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數字通信原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377227
- 條形碼:9787115377227 ; 978-7-115-3772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字通信原理 本書特色
本書打破了傳統通信原理的講述方法,將理論與應用結合,抽象與形象結合,同時增加了移動通信原理內容。全書共分基礎知識篇、基本原理篇、原理應用篇,全面地介紹數字通信技術的原理及應用,從認識通信系統及信號開始,引入數字基帶傳輸、調制與解調、編碼、定時與同步等基本原理。原理應用篇,深入剖析了電話通信系統、數字通信系統和移動通信系統的原理及應用。教學內容與通信技術實際對接緊密,實用性強。 本書可作為通信類核心專業能力課程的配套教材,包括了大量情境教學實例,可作為通信工程、光纖通信、移動通信、數據通信等專業高職高;虮究平滩模部勺鳛橥ㄐ畔到y、網絡工程、接入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數字通信原理 內容簡介
本書在原教材的基礎進行了修訂: 。1)為了更好地適應通信技術發展,加入了“移動通信原理”部分內容; (2)為了使知識結構更加合理,將原來相對分散、孤立的知識體系化,分為3個篇章,教材結構更加合理; 。3)為了更好地適應高職高專教育特點,將相對枯燥的理論知識以幽默、風趣、簡單的方式描述,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為了實現“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實驗操作引入每一個知識點,融實踐教學與理論講授于一體。 修訂教材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立意上:為了更好地適應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將相對枯燥的理論知識以幽默、風趣、簡單的方式描述,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實現“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將實驗操作引入每一個知識點,融實踐教學與理論講授于一體。 。2)教材本身上:為了更好地適應通信技術的發展,加入了“移動通信原理”部分內容;為了使知識結構更加合理,將原來相對分散、孤立的知識體系化,分為3個篇章,使教材結構更加合理。
數字通信原理 目錄
1.1 信息與信息量
1.1.1 信息、信息量的概念
1.1.2 信息量的計算
1.2 通信系統模型
1.2.1 簡單通信系統模型
1.2.2 模擬通信系統模型
1.2.3 數字通信系統模型
1.2.4 移動通信系統模型
1.3 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3.1 模擬通信系統性能指標
1.3.2 數字通信系統性能指標
1.4 信道與噪聲
1.4.1 信道的概念及分類
1.4.2 信道容量
1.4.3 信道中的噪聲
1.5 通信系統仿真軟件systemview
1.5.1 systemview軟件簡介
1.5.2 systemview軟件常用圖符塊
1.5.3 systemview軟件仿真步驟
1.5.4 systemview軟件仿真實例
1.6 實做項目與教學情境
小結
思考題與練習題
第2章 認識通信系統中的信號
2.1 信號概述
2.1.1 信號的概念
2.1.2 信號的分類
2.1.3 幾種常見信號
2.1.4 信號的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
2.2 周期信號的時域與頻域分析
2.2.1 正弦信號的時域與頻域分析
2.2.2 正弦信號的時域與頻域仿真
2.2.3 周期矩形脈沖信號的時域與頻域分析
2.2.4 周期矩形脈沖信號的時域與頻域仿真
2.3 非周期信號的時域與頻域分析
2.3.1 非周期矩形脈沖信號的時域、頻域分析
2.3.2 非周期矩形脈沖信號信號的時域、頻域仿真
2.4 實做項目與教學情境
小結
思考題與練習題
第3章 數字基帶傳輸
3.1 數字基帶信號的碼型
3.1.1 常見的基本碼型
3.1.2 基帶傳輸的常用碼型
3.2 基帶傳輸系統
3.2.1 基帶傳輸模型
3.2.2 碼間干擾的概念
3.2.3 無碼間干擾的基帶傳輸特性
3.2.4 碼間干擾的消除方法
3.2.5 眼圖
3.2.6 基帶傳輸仿真
3.3 實做項目與教學情境
小結
思考題和練習題
第4章 調制解調
4.1 模擬調制與解調
4.1.1 幅度調制與解調
4.1.2 幅度調制與解調仿真
4.1.3 角度調制與解調
4.2 數字調制與解調
4.2.1 二進制幅度調制2ask及仿真
4.2.2 二進制頻率調制2fsk及仿真
4.2.3 二進制相位調制2psk及仿真
4.2.4 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的比較
4.2.5 多進制數字調制及仿真
4.3 新一代調制技術
4.4 實做項目與教學情境
小結
思考題與練習題
第5章 編碼
5.1 信源編碼
5.1.1 抽樣
5.1.2 量化
5.1.3 編碼
5.1.4 常用的信源編碼
5.1.5 pcm系統仿真
5.2 信道編碼
5.2.1 信道編碼基本原理
5.2.2 奇偶校驗碼
5.2.3 漢明碼
5.2.4 循環碼
5.2.5 卷積碼
5.2.6 turbo碼
5.2.7 信道編譯碼仿真
5.3 實做項目與教學情境
小結
思考題與練習題
第6章 定時與同步
6.1 定時系統
6.1.1 定時脈沖的種類
6.1.2 收發定時系統
6.2 同步系統
6.2.1 載波同步
6.2.2 位同步
6.2.3 幀同步
6.2.4 網同步
6.2.4 同步仿真
6.3 實做項目與教學情境
小結
思考題與練習題
第7章 電話通信系統
7.1 電話通信系統概述
7.1.1 pcm電話通信系統
7.1.2 pcm30/32基群傳輸
7.1.3 數字復接
7.2 電話通信系統的編碼調制技術
7.3 電話通信系統的同步技術
7.3.1 定時系統
7.3.2 同步系統
7.4 電話通信系統仿真
7.5 實做項目與教學情境
小結
思考題與練習題
第8章 數據通信系統
8.1 數據通信系統概述
8.2 數據通信系統的編碼技術
8.3 數據通信系統的調制解調技術
8.4 數據通信系統的同步技術
8.5 數據通信系統曼徹斯特編碼仿真
8.5 實做項目與教學情境
小結
思考題與練習題
第9章 移動通信系統
9.1 移動通信系統概述
9.1.1 移動通信特點
9.1.2 移動通信系統組成
9.2 移動通信的多址方式
9.3 移動通信系統的編碼技術
9.3.1 信源編碼
9.3.2 信道編碼
9.3.3 交織技術
9.3.4 移動通信編碼應用實例——gsm信道編碼
9.4 擴頻及與加擾
9.4.1 擴頻技術
9.4.2 加擾
9.5 移動通信系統的調制技術
9.5.1 相位調制(bpsk、qpsk)
9.5.2 正交幅度調制(qam)
9.5.3 ofdm
9.6 移動通信系統的同步技術
9.7 移動通信系統仿真
9.8 實做項目與教學情境
小結
思考題與練習題
數字通信原理 作者簡介
主編孫青華曾在原國家郵政局信息局、中國普天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工作多年,在普天、北京郵電大學獲得雙博士后、省級教學名師,又成為教育部高職高專通信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北省電子信息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級精品課課程負責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河北省教學成果獎三等獎獲得者,副主編包括教學經驗豐富的副教授、講師,部分教師為國家級教學團隊核心成員、國家級精品課、河北省教學成果獎三等獎獲得者。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