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遠逝的光華:白銀時代的俄羅斯文學與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463748
- 條形碼:9787533463748 ; 978-7-5334-637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遠逝的光華:白銀時代的俄羅斯文學與文化 本書特色
內容簡介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近三十年間(1890—1917),俄羅斯經歷了一場范圍廣大、影響深遠的文化運動。俄羅斯杰出的文化批評家別爾嘉耶夫將這一“罕見的、才華橫溢的、閃光的時代”稱為俄羅斯文化史上的“白銀時代”。作者以翔實的史料、鞭辟入里的分析、優美的文筆為我們復現了這一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曾被人為地遮蔽在歷史的煙塵中的偉大時代的光華。在書中,作者以這一時代的文學生活為中心,就文學以及與文學密切相關的哲學、戲劇、音樂、繪畫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和卓越建樹,展開描述與評說,為讀者清晰勾畫出那個時代俄羅斯精神文化的基本輪廓和主要特征,企望在世紀之交正經歷偉大復興的中國讀者在對鄰國百年前那場世紀之交的文藝復興、精神復興的回望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遠逝的光華:白銀時代的俄羅斯文學與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白銀時代的文化氛圍 ; 白銀時代的宗教哲學 ; 白銀時代的文學成就 ; 白銀時代的戲劇藝術 ; 白銀時代的音樂文化 ; 白銀時代繪畫藝術等。
遠逝的光華:白銀時代的俄羅斯文學與文化 目錄
目錄
前 言
一、白銀時代的文化氛圍
1.文化現代轉型的發端
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滲透
3.在西方思潮與本國傳統之間
4.文化各領域之間:交融與互動
5.文化活動的群體形式
二、白銀時代的宗教哲學
1.俄國宗教哲學的淵源和勃興
2.“新宗教意識”與“神秘無政府主義”
3.從《唯心主義問題》到《路標》
4.“造神派”的宗教哲學探尋
三、白銀時代的文學成就
1.多元格局與繁榮景象
2.群星相映的詩壇
3.小說的創新與發展
4.文學理論與批評建樹
四、白銀時代的戲劇藝術
1.世紀之交的戲劇界
2.戲劇創作成就
3.戲劇藝術革新者們的貢獻
五、白銀時代的音樂文化
1.樂壇景觀:活躍中的變化
2.古典樂聲的回旋)
3.現代旋律的播揚
4.芭蕾、聲樂藝術及其他
六、白銀時代的繪畫藝術
1.審美需求與審美觀念的雙重演變
2.后期巡回展覽畫派與20世紀繪畫的先驅
3.“藝術世界”與“俄羅斯畫家聯盟”
4.“藍玫瑰”“紅方塊j”與“驢尾巴”
5.1910年代的先鋒派繪畫
七、白銀時代的文化余暉
參考書目
遠逝的光華:白銀時代的俄羅斯文學與文化 相關資料
序 |集結與閱讀:當代中國比較文學經典(總序·節選)
楊乃喬
按照約定的編輯與出版策略,我們對近37年來能夠準確地定位在比較文學學科意識下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進行了遴選,第一批選入了十部專著,作為十位當代中國比較文學研究者的個人經典給予集結出版。我們在遴選與編輯的過程中,曾得到這十位學者誠懇與無私的幫助。
需要說明的是,這套“文庫”僅從過去出版且曾在學界產生過影響的專著中進行遴選,而不再接納任何在比較文學研究命題下業已出版的論文集。因為顯而易見,一位在學術信仰上謹慎且篤實的學者,愿意讓自己沉寂在一個相對安靜且穩定的時段,就一個論題在文獻與理論兩個層面做體系性思考而撰寫專著,這部專著較之于論文集在邏輯的斷片中所給出的階段性思考要有價值得多。
此次,我們通過遴選與結集出版這套“文庫”,在意外的偶然中,對當代中國比較文學研究37年來所行走的學術發展史經歷了一次刻骨銘心的反思。
從“文革”結束到當下的37年來,中國學界關涉中外文學及其理論、文獻的人文研究及所堆積的出版物在表象上也只能如此繁華了,無論怎樣,所出版的專著可謂汗牛充棟;然而,當我們以選家的眼光透過虛妄的繁華,希望真正揀選若干部還能夠被定義為當代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個人經典的專著時,在遴選的質量與數量上,能夠感動我們學術良心的專著居然沒有多少部。并且我們特別想說明的是,比較文學研究是一個學科邊界開放的學科,所以我們的遴選絕然不是僅僅規限于以“比較”兩個字眼兒為自己命題的專著中展開的,因為至少業內學者都知道:“比較文學不是‘文學比較’”。一部在學科意識上地道且準確的比較文學研究專著往往不需要粘貼“比較”的標簽來裝飾自己。
我們的遴選涉及了與比較文學交集的相關人文學科及研究領域,本來我們以為能夠輕松地遴選出五十種或一百種可以定義在比較文學學科意識下所出版的個人經典,結果卻多少有些令人失望。我們不禁想在此設問:37年來,中國學者在“學術大躍進”的冒進中究竟做了些什么事呢?
然而無論怎樣,當代中國學界還有依憑自己的學術良心理性讀書且執著研究的學者,畢竟我們還是遴選與出版了第一批結集于“文庫”的十部專著,我們還會遴選與出版第二批的十部專著與第三批的十部專著等等,當然,這一切還要取決于中國當代學者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以他們的良心與研究說了算。也正是如此,在當代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發展史上,這套“文庫”第一批選入的十部專著越發彌足珍貴了起來。
第一批選入的十部當代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專著至少涉及了以下多元研究方向:如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中日古代文學、英國文學與中國文化、俄羅斯文學及其文化、中西比較詩學、女性主義詩學及其在中國的影響、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研究、西方神學詮釋學、儒家經典與詮釋學、翻譯研究等。
我們從選入專著所涉及的研究方向上不難見出,比較文學作為一個學科,為當下中國本土具有國際性比較視域的研究學者打造了一方跨語言、跨民族、跨文化與跨學科的開放平臺。其實,我們深知這套“文庫”的選家策略作為一種立場,實際上,是在為比較文學這個學科的本質潛在地下定義,如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編纂《文選》那樣。
蕭統編纂《文選》的選家策略與立場即昭示了那個時代的士人對形式主義審美給予訴求的文學觀念,蕭統在編纂《文選》時,于經、史、子之外典重于“文”之宏麗的辭藻、和諧的聲律與對偶的排比等,這其實是在理論上潛在地昭示了那個時代士人對文學現象及文學本質的定義。一如蕭統在《文選序》所言,文學隨著時代在改變自身發生與發展的走向,并且在審美本質上的蛻變是難以捉摸的:“式觀元始,眇覿玄風,冬穴夏巢之時,茹毛飲血之世,世質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時義遠矣哉!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增冰為積水所成,積水曾微增冰之凜。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時變改,難可詳悉!倍捊y恰如其分地以選家的策略與立場,把他對文學本質的理解與解釋定義在形式主義的文學審美風格上,以鑄成了操控那個時代的文學理論觀念。
需要陳述的是,這套“文庫”必然有著選家自身的策略與立場,我們是依據當下國際比較文學研究界普遍認同的關于比較文學的學科意識而踐行的。其實,否能持有一種當下準確的比較文學學科意識是不容易的,如果我們不陳述這一點,我們必然會遭遇這樣的疑問:一般被理解為是世界文學或外國文學研究方向下的專著為什么會被選入這套《當代中國比較文學經典文庫》?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研究、西方神學詮釋學、儒家經典與詮釋學、翻譯研究等為什么也會選入這套“文庫”?等等……諳熟比較文學學科理論及獲有準確的比較文學學科意識的學者,往往會就上述疑問的提出者給出自己簡潔且友善的建議:不妨去翻閱一下近年來出版的《比較文學概論》,關于比較文學研究的基本學科理論與學科意識,作為教材的《比較文學概論》講述得很清楚了。不錯,比較文學研究是一門特別需要準確且地道的講求學科理論與學科意識的研究門類。
而我們在這里是尊重這些疑問的提出者的,并且愿意簡潔地回答第一個疑問:漢語學者在漢語語境下的世界文學研究或外國文學研究,說的再確切一些,漢語學者在漢語語境下的英國文學研究或愛爾蘭文學研究,在學科本質上就是比較文學研究,無論這些漢語學者棲居在漢語本土是操用漢語作寫還是操用外語作寫,他們的文化身份、學術視域與價值立場與外域的本土學者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差異性。遠逝的光華:白銀時代的俄羅斯文學與文化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汪介之: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期從事中外文學關系、俄羅斯文學研究,已出版《選擇與失落:中俄文學關系的文化觀照》《回望與沉思:俄蘇文論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壇》《文學接受與當代解讀——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語境中的俄羅斯文學》《流亡者的鄉愁:俄羅斯域外文學與本土文學關系述評》《伏爾加河的呻吟——高爾基的最后二十年》《俄羅斯現代文學史》《別求新聲》等專著十部,發表論文一百余篇。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