明的起源及其歷史分期
中國文明與城市的土生性
多元的先民文化
中國何時跨進文明門檻?
第二章 由原始村落到仰韶晚期的初城
原始文明
仰韶晚期的聚落
一、姜寨一期
二、大地灣二期
三、城頭山初城
初城的性質
第三章 龍山時代的城邦
什么是城邦?
龍山時代的社會
龍山聚落和城市
城市結構和功能
龍山城邦國
第四章 夏代:青銅時期的城市文明
中國文明*早奠基于夏代
夏代開拓了中國文化新紀元
夏代的地域空間組織與城市體系
一、核心地區
二、周邊邊遠地區
夏代的城市文明
其他夏代城市
夏代——奴隸社會封建帝國的開始
第五章 青銅器的高峰:商代城市文明
中國有現存文字歷史的**個朝代
商帝國和商文明
一、仁 君
二、新的國家統治制度
三、稅制、貨幣、貿易和法典
四、經 濟
冶銅技術的發展和傳播
商的疆域和城市體系
二里崗的城鎮體系
在都城300公里內的區域性中心
沿邊地區的區域性中心
商的屬地和獨立的方國
結論:商代已建立封建特色的中國城市文明的根基
第六章 由封建社會轉變成工商業城市:周代與戰國的發展
歷史的分水嶺
三代的理想:周王朝及其統治理念
一、封建制度
二、宗法制度,加上祭天地和祭祖先結成一個新宗教(儒教)
三、井田制度與城鄉分別
《考工記》與中國城市規劃
一、規劃的原則、程序以及城市理想結構
二、宗 周
三、成 周
戰國時代:鐵器時代開始——封建被新中央集權所替代
東周和戰國的新城市文明
一、臨 淄
展開全部
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 作者簡介
薛鳳旋,原籍福建,1947年出生,在香港長大和受教育。他畢業于香港大學,取得地理學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1974—1977年就讀倫敦大學倫敦經濟學院,獲博士學位。1977—2007年在香港大學任教三十載。2008—2012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奠基所長。 薛教授專著及編著共約四十本,國際學術論文逾一百篇,主攻城市、區域發展、基建和發展策略研究。著作包括:《北京:從傳統國都到社會主義首都》《中國的大都市》《中國區域發展報告》《香港與澳門》《香港發展地圖集》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京ICP備09013606號-3京信市監發[2002]122號海淀公安分局備案編號:110108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