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文學美學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070096
- 條形碼:9787544070096 ; 978-7-5440-700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學美學史 本書特色
由祁志祥所著的《中國文學美學史》分為六章,通過對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宋金元、明清、近現代等時期文學美學代表人物和派別的重要文學美學思想和觀點的梳理、分析和綜合,將中國文學美學原理與美學思想的發展脈絡完整、直接而集中地展現了出來。
中國文學美學史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六章, 通過對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宋金元、明清、近現代等時期文學美學代表人物和派別的重要文學美學思想和觀點的梳理、分析和綜合, 將中國文學美學原理與美學思想的發展脈絡完整、直接而集中地展現了出來。
中國文學美學史 目錄
緒論 中國文學與美的關系的歷史考察
一、中國古代:美并非文學的**特征
二、中國古代存在著豐富的關于文學的美學思想
三、近代以來:美學與美結下不解之緣
**章 先秦文學美學:道德文章,儒道互補
**節 孔子:“言志”論與“詩無邪”說
一、廣義的文學概念
二、“志足言文”與“辭達而已”
三、“詩無邪”與“興觀群怨”
第二節 孟子:“養氣知言”與“以意逆志”
一、論文學修養:“養氣知言”說
二、論文學批評:“以意逆志”與“知人論世”
第三節 荀子:文學“明道”“征圣”“宗經”思想的濫觴
一、“純粹為美”與“言必當理”
二、“圣人之辯”與“天下道畢”
第四節 老子:“上德不德”與“不言之教”
一、“上德不德”與“圣人不仁”
二、“信言不美”與“善者不辯”
第五節 莊子:“大仁不仁”與“至言去言”
一、“所謂‘臧’者,任其性命之情”
二、“大仁不仁”“恬淡素樸”
三、“言道”關系與“言意”之辯
第六節 其他儒家典籍中的詩樂理論
一、《尚書》:“詩言志”
二、《左傳》《國語》:“樂以風德”
三、《禮記》:“溫柔敦厚,《詩》教也”
第二章 兩漢文學美學:宗經征圣,言志載道
**節 《毛詩序》及鄭玄的詩學貢獻
一、詩的言志載道教化功能
二、“六義”的概括與“四始”的推崇
三、鄭玄:首釋“賦、比、興”
第二節 劉安與董仲舒:論文藝詮釋活動的客觀性與創造性
一、劉安:“知音”說之首倡
二、董仲舒:“《詩》無達詁”“《春秋》無達辭”
第三節 司馬遷、班固與王逸:“發憤著書”說與屈賦評論
一、司馬遷:“發憤著書”
二、班固:“賢人失志”“作賦以諷”
三、王逸:“金相玉質”“永不刊滅”
……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文學美學:緣情綺靡,聚集審美
第四章 隋唐宋金元文學美學:回歸古文,崇尚古道
第五章 明清文學美學:走向綜合,集其大成
第六章 近現代文學美學:借鑒西學、現代轉型
中國文學美學史 作者簡介
祁志祥,男,1958年生,江蘇大豐人,文學博士,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上海市美學學會副秘書長,全國大學人文研究會理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出版個人專著11部,發表論文200余篇。曾獲國家圖書獎榮譽獎、晉版圖書一等獎、華北圖書優秀獎等。文藝理論代表作:《中國古代文學原理——一個表現主義民族文論體系的建構》(學林出版社199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美學研究代表作:《美學關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中國美學的文化精神》(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中國美學原理》(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佛教美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似花非花——佛教美學觀》(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人學研究代表作:《中國人學史》(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中國現當代人學史》(學林出版社2006)、《國學人文讀本》(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