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區域創新系統-多創新極共生演化模型與實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25287
- 條形碼:9787513025287 ; 978-7-5130-252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區域創新系統-多創新極共生演化模型與實證 本書特色
本書以區域創新系統的刻畫和描述為研究對象,定義區域中符合特定條件的創新型產業為創新極,提出區域創新系統是多創新極共生演化系統的觀點,給出了多創新極共生演化模型。本書詳細研究了創新極的內涵與特征、形成條件與臨界規模、結構與演化模型;創新極間技術溢出概率和溢出模型;多創新極共生模式和演化模型,*后以唐山市和邯鄲市兩個產業結構相似的區域進行實證,得出了結論。
區域創新系統-多創新極共生演化模型與實證 內容簡介
本書以區域創新系統的刻畫和描述為研究對象,定義區域中符合特定條件的創新型產業為創新極,提出區域創新系統是多創新極共生演化系統的觀點,給出了多創新極共生演化模型。本書詳細研究了創新極的內涵與特征、形成條件與臨界規模、結構與演化模型;創新極間技術溢出概率和溢出模型;多創新極共生模式和演化模型,*后以唐山市和邯鄲市兩個產業結構相似的區域進行實證,得出了結論。
區域創新系統-多創新極共生演化模型與實證 目錄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研究主要內容與框架
1.3 研究的創新之處
第二章 相關理論基礎與文獻評述
2.1 區域創新系統的由來
2.2 文獻評述
第三章 創新極內涵、特征
3.1 創新極內涵界定
3.2 創新極數學描述
3.3 創新極結構與特征
3.4 創新極功能
第四章 創新極形成條件、臨界規模與類型
4.1 創新極形成條件
4.2 創新極臨界規模
4.3 創新極的類型
第五章 創新極的網絡結構
5.1 創新極網絡結構分析方法選擇
5.2 基于sna的創新極網絡評價方法
5.3 創新極網絡結構分析實例
第六章 區域創新極演化模型
6.1 無精英企業創新極演化模型與仿真
6.2 存在精英企業創新極演化模型與仿真
第七章 區域創新極間技術溢出概率研究
7.1 創新極技術溢出研究文獻評述
7.2 創新極技術溢出定義
7.3 創新極間技術溢出概率模型
7.4 創新極間技術溢出概率實證研究
7.5 創新極間技術溢出效應分析
第八章 區域創新極間技術溢出測度方法與實證
8.1 創新極技術溢出測度研究評述
8.2 創新極技術溢出測度方法
8.3 唐山市創新極技術溢出測度實證
8.4 邯鄲市創新極技術溢出測度實證
第九章 區域創新極共生模式研究
9.1 創新極共生模式分析方法與樣本選擇
9.2 唐山市創新極共生模式實證
9.3 邯鄲市創新極共生模式實證
9.4 區域創新極共生模式與演化
第十章 多創新極共生演化動力模型研究
10.1 多創新極共生演化成因與驅動因素
10.2 多創新極共生的原理與模式
10.3 多創新極共生的區域創新系統演化動力模型
10.4 唐山市區域創新系統的實例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鋼鐵產業創新網絡知識合作調查問卷
附錄b
附錄c
附錄d61個產業投入結構列向量技術相似度矩陣c與技術距離
矩陣d的matlab代碼
后記
區域創新系統-多創新極共生演化模型與實證 作者簡介
李子彪,管理學博士,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北工業大學技術與創新管理研究所副所長;河北省“科技發展戰略與創新管理”軟科學研究基地成員。2012-2013年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國家公派訪問學者。近幾年來主持省部級項目5項,廳局級科研項目5項,作為第二完成人參加國家自然基金、國家軟科學項目各1項,其他省部級、廳局級項目10余項。在核心期刊、會議論文、黨報內參上第一作者發表論文近30篇,多篇被三大檢索收錄。參與出版專著2部,獲科研獎勵3項;博士學位論文獲2009年度河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