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職務犯罪初查標準化體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213144
- 條形碼:9787510213144 ; 978-7-5102-131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職務犯罪初查標準化體系 本書特色
尹立棟編著的《職務犯罪初查標準化體系/職務犯罪偵查實務叢書》立足于市、縣(區)兩級檢察機關的辦案實踐,系統全面地梳理了職務犯罪線索的初查。本書共分為八章,依次為“初查概述”、“線索的發現和管理”、“初查的基本內容”、“初查的步驟”、“初查的方法”、“線索的長期經營”、“初查的終結”和“線索突破程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本書基本涵蓋了初查工作的所有內容,對于檢察機關偵查人員在實際辦理職務犯罪案件中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職務犯罪初查標準化體系 內容簡介
《職務犯罪偵查實務叢書:職務犯罪初查標準化體系》立足于市、縣兩級檢察機關的辦案實踐,梳理了職務犯罪線索的發現與管理、初查的基本內容、初查的步驟、初查的方法、線索的長期經營、線索的突破等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職務犯罪偵查實務叢書:職務犯罪初查標準化體系》結合司法實踐強調樹立證據觀念,尤其是客觀、全面地收集初查線索材料,做好初查中的這些基礎性工作有助于反映案件本來面目,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維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職務犯罪初查標準化體系 目錄
**章 初查概述
**節 初查的概念
一、初查的沿革
二、初查的概念
第二節 初查的地位
一、我國職務犯罪偵查的現狀
二、初查的必要性
第三節 初查的原則
一、依法原則
二、保密原則
三、協同原則
四、精細化原則
第二章 線索的發現與管理
**節 線索發現的途徑與方法
一、走群眾路線,廣泛發現線索
二、轉變觀念,提高自主發現線索的能力
三、分析各類職務犯罪特點,從中發現線索
四、搭建線索移送平臺,鞏固內部制度建設
五、完善工作機制,妥善處理與外部職能部門的關系,廣泛收集涉案情報信息
六、滾動深挖,拓寬線索來源渠道
七、聯想“共性特征”,挖掘行業型、系統型線索
八、發揮想象,主動創造線索
第二節 線索評估管理
一、線索常規性管理
二、線索動態性管理
三、線索處理
第三節 初查信息化建設
一、什么是初查信息化
二、初查信息化的現狀
三、初查信息化的實現途徑
四、當前初查信息化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應對之策
第三章 初查的基本內容
**節 初查內容概述
一、初查內容的概念
二、初查內容的特征
第二節 初查內容的種類
一、初查內容的分類
二、初查的普遍性內容
三、瀆職、侵權類線索初查的專項內容
第三節 拓展性初查內容
一、無形類信息
二、前瞻類信息
三、關聯類信息
四、鋪墊類信息
五、助推類信息
六、收集“盲點”信息
七、案外背景信息
八、實質性證據材料
第四章 初查的步驟
**節 初查的前期階段
一、線索評估
二、初查預案
三、確定初查人員
……
第五章 初查的方法
第六章 線索的長期經營
第七章 初查終結
第八章 線索突破程序
結語
后記
職務犯罪初查標準化體系 節選
《職務犯罪偵查實務叢書:職務犯罪初查標準化體系》: 八、發揮想象,主動創造線索 犯罪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不可能主動創造,創造犯罪事實本身就是犯罪。所以創造線索初聽起來也是玄虛之事。然而在實踐中,由于客觀環境影響,或人們對于某些事物認知程度不夠,尤其是偵查人員能力水平的限制,造成偵查的死角或犯罪黑數的客觀存在。因此,發揮想象,主動創造線索,是消除犯罪黑數,挖掘隱蔽頗深的職務犯罪線索的*有效方法。 (一)清除“盲點”、“盲區”,創造線索 生理上的“盲點”是指眼球后部視網膜上視神經進入眼珠處的一個凹陷點,此點無感光細胞,不能感受光的刺激,物體的影像落在此點上不能引起視覺反應。圍棋上也有“盲點”的術語,是指輕易不會被引起注意的著子點,而此點往往是正解或妙手。聯想到我們的辦案實際,這樣的“盲點”是否存在呢?是否還會存在更大的“盲區”呢?答案顯然是明確的。在實際辦案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產生對某些事情搞不清楚,會產生“走投無路”的感覺。由于對某些事物熟視無睹或根本沒有看到、想到而輕易放棄了對重要情報信息的獲取,這就是我們在辦案中存在的“盲點”或稱“盲區”。 主要以下列形式存在: 1.不引人注目的部門、單位。比如某些事業單位既承擔著政府某種重要行政職能,又有大量的規費收入。它們從名稱上看很不起眼,平時很難進入偵查視線,容易成為偵查工作死角。 2.無行政隸屬關系的部門、單位。如國有企業派駐當地的分支機構、聯絡處;本轄區派駐外地的辦事處等。他們既與當地黨委、政府沒有隸屬的直接關系,又易造成上級部門的疏于管理,俗稱“三不管地帶”,是腐敗現象極易發生的區域。比如*近中紀委在中石油系統掀起的反腐高潮,中石油派遣到國外的經營代表和省分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成為職務犯罪重災區。 3.由于初查中保密原則的需要或者偵查人員能力水平的限制,在初查或偵查的全過程中,也會產生偵查工作死角,有些線索和案件或將永遠地滅失。 (二)假定初查目標,制造線索 有些檢察院經常會為沒有線索而煩惱,沒有線索的狀況與現階段腐敗現象存在的嚴峻形勢不相符合,其原因有二:一是舉報的線索確已全部查結,沒有現存的線索可查;二是由于偵查人員主動發現線索的能力不足造成的。偵查能力強的偵查人員經常講“沒有舉報信,那么我們自己寫一封舉報信不就有線索了嗎”。在沒有舉報線索時,應當更加關注當地實際,假設初查方向和初查目標,開展廣泛的信息收集工作,從而發現線索,這一過程就是制造線索的過程。 (三)匯總信息,營造區域型線索 在制造線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發揮想象,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廣泛收集和經營某一特定區域內的情報信息,從中發現數條涉案線索,從而營造出區域型線索,*大限度地創造線索。 發現線索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始終貫穿于整個偵查工作的始末。偵查初始階段,尚無線索或線索尚未成形之際,提高發現線索的能力,有助于發現線索,促進線索快速成形;線索初查過程中,提高發現線索的能力,有助于進一步拓展延伸,接二連三地發現新的線索;在立案偵查過程中,提高發現線索的能力,有助于線索的滾動深挖,循環發展。 綜上所述,一封舉報信通常只是明確地針對某人的個案舉報,而主動發現線索則往往會發現窩串案線索,甚至發現行業型、系統型、區域型的系列案件線索。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民主法治意識的不斷加強,職務犯罪更加呈現出隱蔽性、反偵查能力強的特點。如何主動發現線索,怎么提高主動發現線索的能力將是職務犯罪偵查工作發展的永恒主題。 ……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