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中外建筑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485742
- 條形碼:9787562485742 ; 978-7-5624-857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建筑簡史 本書特色
李震、劉志勇、曹梓煜編著的《中外建筑簡史( 全國高等教育環境設計專業示范教材)》的主要內容是講述建筑歷史,但過多陳詞濫調也往往令人敬而遠之。筆者注重吸納相關專業研究領域的新視角、新動態和新成果,將風景園林學、城市規劃學等新學科視野和傳統建筑學經典視野有機結合,將其內容及時更新,還原建筑歷史動態發展的本質過程。由于篇幅所限,筆者難以面面俱到,只能選擇各歷史時期*具代表性的建筑進行重點解析,以求重點突出漫長建筑發展歷史的關鍵特征。 筆者在內容安排上也進行了精心處理。中外建筑史分屬東西方兩大建筑體系,差異巨大。筆者尊重上述差異,將教材分成“上篇:中國建筑簡史”和“下篇:外國建筑簡史”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上篇:中國建筑簡史”以古代部分為重點,針對古代中國建筑發展穩定、細節豐富、術語繁多的特征,首先單列一章概括了其技術與藝術方面的主要特征,為后面章節的學習打下基礎;然后再用一章來概括中國古代建筑發展的簡要歷程,理清其發展演變的主要線索與趨勢;之后分章節對中國古代的主要建筑類型進行闡述,突出主要代表建筑的特征:古代部分的*后一章概括了古代木構建筑的主要做法特征,對中國古代建筑的技術做出總結。“下篇:外國建筑簡史”以歐洲建筑體系為主線,以古代和近現代部分為重點,各章開篇先概括各個時期的社會歷史背景和建筑主體特征,然后通過重要的代表建筑類型與實例反映當時的偉大成就。這樣安排有利于凸顯東西方建筑體系的典型特征,也符合建筑體系的內在發展邏輯,避免削足適履,因簡單套用單一模式,從而弱化不同建筑體系內在特色的科學呈現。
中外建筑簡史 內容簡介
李震、劉志勇、曹梓煜編著的《中外建筑簡史(全國高等教育環境設計專業示范教材)》的主要內容是講述建筑歷史,但過多陳詞濫調也往往令人敬而遠之。筆者注重吸納相關專業研究領域的新視角、新動態和新成果,將風景園林學、城市規劃學等新學科視野和傳統建筑學經典視野有機結合,將其內容及時更新,還原建筑歷史動態發展的本質過程。由于篇幅所限,筆者難以面面俱到,只能選擇各歷史時期*具代表性的建筑進行重點解析,以求重點突出漫長建筑發展歷史的關鍵特征。 筆者在內容安排上也進行了精心處理。中外建筑史分屬東西方兩大建筑體系,差異巨大。筆者尊重上述差異,將教材分成“上篇:中國建筑簡史”和“下篇:外國建筑簡史”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上篇:中國建筑簡史”以古代部分為重點,針對古代中國建筑發展穩定、細節豐富、術語繁多的特征,首先單列一章概括了其技術與藝術方面的主要特征,為后面章節的學習打下基礎;然后再用一章來概括中國古代建筑發展的簡要歷程,理清其發展演變的主要線索與趨勢;之后分章節對中國古代的主要建筑類型進行闡述,突出主要代表建筑的特征:古代部分的*后一章概括了古代木構建筑的主要做法特征,對中國古代建筑的技術做出總結。“下篇:外國建筑簡史”以歐洲建筑體系為主線,以古代和近現代部分為重點,各章開篇先概括各個時期的社會歷史背景和建筑主體特征,然后通過重要的代表建筑類型與實例反映當時的偉大成就。這樣安排有利于凸顯東西方建筑體系的典型特征,也符合建筑體系的內在發展邏輯,避免削足適履,因簡單套用單一模式,從而弱化不同建筑體系內在特色的科學呈現。
中外建筑簡史 目錄
1 土木相生——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1.1 以木構建筑為主流的多樣性并存
1.2 木構架建筑的特色
1.3 單體建筑構成
1.4 建筑群組合與環境關系
1.5 工官制度與等級制度
2 衣缽遞傳——中國古代建筑的時代特征
2.1 萌芽期——原始社會(夏之前)建筑
2.2 初生期——奴隸社會(夏一春秋)建筑
2.3 成長期——封建社會早期(戰國一南北朝)建筑
2.4 成熟期——封建社會中期(隋一宋)建筑
2.5 穩定期——封建社會后期(元一清)建筑
3 象天法地——中國古代城市規劃
3.1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概述
3.2 漢至明清的都城規劃
3.3 中國古代地方城市規劃
4 適宜多樣——中國古代民居
4.1 中國古代民居的歷史演變及構筑類型
4.2 北京四合院的總體布局與建筑特征
4.3 蘇南地區住宅的總體布局與建筑特征
4.4 福建客家土樓的總體布局與建筑特征
4.5 陜北、豫西窯洞的總體布局與建筑特征
4.6 藏式碉樓的總體布局與建筑特征
4.7 徽州民居的總體布局與建筑特征
4.8 山西民居的總體布局與建筑特征
5 禮樂諧和——中國古代宮殿、壇廟與陵墓
5.1 宮殿的歷史沿革及建筑特征
5.2 壇廟的歷史沿革及建筑特征
5.3 陵墓的歷史沿革及建筑特征
6 隱逸入世——中國古代宗教建筑
6.1 宗教建筑的演變
6.2 佛寺、道教宮觀與伊斯蘭禮拜寺的歷史沿革及建筑特征
6.3 佛塔、經幢的歷史沿革及建筑特征
6.4 石窟和摩崖造像的歷史沿革及建筑特征
7 文心畫境——中國古代園林與風景
7.1 中國古代園林的產生與演變
7.2 明清江南私家園林的歷史沿革及主要特征
7.3 明清皇家園林的歷史沿革及主要特征
7.4 中國古代風景區的種類及主要特征
8 匠藝精微——中國古代木構建筑做法
8.1 石作的種類及主要特點
8.2 大木作的種類及主要特點
8.3 墻壁與屋頂的種類及主要特點
8.4 小木作的種類及主要特點
8.5 色彩與裝飾的種類及主要特點
9 順時應變——中國近、現代建筑
9.1 近代建筑的時代特征及代表作品
9.2 現代建筑的時代特征及代表作品
下篇 外國建筑簡史
1 大型紀念性建筑的濫觴——古埃及時期建筑
1.1 古埃及時代特征與建筑成就
1.2 陵墓建筑
1.3 神廟建筑
2 紀念性建筑的和諧與美——古希臘時期建筑
2.1 古希臘時代特征與建筑成就
2.2 圣地建筑群
2.3 神廟建筑
2.4 雅典衛城建筑群——古希臘建筑成就的*高典范
3 公共建筑的空間與秩序——古羅馬時期建筑
3.1 古羅馬時代特征與建筑成就
3.2 古羅馬建筑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3.3 古羅馬建筑類型
3.4 古羅馬建筑的偉大理論成就——《建筑十書》
4 心物秩序的重構——中世紀時期建筑
4.1 中世紀時代特征與建筑成就
4.2 西歐中世紀建筑——修道院與城市大教堂
4.3 東歐中世紀建筑——拜占庭集中型教堂
5 人本精神的弘揚——文藝復興時期建筑
5.1 文藝復興時代特征與建筑成就
5.2 早期文藝復興建筑
5.3 盛期文藝復興建筑
5.4 晚期文藝復興建筑
5.5 文藝復興時期活躍的建筑理論
6 權力與理性的頌歌——法國古典主義時期建筑
6.1 法國古典主義時代特征與建筑成就
6.2 法國古典主義建筑典例
6.3 法國古典主義建筑的理論成就
7 復古與創新的博弈——萌芽時期的現代建筑
7.1 現代建筑萌芽時期的時代特征與建筑成就
7.2 建筑創作中的復古思潮
7.3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術、新類型
7.4 工業革命與城市轉型探索
8 新生活的新追求——探索時期的現代建筑
8.1 現代建筑探索時期的時代特征與建筑成就
8.2 探索新建筑形式的變革與運動
8.3 探索新建筑功能的傾向
8.4 探索新建造模式的努力
9 現代建筑的華彩——成熟時期的現代建筑
9.1 現代建筑成熟時期的時代特征與建筑成就
9.2 建筑技術的新進展與建筑形式的先鋒探索
9.3 現代建筑派的誕生
9.4 現代建筑派的代表建筑大師與經典作品
10 多元文化交響的樂章——現代建筑的拓展
10.1 現代建筑拓展時期的時代特征與建筑成就
10.2 對理性主義進行充實與提高的傾向及典例
10.3 粗野主義傾向及典例
10.4 講求技術精美的傾向及典例
10.5 典雅主義傾向及典例
10.6 注重高度工業技術的傾向及典例
10.7 講求人情化與地域性的傾向及典例
10.8 講求個性與象征的傾向及典例
參考文獻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