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版權信息
- ISBN:7532126315
- 條形碼:9787532126316 ; 978-7-5321-2631-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200
- 所屬分類:>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本書特色
將自己的作品集中起來整體出版,我想這是**位作家的愿望。當這樣一套作品系列出現在書架上時,作家就會感到他的寫作和想象開始統一有序了,而且一目了然。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和郟示培先生幫助我實現這樣的愿望,使這套《余華作品系列》得以出現。現在我的家底都放在上海文藝出版社了,我新掙到的也會陸續放進去。我的意思是說,這是一套開放的作品系列,它包括了我過去的全部作品,也會包括我今后的全部作品。這些中短篇小說所記錄下來的,就是我的另一條人生之路。與現實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著還原的可能,而且準確無誤。雖然歲月的流逝會使它紙張泛黃字跡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讓它煥然一新,重獲鮮明的形象。這就是我為什么如此熱愛寫作的理由。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內容簡介
然后,音樂開始影響我的寫作了,確切的說法是我注意到了音樂的敘述,我開始思考巴托克的方法和梅西安的方法,在他們的作品里,我可以更為直接地去理解藝術的民間性和現代性,接著一路向前,抵達時間的深處,路過貝多芬和莫扎特,路過亨德爾和蒙特威爾第,來到了巴赫的門口。從巴赫開始,我的理解又走了回來。然后就會意識到巴托克和梅西安獨特品質的歷史來源,事實上從巴赫就已經開始了,這位巴洛克時代的管風琴大師其實就是一位游吟詩人,他來往于宮廷、教堂和鄉間,于是他的內心逐漸地和生活一樣寬廣,他的寫作指向了音樂深處,其實也就指向了過去、現在和未來。如何區分一位藝術家身上兼而有之的民間性和現代性,在巴赫的時候就已經不可能,兩百年之后在巴托克和梅西安那里,區分的不可能得到了繼承,并且傳遞下去。盡管后來的知識分子虛構了這樣的區分,他們像心臟外科醫生一樣的實在,需要區分左心室和右心室,區分肺動脈和主動脈,區分肌肉縱橫間的分布,從而使他們在手術臺上不會迷失方向。可是音樂是內心創造的,不是心臟創造的,內心的寬廣是無法解釋的,它由來已久的使命就是創造,不斷地創造,讓一個事物擁有無數的品質,只要一種品質流失,所有的品質都會消亡,因為所有的品質其實只有一種。
書摘1
否 定
在歐內斯特.紐曼編輯出版的《回憶錄》里,柏遼茲顯示了其作家的身份,他在處理語言的節奏和變化時,就像處理音樂一樣才華非凡,而月.辛辣幽默。正如他認為自己的音樂“變幻莫測”,《回憶錄》中的故事也同樣如此,他在回憶自己一生的同時,情感的浪漫和想象的夸張,以及對語言敘述的迷戀,使他忍不住重新虛構了自己的一生。在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家的語言作品中,柏遼茲的《回憶錄》可能是*缺少史料價值的一部。這正是他的風格,就是在那部有關管弦樂配器的著作《樂器法》里,柏遼茲仍然盡情地炫耀他華麗的散文風格。
《回憶錄》中有關莫扎特歌劇的章節,柏遼茲這樣寫道:“我對莫扎特的欽佩并不強烈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前言
新版說明 將自己的作品集中起來整體出版,我想這是每一位作家的愿望。當這樣一套作品系列出現在書架上時,作家就會感到他的寫作和想象開始統一有序了,而且一目了然。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和郟宗培先生幫助我實現這樣的愿望,使這套《余華作品系列》得以出現。現在我的家底都放在上海文藝出版社了,我新掙到的也會陸續放進去。我的意思是說,這是一套開放的作品系列,它包括了我過去的全部作品,也會包括我今后的全部作品。 余 華 二○○三年八月六日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目錄
音樂的敘述
高潮
否定
靈感
色彩
……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節選
將自己的作品集中起來整體出版,我想這是**位作家的愿望。當這樣一套作品系列出現在書架上時,作家就會感到他的寫作和想象開始統一有序了,而且一目了然。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和郟示培先生幫助我實現這樣的愿望,使這套《余華作品系列》得以出現。現在我的家底都放在上海文藝出版社了,我新掙到的也會陸續放進去。我的意思是說,這是一套開放的作品系列,它包括了我過去的全部作品,也會包括我今后的全部作品。這些中短篇小說所記錄下來的,就是我的另一條人生之路。與現實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著還原的可能,而且準確無誤。雖然歲月的流逝會使它紙張泛黃字跡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讓它煥然一新,重獲鮮明的形象。這就是我為什么如此熱愛寫作的理由。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作者簡介
余華,浙江海鹽人,海鹽這個地方,是杭州灣里的一座小城。這小城里的小胡同,宛如密林中的幽深小徑。還有石板鋪成的小街,用腳踩上去有晃晃悠悠的感覺。還有一條從余華家窗下流淌過去而使余華討厭的骯臟陰沉的河。余華的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浙江人,父母都是牙醫。他從小就感到家中有一種壓抑和困禁,渴望自由開放。余華生于1960年4月3日,1977年高中畢業后待業。從1978年開始當了5年牙科醫生,1984年《北京文藝》給他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星星》,25歲那一年,他又寫出了《十八歲出門遠行》。余華的創作,曾經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響,后來他從他們的藝術中解脫出來,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1984年他寫出了《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小說,開始展露了他獨具個性的文學才華。1988年的年初他發表了極有影響的《現實一種》,作家及其作品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余華自己似乎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自信,他感悟到人和人之間的那種殘酷狀態,也可以用一種非常瀟灑的輕松情調來描畫。接著,他又發表了《世事如煙》、《此文獻給少女楊柳》等小說,又不斷地取得新的成就。余華從處女作《十八歲出門遠行》開始到《世事如煙》等作品,在比較短的時間里,以跳躍式的姿態達到了一個又一個的文學高度。他越來越自如地開拓了自己的文學天地,構筑了自己獨有的藝術世界。其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蘭文、韓文、日文等在國外出版。
- 主題:一本小冊子
余華的一本小冊子,雖然小,但是內容不小,敘述了作者的經歷,音樂促發了作者的靈感,其實,說是促發,不如說是作者會思考,會感悟,我們 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只有學著去思考,才會有所建樹,成就一些!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