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改革與個人主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51761
- 條形碼:9787516151761 ; 978-7-5161-517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改革與個人主體 本書特色
“個人主體論”反對蔑視和壓抑個人的整體主義和虛假的集體主義,主張確立和尊重個人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個人的主體性。但絕不能將其與損人利己的個人主義相等同,也不能將其混同于“個人本位論”。實際上,它強調的是,個人應該在與客體和他者的相互關系中擺脫依附性,確立主體地位,形成獨立人格;個人應該充分發揮主體性,即個人作為活動主體在與客體及他者的相互作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詹宏偉編著的《中國改革與個人主體》從個人主體生成發展的角度解讀馬克思社會三形態理論。這一理論揭示了個人發展與社會歷史發展的關聯,揭示了個人主體生成與現代化之間的內在聯系;這一理論揭示了落后國家發展遲緩的癥結——個人長期處于人對人的依賴關系中,個人主體一直難以發育和成長起來;這一理論啟示后發國家必須大力推動個人主體的發育成長,著力革除羈絆個人主體性發揮的制度設施和文化價值;這一理論深刻地揭示了個人發展第二階段和社會發展第二大形態的歷史局限性,既肯定個人主體性的合法性又指出其歷史局限性,為我們走向現代化提供了理論警示和鑒戒。 運用馬克思社會三形態理論觀察和分析中國改革,本書著力研究了兩大問題:**,如何認識中國改革的實質與意義?中國改革就是推動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個人主體的生成發展是改革和轉型的實質,也是其偉大歷史意義所在。本書具體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教育等方面深刻揭示中國改革的這種本質和意義;第二,如何認識和化解現代性危機?觀察現代性危機的視野是多樣的,本書以馬克思個人主體視野下的社會歷史理論(即馬克思社會三形態理論)為指導,認為現代性危機本質上是個人主體片面發展和個人主體性過度發揮引起的自我與他者和自然的劇烈沖突,具體地分析了中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現代性危機,并提出了促進個人主體健康發展、克服現代性危機的理論方案。
中國改革與個人主體 內容簡介
《中國改革與個人主體》的重要特點是“對現實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思考”,從而使其理論觀念更具有鮮活的色彩。本書梳理和解讀馬克思唯物史觀不是從理論到理論,而是從解決現實問題的需要出發創新理論,然后用新理論觀察和分析現實問題。這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風格,也是問題導向方法的具體運用。正是遵循這種研究思路,作者詹宏偉能夠對唯物史觀在當代中國改革開放中的應用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本書運用馬克思個人主體視野下的社會歷史理論(馬克思社會三形態理論),深入分析中國改革的背景、實質、意義、問題和走向,揭示了中國改革與人的發展(個人主體的生成和發展)之間存在的內在的、客觀的聯系,并由此提出中國改革和人的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理論思考。
中國改革與個人主體 目錄
一 關鍵概念:個人主體、個人主體性
二 研究個人主體性問題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三 解讀和研究中國改革的理論范式
**章 人學查審:中國改革的深刻背景
**節 中國傳統社會對個人的壓制
一 壓抑個人的傳統社會結構
二 壓抑個人的亞細亞生產方式
三 壓抑個人的傳統文化
第二節 計劃經濟體制及其理論對個人主體性的壓制和貶抑
一 蘇聯哲學對個人主體性的貶抑
二 蘇聯計劃經濟體制對個人主體性的壓抑
三 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對個入主體性的壓抑
第三節 本章延展:障礙重重卻頑強生長的個人主體
第二章 經濟改革與個人主體的生成發展
**節 改革:調動人民群眾的主體性
第二節 經濟體制改革與個人主體的生成
一 歷史回放: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探尋過程
二 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個人主體的生成
第三節 農村改革與農民個人主體的生成
一 農村改革的興起過程:以安徽為案例
二 農村改革促進農民個人主體的生成
三 充分保障農民主體地位,促進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
第四節 國企改革與個人主體的生成
一 國企改革歷程概述
二 國企改革促進個人主體的生成
第五節 重新理解馬克思的產權思想促進個人主體生成發展
一 產權的人文意蘊
二 重新理解馬克思的產權思想
三 克服產權改革的誤區,保障職工個人的主體地位
第三章 “政府—社會”關系重構與個人主體的生成發展
**節 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治
一 馬克思、恩格斯科學地揭示了民主政治的本質和發生發展規律
二 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無產階級的民主要求和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
三 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民主的社會性
第二節 構建“小而有效的政府、大而有序的社會”
一 現代社會個人、社會與國家的一般關系
二 大力發育社會是我國現階段經濟政治改革的突破口
三 構建“小而有效的政府、大而有序的社會”的艱難改革
第四章 文化觀念嬗變與個人主體的生成發展
**節 改革開放促進思想的不斷解放
第二節 改革開放與人民群眾主體意識的喚醒和增強
一 人民群眾改革開放主體意識的歷史與現狀
二 喚醒和增強人民群眾改革開放主體意識的意義
三 喚醒和增強人民群眾改革開放主體意識的措施
第三節 文化重構:個人主體論與能力本位論
一 個人主體論是文化重構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 個人主體論的發展:能力本位論
第四節 教育理念革新與個人主體的生成發展
一 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及其反思
二 中國教育的艱難轉型
第五章 個人主體發展遭遇的困境
**節 夾縫中的個人主體
一 我國個人主體面臨的復雜環境
二 我國個人主體面臨的雙重挑戰
三 進退維谷:我國個人主體發展的“過”與“不及”
第二節 個人主體發展悖論及其在中國的出現
一 先行現代化國家出現過的個人主體性悖論
二 個人主體發展悖論在中國的上演
第三節 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的悖反
一 個體與集體及其相互關系
二 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及其相互關系
第四節 追尋個人主體性陷入危機的根源
第六章 個人主體性危機的化解
**節 化解危機的總思路:設定個人主體性區間
第二節 實現個人主體的轉型升級
一 從絕對權利型轉向權利一責任平衡型
二 傳統個人主體的交往轉向
三 推動個人主體性轉型升級的具體措施
第三節 以公平正義原則協調自我與他者間的利益沖突
一 自我與他者間矛盾的協調原則——公平正義
二 促進公平正義的改革
第四節 實現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的和諧
一 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和諧的真義
二 實現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和解的路徑
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和整合作用
第五節 中西文化價值互補與個人主體健康發展
一 中西文化價值的優缺點
二 中西文化價值的互補、融合
第六節 科學發展觀與個人主體健康發展
一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思想的個人主體論蘊含
二 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與和諧主體際關系構建
總結:中國改革及個人主體發展的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改革與個人主體 作者簡介
詹宏偉,湖北武漢人,分別于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獲得法學學士、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重慶市社會科學專家庫專家;曾任重慶三峽學院博士聯誼會秘書長;現任重慶三峽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和重慶市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重慶市三峽移民與經濟發展研究會理事、重慶市哲學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發展;在《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江漢論壇》、《學術論壇》、《理論探討》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其中1項為第一主研)。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