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王家熙戲劇論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507483
- 條形碼:9787547507483 ; 978-7-5475-0748-3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家熙戲劇論集 本書特色
《王家熙戲劇論集》收錄了王家熙先生從事戲劇研究、特別是京昆藝術研究數十年來的主要成果,所選文章七十余篇,約二十余萬字,或曾刊載于國內核心學術報刊,或曾展示于重大學術研討、紀念活動,均為京昆藝術研究及京劇史研究力作。
王家熙戲劇論集 內容簡介
《王家熙戲劇論集》收錄了王家熙先生從事戲劇研究、特別是京昆藝術研究數十年來的主要成果,上卷所選三十余篇文章均為王家熙先生平生得意之作,文中許多觀點都具有開創性價值,很能體現作者學術研究的高度與深度;下卷所選文章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以《京劇藝術講座》系列廣播節目講稿為基礎,潤色而成的京劇研究文章,另一部分是曾發表于《戲劇電影報》上的系列經典劇目賞鑒文章。
王家熙戲劇論集 目錄
序
上編:
荀學建構芻議
荀慧生老唱片賞鑒
荀慧生早期在滬演劇活動史述
翰墨相隨十四年
重溫大師教導鑒別精粗美惡
譚鑫培七張半唱片的歷史價值和審美意蘊
京劇演唱藝術的經典范本
老生古典美的新拓展——馬連良和馬派藝術
從兩則日期考證談金少山研究的嚴重缺失
楊寶森演唱藝術的成就和特色
旦角聲腔發展史上新高峰——張君秋
京劇大師裘盛戎
關于“裘派傳承”的思考
關于“裘派傳承”的再思考
趙燕俠演唱藝術的風格特色
說趙派
獨創一格的旦角名家——杜近芳
李和曾的藝術成就和特色
厲慧良的武生藝術
景榮慶花臉藝術簡論
余門翹楚——王少樓
孟小冬藝事紀略
言慧珠藝事簡記
憶童芷苓
憶李玉茹
宋德珠與武旦本體特征散論
南派表演的風格特點
《周信芳名劇精粹》前言
南派名家傳略
采余馬精華,探時代新聲——記著名京劇演員張學津
張學津——新一代藝術家*杰出的代表
華美靈動荀韻新聲
孫毓敏發揚荀派藝術的重大貢獻
難在傳荀派神韻
尚長榮印象記
追憶江南活包公——李如春
王君青印象
紀念余學專家范石人先生
“田恩榮老師教學成果展演”序
龔蘇萍傳承荀派的體驗值得關注
展開藝術競賽擴大上演劇目
《菊壇名家叢書》序
祝賀《和平杯》應運而生
《荀慧生文集》序
荀門大團結協力傳經典
下編:
程長庚與京劇審美規范的傳承
譚鑫培和譚派藝術
國劇宗師楊小樓
梅蘭芳與梅派藝術
開辟程式化生活化結合的新境界——荀慧生和荀派藝術
尚小云和尚派藝術
程硯秋和程派藝術
余叔巖與余派藝術
高慶奎與高派藝術
言菊朋與言派藝術
獨創一格的老生名家——奚嘯伯
李少春的文武老生藝術
金少山與金派藝術
郝壽臣與郝派藝術
俞振飛與俞派藝術
葉盛章的武丑藝術
血淚融成《釵頭鳳》
荀慧生的詩劇《還珠吟》
荀慧生《紅娘》欣賞
寫意戲劇觀的經典范本——論尚派的《出塞》《驚瘋》
程硯秋《鎖麟囊》賞析
程派名劇《荒山淚》
余叔巖《珠簾寨》賞析
馬連良和《甘露寺》
馬連良《蘇武牧羊》賞析
馬連良《桑園會》賞析
金少山《七郎托兆》賞鑒
楊寶森《擊鼓罵曹》賞析
教忠教義大雅大醇
張君秋與《孔雀東南飛》
裘盛戎《壯別》欣賞
黃桂秋《春秋配》賞析
李和曾《逍遙津》欣賞
簡說“杜近芳十大名劇”
蕭長華與《連升店》
俞振飛《監酒令》欣賞
后記
王家熙戲劇論集 作者簡介
王家熙,1940年10月生。上海藝術研究所研究員。1979年起為俞振飛做藝術記錄、整理、出版《俞振飛藝術論集》。1980年、199f1年分別做《京劇藝術講座》系列廣播節目18期、《京劇藝術》電視系列片21集,在上海電臺、電視臺播出。研究京昆各流派藝術全面深入,尤對茍慧生、馬連良、金少山和楊寶森、張君秋、裘盛戎等流派有創見性闡釋。
個人收藏清末以來原版京劇唱片、劇照、書刊雜志數以萬計,許多藏品為海內孤本,本書中收錄了大量藏品照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