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溫州史學論叢-(第四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20551
- 條形碼:9787565020551 ; 978-7-5650-205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溫州史學論叢-(第四輯) 本書特色
《溫州史學論叢(第四輯)》共收入34篇文章,涉及溫州地方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其中溫州地方史的10篇論文,不再像以前那樣僅局限于溫州區域,而是將研究空間擴展到浙江全省乃至省外。如有以浙西的衢州為考察范圍的《孔氏南宗在衢州的教育活動及其影響》和《衢州車塘村吳氏宗祠研究》,還有涉及安徽、湖南的《淺析“千載詩人地”詩文厚重的原因及價值》和《陶澍與近代湖南人才群體的形成》。從研究內容來看,不僅有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等常規性選題,而且涉及社會史、宗教史等領域的文章也逐漸增多,如《唐代的尊老養老制度研究》《北宋溫州道士林靈素述評》和《試論陶弘景對道教神仙體系構建的影響》。此外,本輯首次出現書評性文章,如《簡評(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和《(寂靜的春天)爭論的歷史學解讀》等。
溫州史學論叢-(第四輯) 內容簡介
《溫州史學論叢(第四輯)》共收入34篇文章,涉及溫州地方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其中溫州地方史的10篇論文,不再像以前那樣僅局限于溫州區域,而是將研究空間擴展到浙江全省乃至省外。如有以浙西的衢州為考察范圍的《孔氏南宗在衢州的教育活動及其影響》和《衢州車塘村吳氏宗祠研究》,還有涉及安徽、湖南的《淺析“千載詩人地”詩文厚重的原因及價值》和《陶澍與近代湖南人才群體的形成》。從研究內容來看,不僅有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等常規性選題,而且涉及社會史、宗教史等領域的文章也逐漸增多,如《唐代的尊老養老制度研究》《北宋溫州道士林靈素述評》和《試論陶弘景對道教神仙體系構建的影響》。此外,本輯首次出現書評性文章,如《簡評(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和《(寂靜的春天)爭論的歷史學解讀》等。
溫州史學論叢-(第四輯) 目錄
試論《永嘉郡記》的價值
北宋溫州道士林靈素述評
溫州移民文化對甌地的影響——以溫州方言、地名、宗教為例
清末新政時期地方士紳的權力空間:以溫州為中心的考察
民國時期溫州錢莊的制度及其弊端
瑞安民間藝術的淵源與發展現狀探究——以瑞安鼓詞、越劇、高腔等為例
孔氏南宗在衢州的教育活動及其影響
衢州車塘村吳氏宗祠研究
淺析“千載詩人地”詩文厚重的原因及價值
陶澍與近代湖南人才群體的形成
中國古代史篇
“詩史互證”與《麟之趾》本義探究(溫州)地方史篇
試論《永嘉郡記》的價值
北宋溫州道士林靈素述評
溫州移民文化對甌地的影響——以溫州方言、地名、宗教為例
清末新政時期地方士紳的權力空間:以溫州為中心的考察
民國時期溫州錢莊的制度及其弊端
瑞安民間藝術的淵源與發展現狀探究——以瑞安鼓詞、越劇、高腔等為例
孔氏南宗在衢州的教育活動及其影響
衢州車塘村吳氏宗祠研究
淺析“千載詩人地”詩文厚重的原因及價值
陶澍與近代湖南人才群體的形成
中國古代史篇
“詩史互證”與《麟之趾》本義探究
淺議西漢前期同姓王問題
試論陶弘景對道教神仙體系構建的影響
論劉知幾的直書思想
唐代的尊老養老制度研究
論唐朝馬政的發展及繁盛原因
從衛所變遷論明代浙江海防特點及得失——以臺州桃渚所為例
劉基詩友關系考一
中國近現代史篇
理解之同情:從另一方面評價近代不平等條約——以《中法新約》為例
清末民初婦女社會地位變遷
19世紀中后期來華西方人對中國的認識
簡評《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
淺談北洋政府的修約運動
《申報》對五四運動的輿論導向
蔣介石第二次下野與復出述論
論郁達夫文學作品中的歷史觀
世界歷史篇
13世紀的商業革命及其影響
自然環境因素在戰爭中的作用與影響——以1812年法俄戰爭為例
贊賞與崇尚:切·格瓦拉與中國情結
論洛克的自由主義思想
淺議民主社會主義
《寂靜的春天》爭論的歷史學解讀
留美學人齊思和與世界史研究
全球史觀在高中歷史復習專題整合中的運用——以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為例信息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