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辜堪生哲學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17328
- 條形碼:9787550417328 ; 978-7-5504-173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辜堪生哲學文集 本書特色
《辜堪生哲學文集》整理了作者辜堪生從80年代到今天已公開發表的哲學論文三十余篇,內容大多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東西方哲學史及歷史哲學,在學術界有一定反響的作品。希望這些文章的重新集結出版能給同行年輕人以啟迪。本書理論結合實際,具有一定出版價值。
辜堪生哲學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哲學理論篇、哲學應用篇兩篇。主要內容包括: 真理形式的主、客觀問題試解 ; 關于現象與本質范疇之管見 ; 一個被誤釋的重要命題 ; 也談靜止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等。
辜堪生哲學文集 目錄
真理形式的主、客觀問題試解
關于現象與本質范疇之管見
試論黑格爾的無限觀——兼評現行哲學教材
一個被誤釋的重要命題
也談靜止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命題新探
哲學研究與人類命運——論實踐的唯物主義
辯證法本質新探
矛盾果真有“內”、“外”之分嗎?
康德認識論再評價
人究竟可以幾次踏進同一條河?——評一個理論誤見
論氣功與中國哲學
論氣功與中國古代哲學的直覺思維
論氣功與中國古代圣人觀
論邏輯與辯證法的關系——從“雞先蛋先”引起的思考
“理解”:認識的深層本質
論周公與和諧文化傳統
論周公的“天命”哲學思想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關于“事物即矛盾”命題的辨析
下篇:哲學應用篇
試論改革的道德與道德的改革
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說易做難的原因分析
試析道德退步“代價論”
試論公共服務勞動也能創造價值
“三個代表”:新世紀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定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哲學解讀——從“實事求是”到“三個代表’,
試論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不斷探索與完善
“以人為本”: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多維解讀——紀念中國共產黨九十華誕
關于“人的價值”命題的理解與澄清——從小悅悅事件說起
后記
辜堪生哲學文集 節選
《辜堪生哲學文集》: 對列寧這兩段話究竟該怎樣理解?理論界傳統的看法是把兩段話直接聯系起來理解;即把**段中克拉底魯的命題“連一次也踏不進同一條河”看成第二段中相對主義詭辯論的淵數,從而由結論謬誤反推出前提謬誤(這里姑且不談這種反推法是否合理)。 我認為,列寧這兩段話是相對獨立的,至少不是因果必然聯系,我們先分析**段話。這段話的前半段是列寧對赫拉克利特思想的肯定性轉述,這是沒有疑義的,而破折號以后的話,從其語氣和句式來看,應該是列寧自己的說明和發揮。為什么呢?我們知道,破折號的使用一般都是表示后面緊跟著一個注釋性、補充性的說明;“其實”這個詞的使用,往往就是表示后面的話是筆者自己的觀點或看法;再者,列寧對為什么“連一次也不可能”做了專門解釋,而且這個解釋是符合客觀事實的。以上理由足以說明“連一次也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是列寧自己的看法,只是由于克拉底魯“早就說過”同樣的話,所以列寧特地在括號中加以注明(如果是直接引述克拉底魯的命題,就用不著加括號了)并使用了。“像……那樣”的句式來表明兩人看法的一致性,如果把后半段的兩個括號注釋去掉,就成了“其實連一次也不可能”,這種補充性的語氣和句式不就十分明顯了嗎! 為什么列寧更趨向于同意“連一次也踏不進同一條河”的看法呢?我認為,在列寧看來,“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所要說明的是事物的運動;“人連一次也踏不進同一條河流”說明的也是事物的運動,兩個命題并無本質區別。但如果從揭示事物的運動不息來看,后一個命題更能突出事物運動的連續性和絕對性,所以列寧更贊成后一個命題。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列寧就停留在克拉底魯命題的水平上,因為命題乙畢竟只是一個片面真理(對此,我們將在第二部分詳細闡述)。 我們現在來分析第二段話,這段話與前一段話并無直接聯系,首先從引用的書的頁碼來看不是同一個地方。**段話是列寧在讀到第225~228頁(即拉薩爾從普盧塔克那里援引了赫拉克利特關于“一切皆流、無物常住”思想的一大段話)時所作的筆記。第二段話是談克拉底魯的相對主義詭辯論,與拉薩爾的那段引述無關,列寧注明的參看頁碼是第294-295頁及其他地方。既然兩段話無直接聯系,那為什么列寧又要在此突轉話題呢?顯然是由于在**段話中提到了克拉底魯的命題而產生的聯想,所以列寧另起一段并加上括號來注明,提醒“注意”。究竟“注意”什么呢?原來克拉底魯雖然正確地看到了“一切都在運動”,但得出了“關于任何東西都不可能說出什么來”的不可知論的結論。列寧所批判的正是這點,而絕不是要去否定克拉底魯“連一次也踏不進同一條河”的命題本身,盡管它不是一個辯證的命題。 以上考察如果符合列寧的本意,那原來被援引來否定命題乙的根據恰恰成了在某種意義上肯定命題乙的旁證。當然,問題不能僅僅停留在經典作家的個別觀點上,命題乙究竟是不是詭辯論命題,命題甲究竟是不是辯證法命題,都還有待于做進一步的考察和分析。二、對傳統結論的再分析按照理論界傳統的看法,命題乙之所以是一個詭辯論命題,是因為它夸大了事物的運動,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命題甲之所以是辯證法命題,是因為它既看到了事物的運動,又看到了事物的相對靜止。 上述說法有失偏頗,既然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怎么會有“夸大”之嫌呢?既然河水是不停地流動著的,那么命題甲所肯定的“相對靜止”又是指什么含義的靜止呢?顯然我們對運動和靜止的認識還十分籠統、粗糙。因此,有必要先對這個問題做一番深入的探討。 ……
辜堪生哲學文集 作者簡介
辜堪生,男,1949年生,漢族,四川眉山人。1969年下鄉插隊落戶;1972年考入眉山劇團樂隊擔任首席小提琴手;1978年考入南充師范學院政治系學習,1982年畢業后留校任教;1984年考入四安交大“哲學助教班”學習;1986年回四川師院任教;1997年調西南財大任教至今。1987年任職講師,1991年破格升為副教授,1996年升為教授。著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合著)、《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階級基礎群眾基礎研究》(主編)、《鄧小平江澤民社會上義思想研究》(主編)等著作8部,四川省統編教材2部(副主編);公開發表論文90余篇;獲省、市各級政府“優秀社科成果獎”7個;1997年被評為四川省“兩課”優秀教師。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