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414057
- 條形碼:9787547414057 ; 978-7-5474-140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本書特色
九成宮遺址在今陜西省麟游縣城西二點五公里處。九成宮原為隋代仁壽宮,唐貞觀五年(公元六三一年)唐太宗下令加以修繕和擴建,改名為九成宮。次年(貞觀六年,公元六三二年)四月,唐太宗到九成宮避暑,發現一處水源,『其清如鏡,味甘如醴』,遂名之為醴泉,筑起石檻,并修以水渠引入宮內。為此,唐太宗令魏征撰文、歐陽詢書寫以記其事,于是便有了《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代初期著名書法家。他歷經陳、隋、唐三朝,貞觀初年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歐陽詢八體皆能,尤工楷書。他的楷書取法北碑,又學二王而參以隸意,于平正之中見險絕,世稱歐體,為一時之絕,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對后世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九成宮醴泉銘》碑料為石灰石,高二百四十四厘米,寬一百一十八厘米,現位于陜西省麟游縣九成宮遺址。碑首有六龍盤繞,碑額陽刻篆書『九成宮醴泉銘』六個大字。正文二十四行,滿行五十字,楷書。該書作用筆方整,筆力勁健,向上的挑筆出鋒含蓄,帶有隸書筆意;字體結構典雅大方,法度謹嚴,看似平正,實則險勁;字形采用長方形態勢,字距、行距都較大,章法顯得寬松而清晰。該書作高華渾穆,豐厚挺拔,既含晉人韻致,又開唐人新風,是歐陽詢晚年代表之作,自古以來一直被譽為『楷書之極則』,故后人學習楷書往往以此作為范本。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傳世拓本較多,其中以李祺本為善本之*。李祺本為宋拓本,每面四行六字,因先藏于明駙馬都尉李祺處,故名。清初,歸高士奇,為之重裝;其后歸趙懷玉的味辛齋、金紹權的守安堂所藏。一九五二年,張明善(張彥生之子)于滬上舊書店偶然得之,后獻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此本為薄紙,撲墨拓,字跡較他本肥厚,碑文『云霞蔽虧』等字無泐痕,『重譯來王』之『重』字完好,『長廊四起』之『四』字不損。近現代碑帖鑒賞家普遍認為,此本是現已知《九成宮醴泉銘》傳世*早、捶拓*精、損字*少之拓本。 此冊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李祺本影印出版,供廣大書法愛好者臨習參考。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內容簡介
本叢書匯集中國歷代名碑名帖, 利用上好底本, 原色逼真, 精編精印, 權威釋文, 是書法愛好者學習和臨摹的經典范本, 本書是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目錄
“中國書法經典”書目
石鼓文
泰山刻石
石門頌
乙瑛碑
禮器碑
史晨碑
曹全碑
張遷碑
晉唐五代名家墨跡選
晉唐小楷選集
王羲之王獻之尺牘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蘭亭序
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
爨寶子碑
龍門四品
鄭文公碑
張猛龍碑
董美人墓志銘
智永真草千字文
歐陽詢化度寺碑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孫過庭書譜
張旭古詩四帖
顏真卿多寶塔碑
顏真卿祭侄文稿
顏真卿顏勤禮碑
懷素自敘帖
柳公權玄秘塔碑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黃庭堅松風閣詩帖
米芾蜀素帖
趙孟頫洛神賦
趙孟頫三門記
趙孟頫妙嚴寺記
文征明西苑詩
董其昌濬路馬湖記
王鐸贈湯若望詩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