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涇川佛教文化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39425
- 條形碼:9787010139425 ; 978-7-01-01394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涇川佛教文化論 本書特色
首先從理論上對佛教沿絲綢之路傳播的相關概念與基本問題進行解析,對中國舍利供奉及流轉的脈絡進行考察,對佛教思想發展的流變進行梳理,對中國歷史上的舍利崇拜問題進行分析,提煉出“華夏佛寶圣地、世界佛舍利研究中心”的理論基礎。然后,立足于現實背景審視當代佛教文化傳承保護問題,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與中國傳統文化現實背景結合起來,對當代中國佛教文化傳承保護的現狀與制約因素進行研究分析,辯證地分析研究當代舍利文化傳承保護的相關問題,探尋中國佛教文化發展的主要規律。
涇川佛教文化論 內容簡介
首先從理論上對佛教沿絲綢之路傳播的相關概念與基本問題進行解析,對中國舍利供奉及流轉的脈絡進行考察,對佛教思想發展的流變進行梳理,對中國歷史上的舍利崇拜問題進行分析,提煉出“華夏佛寶圣地、世界佛舍利研究中心”的理論基礎。然后,立足于現實背景審視當代佛教文化傳承保護問題,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與中國傳統文化現實背景結合起來,對當代中國佛教文化傳承保護的現狀與制約因素進行研究分析,辯證地分析研究當代舍利文化傳承保護的相關問題,探尋中國佛教文化發展的主要規律。
涇川佛教文化論 目錄
序二:從涇川出土佛像舍利等文物看古代涇州佛教盛況
序三:讓涇川佛教文化大放異彩
甘肅涇川佛教文化芻議
唐朝佛教與甘肅涇川佛寺遺址出土佛像等文物
對涇川的佛教文化資源的兩點建議
淺談涇州龍興寺及其舍利
思考如何保護繼承挖掘涇川佛教文化
佛教的社會文化意義
重視涇川文化遺產,開展佛教舍利研究
絲路佛光盛世再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涇川佛教文化思考
從《法寶東流因緣》看涇川舍利
武則天對法門寺佛指舍利的崇敬
對涇川佛教文化的一點認識
涇川佛教文化與慶陽北石窟寺關系初探
平涼佛教傳人及涇川佛教文化中心地位的確立
涇川大云寺的佛教文化意蘊與旅游文化的契機理念
佛舍利的歷史地位與現代價值
從涇州大云寺談中國舍利塔基地宮的發展演變過程——兼論隋仁壽所立寺塔
隋文帝的佛教信仰及其政策論略
元魏胡太后與涇川石窟寺群
大云寺、大云經、女皇帝武則天與涇川大云寺復建因緣
論隋文帝分舍利于涇州的歷史必然性
大云寺文化產業園應成為涇川佛教文化的研究中心
從長安到原州——以慶陽北石窟寺為例
古涇州地區的舍利瘞埋活動略論
舍利崇拜的歷史反思與舍利傳承問題探討
佛教舍利塔基的考古發現與有關舍利瘞埋的石刻
舍利文化的功能分析
涇川佛教遺址簡介
《甘肅涇川縣出土的唐代舍利石函》發表前后
結語:讓絲路佛都再造輝煌
附錄一 甘肅省涇川縣佛教文化遺存與發現情況介紹
附錄二 郭沫若讓銅奔馬奔向世界
附錄三 “甘肅涇川佛教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附錄四 武周涇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銘文
附錄五 涇川佛教文化專家再發現
涇川佛教文化論 作者簡介
楊曾文,男,1939年12月7日生于山東省即墨縣。漢族,196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中國佛教史》第1-3卷(共著)、《佛教的起源》、《唐五代禪宗史》、《宋元禪宗史》、《中國佛教史論》、《佛教知識讀本》;主編并參與撰寫《佛教文化面面觀》、《當代佛教》、《日本近現代佛教史》、《中國佛教基礎知識》等;校編:《敦煌新本六祖壇經》、《神會和尚禪話錄》、《臨濟錄》;翻譯:《日本佛教史綱》(村上專精著)、《印度佛教史概說》(合譯)。另有論文160多篇、譯文30多篇。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