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可再生能源系統高級變流技術及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471806
- 條形碼:9787111471806 ; 978-7-111-4718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可再生能源系統高級變流技術及應用 本書特色
能量轉換技術是電力電子學的關鍵,對于需要大量變流器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更是如此。本書描述了高級變流技術并提供了可再生能源系統(包括風電機組及太陽能板發電系統)使用的變流器及逆變器的設計案例。作為預備性內容,本書首先回顧了天文學和地球物理學的基本知識,然后系統介紹了200多種*初由作者開發的高級換流器拓撲,包括150多種現代變流技術的更新電路。本書還討論了新近發表的拓撲,并詳盡分析了新型變流器電路。這些創新方法包括可應用于超舉變流器和其他變流器的分裂電容器和分裂電抗器技術。除了介紹很多前沿技術之外,作者還解決了一些歷史問題,如準確確定單相整流器導通角和功率因數校正。他們還介紹了一種新級數梯次多電平逆變器。這種逆變器可使用很少器件來產生更多電平,克服了脈寬調制(pwm)逆變器的缺點,開辟了更廣闊的工業應用領域。本書兩作者是高級變流技術的開拓者。他們創建了大量變流器,包括世界著名的dc/dc羅氏變流器和超舉羅氏變流器。本書包含了大量案例和圖表,可以指導讀者設計可再生能源系統使用的高級變流器。本書可供從事電力電子技術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可再生能源系統高級變流技術及應用 內容簡介
能量轉換技術是電力電子學的關鍵,對于需要大量變流器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更是如此。本書描述了高級變流技術并提供了可再生能源系統(包括風電機組及太陽能板發電系統)使用的變流器及逆變器的設計案例。作為預備性內容,本書首先回顧了天文學和地球物理學的基本知識,然后系統介紹了200多種*初由作者開發的高級換流器拓撲,包括150多種現代變流技術的更新電路。本書還討論了新近發表的拓撲,并詳盡分析了新型變流器電路。這些創新方法包括可應用于超舉變流器和其他變流器的分裂電容器和分裂電抗器技術。除了介紹很多前沿技術之外,作者還解決了一些歷史問題,如準確確定單相整流器導通角和功率因數校正。他們還介紹了一種新級數梯次多電平逆變器。這種逆變器可使用很少器件來產生更多電平,克服了脈寬調制(PWM)逆變器的缺點,開辟了更廣闊的工業應用領域。本書兩作者是高級變流技術的開拓者。他們創建了大量變流器,包括世界著名的DC/DC羅氏變流器和超舉羅氏變流器。本書包含了大量案例和圖表,可以指導讀者設計可再生能源系統使用的高級變流器。
可再生能源系統高級變流技術及應用 目錄
原書前言
作者簡介
第1章 引言
1.1 宇宙中的恒星
1.2 銀河系,星云和黑洞
1.3 紅移和宇宙大爆炸
1.4 太陽系
1.5 地球
1.5.1 地球是圓的
1.5.2 公轉和自轉
1.5.3 地球是太陽系的行星
1.5.4 地層
1.5.5 地殼的化學構成
1.5.6 地球上的水
1.5.7 地殼構造板塊
1.5.8 地球是非常脆弱的
1.5.9 地球的地質年齡
1.5.10 保護地球
參考文獻
第2章 新能源
2.1 核裂變
2.1.1 裂變過程
2.1.2 鏈式反應
2.2 核聚變
2.2.1 聚變過程
2.2.2 氫元素
2.2.3 聚變反應
2.2.4 熱核聚變
2.3 微中子的捕獲
2.3.1 微中子
2.3.2 微中子的來源
2.3.3 微中子探測
2.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3g和可再生能源
3.1 分布式發電
3.1.1 規模經濟性
3.1.2 就地發電
3.1.3 分布式能源
3.1.4 成本因素
3.2 微電網
3.3 智能電網
3.4 太陽能
3.5 可再生能源
參考文獻
第4章 電力電子學
4.1 本書使用的符號和因數
4.1.1 電力系統使用的符號
4.1.2 ac系統使用的因數和符號
4.1.3 dc系統使用的因數和符號
4.1.4 功率開關系統使用的因數和符號
4.1.5 其他因數和符號
4.1.6 快速傅里葉變換
4.2 ac/dc整流器
4.2.1 歷史問題
4.2.2 現代化電路
4.2.3 功率因數校正方法
4.3 dc/dc變流器
4.3.1 現代化變流器
4.3.2 新概念和數學建模
4.3.3 功率比校核
4.4 dc/ac逆變器
4.4.1 現有逆變器分類
4.4.2 現代化電路
4.4.3 軟開關方法
4.5 ac/ac變流器
4.6 ac/dc/ac和dc/ac/dc變流器
參考文獻
第5章 不可控ac/dc變流器
5.1 引言
5.2 單相半波變流器
5.2.1 r負荷
5.2.2 r-l負荷
5.2.3 帶續流二極管的r-l電路
5.2.4 帶反電動勢的r-l負荷電路
5.2.5 帶電容濾波器的單相半波整流器
5.3 單相全波變流器
5.3.1 r負荷
5.3.2 r-c負荷
5.3.3 r-l負荷
5.4 三相半波變流器
5.4.1 r負荷
5.4.2 r-l負荷
5.5 六相半波變流器
5.5.1 帶中性線的六相電路
5.5.2 平衡扼流雙反星電路
5.6 三相全波變流器
5.7 多相全波變流器
5.7.1 六相全波二極管整流器
5.7.2 六相雙橋式全波二極管整流器
5.7.3 六相雙變壓器雙橋全波二極管整流器
5.7.4 六相三變壓器雙橋全波二極管整流器
參考文獻
第6章 可控ac/dc變流器
6.1 引言
6.2 單相半波可控變流器
6.2.1 r負荷
6.2.2 r-l負荷
6.2.3 r-l負荷加反電動勢
6.3 單相全波可控變流器
6.3.1 α>φ,斷續負荷電流
6.3.2 α=φ,連續負荷電流的邊緣狀態
6.3.3 α<φ,連續負荷電流
6.4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器
6.4.1 r負荷電路
6.4.2 r-l負荷電路
6.5 六相半波可控整流器
6.5.1 帶中性線六相電路
6.5.2 平衡扼流雙反星電路
6.6 三相全波可控變流器
6.7 多相全波可控變流器
6.8 線路電感對輸出電壓的影響(重疊)
參考文獻
第7章 ac/dc變流器的功率因數校正
7.1 引言
7.2 dc/dc變換整流器
7.3 pwm升壓型整流器
7.3.1 直流側的pwm升壓型整流器
7.3.2 電源側pwm升壓型整流器
7.4 抽頭變壓器型整流器
7.5 單級功率因數校正ac/dc整流器
7.5.1 工作原理
7.5.2 數學模型推導
7.5.3 仿真結果
7.5.4 試驗結果
7.6 vienna整流器
7.6.1 電路分析與工作原理
7.6.2 提議的控制算法
7.6.3 提議的vienna整流器的控制器框圖
7.6.4 變流器的設計與仿真結果
7.6.5 試驗結果
參考文獻
第8章 經典dc/dc變流器
8.1 引言
8.2 基本變流器
8.2.1 降壓變流器
8.2.2 升壓變流器
8.2.3 升降壓變流器
8.3 正輸出升降壓變流器
8.3.1 降壓運行模式
8.3.2 升壓運行模式
8.3.3 升降壓運行模式
8.3.4 運行控制
8.4 變壓器型變流器
8.4.1 正勵變流器
8.4.2 反勵變流器
8.4.3 推挽變流器
8.4.4 半橋變流器
8.4.5 橋式變流器
8.4.6 zeta變流器
8.5 成熟變流器
8.5.1 正輸出羅氏變流器(基本電路)
8.5.2 負輸出羅氏變流器(基本電路)
8.5.3 雙輸出羅氏變流器(基本電路)
8.5.4 cúk變流器
8.5.5 單端初級電感變流器
8.6 分接電感式變流器
參考文獻
第9章 電壓舉升變流器
9.1 引言
9.2 七種自舉變流器
9.2.1 自舉cúk變流器
9.2.2 自舉正輸出羅氏變流器
9.2.3 反向自舉正輸出羅氏變流器
9.2.4 自舉負輸出羅氏變流器
9.2.5 反向自舉負輸出羅氏變流器
9.2.6 自舉sepic變流器
9.2.7 增強型自舉正輸出羅氏變流器
9.3 正輸出羅氏變流器
9.3.1 再舉電路
9.3.2 三舉電路
9.3.3 四舉電路
9.3.4 小結
9.4 負輸出羅氏變流器
9.4.1 再舉電路
9.4.2 負輸出三舉電路
9.4.3 負輸出四舉電路
9.4.4 小結
9.5 改進的正輸出羅氏變流器
9.5.1 自舉電路
9.5.2 再舉電路
9.5.3 多舉電路
9.6 雙輸出羅氏變流器
9.6.1 自舉電路
9.6.2 再舉電路
9.6.3 三舉電路
9.6.4 四舉電路
9.6.5 小結
9.7 cúk電壓舉升變流器
9.7.1 基本自舉cúk電路
9.7.2 成熟自舉cúk變流器
9.7.3 再舉cúk變流器
9.7.4 多舉cúk變流器
9.7.5 基本自舉電路與成熟自舉電路的仿真及試驗驗證
9.8 sepic電壓舉升變流器
9.8.1 自舉sepic電路
9.8.2 再舉sepic電路
9.8.3 多舉sepic變流器
9.8.4 再舉sepic變流器的仿真及試驗結果
9.9 其他雙輸出升壓變流器
9.9.1 基本電路
9.9.2 自舉雙輸出電路
9.9.3 加強系列雙輸出電路
9.9.4 加強型雙輸出自舉電路的仿真及試驗驗證
9.10 投切電容式變流器
9.10.1 一階投切電容式降壓變流器
9.10.2 二階投切電容式升降壓變流器
9.10.3 三階投切電容式正輸出羅氏變流器
9.10.4 三階投切電容式負輸出羅氏變流器
9.10.5 討論
參考文獻
第10章 超舉變流器和特舉變流器
10.1 引言
10.2 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
10.2.1 主系列
10.2.2 附加系列
10.2.3 增強系列
10.2.4 再增強系列
10.2.5 多級增強系列
10.2.6 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概要
10.3 負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
10.3.1 主系列
10.3.2 負輸出附加系列
10.3.3 增強系列
10.3.4 再增強系列
10.3.5 負輸出多級增強系列
10.3.6 負輸出羅氏超舉變流器概要
10.4 正輸出級聯升壓變流器
10.4.1 主系列
10.4.2 附加系列
10.4.3 雙升壓系列
10.4.4 三升壓系列
10.4.5 多升壓系列
10.4.6 正輸出級聯羅氏變流器概要
10.5 負輸出級聯升壓變流器
10.5.1 主系列
10.5.2 負輸出附加系列
10.5.3 雙升壓系列
10.5.4 三升壓系列
10.5.5 多升壓系列
10.5.6 負輸出級聯升壓變流器概要
10.6 特舉羅氏變流器
10.6.1 特舉羅氏變流器的運行
10.6.2 瞬時值
10.6.3 特舉羅氏變流器與其他變流器的增益比較
10.6.4 仿真結果
10.6.5 試驗結果
10.6.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 分裂電容器和分裂電感器技術及其在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中的應用
11.1 引言
11.2 分裂電容器
11.3 分裂電感器
11.4 用于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中的分裂電容器和分裂電感器
11.4.1 兩分裂電容(α=2 )用于正輸出基本超舉電路
11.4.2 兩分裂電感(β=2 )應用于基本正輸出sl電路
11.4.3 α分裂電容和β分裂電感應用于基本正輸出sl電路
11.5 主系列
11.6 mec,分裂電容器用于雙倍增強電路
11.7 附加系列
11.7.1 基本附加電路
11.7.2 再舉附加電路
11.7.3 三舉附加電路
11.7.4 多舉附加電路
11.8 多級系列
11.8.1 增強系列
11.8.2 再增強電路
11.8.3 多級增強電路
11.9 使用分裂電容器和分裂電感器的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概要
11.10 仿真結果
11.10.1 再舉電路仿真結果
11.10.2 再舉附加電路仿真結果
11.11 試驗結果
11.11.1 再舉電路試驗結果
11.11.2 再舉附加電路試驗結果
參考文獻
第12章 脈寬調制dc/ac逆變器
12.1 引言
12.2 脈寬調制技術中使用的參數
12.2.1 調制比
12.2.2 諧波參數
12.3 典型脈寬調制逆變器
12.3.1 電壓源逆變器
12.3.2 電流源逆變器
12.3.3 阻抗網絡逆變器(z源逆變器)
12.3.4 dc/ac逆變器電路
12.4 單相電壓源逆變器
12.4.1 單相半橋電壓源逆變器
12.4.2 單相全橋電壓源逆變器
12.5 三相全橋電壓源逆變器
12.6 三相全橋電流源逆變器
12.7 多級脈寬調制逆變器
12.7.1 單極性脈寬調制電壓源逆變器
12.7.2 多單元脈寬調制電壓源逆變器
12.7.3 多電平脈寬調制逆變器
12.8 阻抗網絡逆變器(z源逆變器)
12.8.1 與vsi、csi的比較
12.8.2 等效電路和運行方式
12.8.3 電路分析及計算
12.9 擴展升壓z源升壓逆變器
12.9.1 z源逆變器及基本拓撲
12.9.2 擴展升壓準z源逆變器拓撲
12.9.3 仿真結果
參考文獻
第13章 多電平和軟開關dc/ac逆變器
13.1 引言
13.2 二極管鉗位(中性點鉗位)多電平逆變器
13.3 電容器鉗位(飛跨電容器)多電平逆變器
13.4 使用h橋變流器的多電平逆變器
13.4.1 級聯等電壓多電平逆變器
13.4.2 二進混合多電平逆變器
13.4.3 準線性多電平逆變器
13.4.4 三進混合多電平逆變器
13.5 其他種類的多電平逆變器
13.5.1 廣義多電平逆變器
13.5.2 混合電平多電平逆變器拓撲
13.5.3 三相兩電平逆變器連接組成的多電平逆變器
13.6 軟開關多電平逆變器
13.6.1 用于無刷直流電機的直流環節電壓凹陷逆變器
13.6.2 諧振極逆變器
13.6.3 基于變壓器的直流環節諧振逆變器
參考文獻
第14章 太陽能板發電系統使用的高級多電平dc/ac逆變器
14.1 引言
14.2 級數(數列)
14.2.1 算術級數
14.2.2 幾何級數
14.2.3 特殊級數
14.3 梯式多電平dc/ac逆變器
14.3.1 特殊開關
14.3.2 梯式逆變器的一般電路
14.3.3 線性梯式逆變器
14.3.4 自然數梯式逆變器
14.3.5 奇數梯式逆變器
14.3.6 二進梯式逆變器
14.3.7 修正的二進梯式逆變器
14.3.8 羅氏級數梯式逆變器
14.3.9 葉氏級數梯式逆變器
14.3.10 三進梯式逆變器
14.4 各種梯式逆變器的比較
14.5 太陽能板發電系統
14.6 仿真和試驗結果
14.7 投切電容式多電平dc/ac逆變器
14.7.1 多電平dc/ac逆變器使用的投切電容器
14.7.2 仿真與試驗結果
14.8 超舉多電平dc/ac逆變器
14.8.1 某些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
14.8.2 多電平dc/ac逆變器使用的超舉變流器
14.8.3 仿真與試驗結果
參考文獻
第15章 傳統ac/ac變流器
15.1 引言
15.2 單相ac/ac調壓變流器
15.2.1 相控式單相ac/ac電壓控制器
15.2.2 開關控制型單相ac/ac電壓控制器
15.3 三相ac/ac調壓變流器
15.3.1 相控三相交流電壓控制器
15.3.2 三相三線全控交流電壓控制器
15.4 周波變換器
15.4.1 單相輸入/單相輸出的周波變換器
15.4.2 三相周波變換器
15.4.3 周波變換器控制策略
15.4.4 周波變換器諧波及輸入電流波形
15.4.5 周波變換器輸入位移/功率因數
15.4.6 電源阻抗的影響
15.4.7 周波變換器性能仿真分析
15.4.8 強制換向周波變換器
15.5 矩陣變流器
15.5.1 矩陣變流器的運行及控制方法
15.5.2 矩陣變流器中的換向及保護問題
參考文獻
第16章 改進的ac/ac變流器
16.1 dc調制的單級ac/ac變流器
16.1.1 雙向互斥開?
16.1.2 dc/dc變流器數學建模
16.1.3 dc調制單級降壓型ac/ac變流器
16.1.4 dc調制單級升壓型ac/ac變流器
16.1.5 dc調制單級升降壓型ac/ac變流器
16.2 其他類型的dc調制ac/ac變流器
16.2.1 dc調制正輸出羅氏變流型ac/ac變流器
16.2.2 dc調制二級升壓型ac/ac變流器
16.3 dc調制多相ac/ac變流器
16.3.1 dc調制三相降壓型ac/ac變流器
16.3.2 dc調制三相升壓型ac/ac變流器
16.3.3 dc調制三相升降壓型ac/ac變流器
16.4 降低ac/ac矩陣變流器thd的次包絡調制法
16.4.1 次包絡調制法
16.4.2 24開關矩陣變流器
16.4.3 電流換相
16.4.4 仿真和試驗結果
參考文獻
第17章 ac/dc/ac和dc/ac/dc變流器
17.1 引言
17.2 風力發電系統使用的ac/dc/ac變流器
17.2.1 傳統ac/ac變流器回顧
17.2.2 新型ac/dc/ac變流器
17.2.3 與公用電網連接的風力發電系統
17.3 dc/ac/dc變流器
17.3.1 傳統dc/dc變流器回顧
17.3.2 斬波型dc/ac/dc變流器
17.3.3 投切電容型dc/ac/dc變流器
參考文獻
第18章 太陽能板和風電機組發電系統的設計
18.1 引言
18.2 風力發電系統
18.2.1 技術特性
18.2.2 設計案例
18.2.3 變流器設計
18.2.4 仿真結果
18.3 太陽能板發電系統
18.3.1 技術特性
18.3.2 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
18.3.3 閉環控制
18.3.4 pwm逆變器
18.3.5 系統設計
18.3.6 仿真結果
參考文獻
可再生能源系統高級變流技術及應用 作者簡介
譯者序 原書前言 作者簡介 第1章 引言 1.1 宇宙中的恒星 1.2 銀河系,星云和黑洞 1.3 紅移和宇宙大爆炸 1.4 太陽系 1.5 地球 1.5.1 地球是圓的 1.5.2 公轉和自轉 1.5.3 地球是太陽系的行星 1.5.4 地層 1.5.5 地殼的化學構成 1.5.6 地球上的水 1.5.7 地殼構造板塊 1.5.8 地球是非常脆弱的 1.5.9 地球的地質年齡 1.5.10 保護地球 參考文獻 第2章 新能源 2.1 核裂變 2.1.1 裂變過程 2.1.2 鏈式反應 2.2 核聚變 2.2.1 聚變過程 2.2.2 氫元素 2.2.3 聚變反應 2.2.4 熱核聚變 2.3 微中子的捕獲 2.3.1 微中子 2.3.2 微中子的來源 2.3.3 微中子探測 2.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3G和可再生能源 3.1 分布式發電 3.1.1 規模經濟性 3.1.2 就地發電 3.1.3 分布式能源 3.1.4 成本因素 3.2 微電網 3.3 智能電網 3.4 太陽能 3.5 可再生能源 參考文獻 第4章 電力電子學 4.1 本書使用的符號和因數 4.1.1 電力系統使用的符號 4.1.2 AC系統使用的因數和符號 4.1.3 DC系統使用的因數和符號 4.1.4 功率開關系統使用的因數和符號 4.1.5 其他因數和符號 4.1.6 快速傅里葉變換 4.2 AC/DC整流器 4.2.1 歷史問題 4.2.2 現代化電路 4.2.3 功率因數校正方法 4.3 DC/DC變流器 4.3.1 現代化變流器 4.3.2 新概念和數學建模 4.3.3 功率比校核 4.4 DC/AC逆變器 4.4.1 現有逆變器分類 4.4.2 現代化電路 4.4.3 軟開關方法 4.5 AC/AC變流器 4.6 AC/DC/AC和DC/AC/DC變流器 參考文獻 第5章 不可控AC/DC變流器 5.1 引言 5.2 單相半波變流器 5.2.1 R負荷 5.2.2 R-L負荷 5.2.3 帶續流二極管的R-L電路 5.2.4 帶反電動勢的R-L負荷電路 5.2.5 帶電容濾波器的單相半波整流器 5.3 單相全波變流器 5.3.1 R負荷 5.3.2 R-C負荷 5.3.3 R-L負荷 5.4 三相半波變流器 5.4.1 R負荷 5.4.2 R-L負荷 5.5 六相半波變流器 5.5.1 帶中性線的六相電路 5.5.2 平衡扼流雙反星電路 5.6 三相全波變流器 5.7 多相全波變流器 5.7.1 六相全波二極管整流器 5.7.2 六相雙橋式全波二極管整流器 5.7.3 六相雙變壓器雙橋全波二極管整流器 5.7.4 六相三變壓器雙橋全波二極管整流器 參考文獻 第6章 可控AC/DC變流器 6.1 引言 6.2 單相半波可控變流器 6.2.1 R負荷 6.2.2 R-L負荷 6.2.3 R-L負荷加反電動勢 6.3 單相全波可控變流器 6.3.1 α>φ,斷續負荷電流 6.3.2 α=φ,連續負荷電流的邊緣狀態 6.3.3 α 6.4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器 6.4.1 R負荷電路 6.4.2 R-L負荷電路 6.5 六相半波可控整流器 6.5.1 帶中性線六相電路 6.5.2 平衡扼流雙反星電路 6.6 三相全波可控變流器 6.7 多相全波可控變流器 6.8 線路電感對輸出電壓的影響(重疊) 參考文獻 第7章 AC/DC變流器的功率因數校正 7.1 引言 7.2 DC/DC變換整流器 7.3 PWM升壓型整流器 7.3.1 直流側的PWM升壓型整流器 7.3.2 電源側PWM升壓型整流器 7.4 抽頭變壓器型整流器 7.5 單級功率因數校正AC/DC整流器 7.5.1 工作原理 7.5.2 數學模型推導 7.5.3 仿真結果 7.5.4 試驗結果 7.6 VIENNA整流器 7.6.1 電路分析與工作原理 7.6.2 提議的控制算法 7.6.3 提議的VIENNA整流器的控制器框圖 7.6.4 變流器的設計與仿真結果 7.6.5 試驗結果 參考文獻 第8章 經典DC/DC變流器 8.1 引言 8.2 基本變流器 8.2.1 降壓變流器 8.2.2 升壓變流器 8.2.3 升降壓變流器 8.3 正輸出升降壓變流器 8.3.1 降壓運行模式 8.3.2 升壓運行模式 8.3.3 升降壓運行模式 8.3.4 運行控制 8.4 變壓器型變流器 8.4.1 正勵變流器 8.4.2 反勵變流器 8.4.3 推挽變流器 8.4.4 半橋變流器 8.4.5 橋式變流器 8.4.6 Zeta變流器 8.5 成熟變流器 8.5.1 正輸出羅氏變流器(基本電路) 8.5.2 負輸出羅氏變流器(基本電路) 8.5.3 雙輸出羅氏變流器(基本電路) 8.5.4 Cúk變流器 8.5.5 單端初級電感變流器 8.6 分接電感式變流器 參考文獻 第9章 電壓舉升變流器 9.1 引言 9.2 七種自舉變流器 9.2.1 自舉Cúk變流器 9.2.2 自舉正輸出羅氏變流器 9.2.3 反向自舉正輸出羅氏變流器 9.2.4 自舉負輸出羅氏變流器 9.2.5 反向自舉負輸出羅氏變流器 9.2.6 自舉SEPIC變流器 9.2.7 增強型自舉正輸出羅氏變流器 9.3 正輸出羅氏變流器 9.3.1 再舉電路 9.3.2 三舉電路 9.3.3 四舉電路 9.3.4 小結 9.4 負輸出羅氏變流器 9.4.1 再舉電路 9.4.2 負輸出三舉電路 9.4.3 負輸出四舉電路 9.4.4 小結 9.5 改進的正輸出羅氏變流器 9.5.1 自舉電路 9.5.2 再舉電路 9.5.3 多舉電路 9.6 雙輸出羅氏變流器 9.6.1 自舉電路 9.6.2 再舉電路 9.6.3 三舉電路 9.6.4 四舉電路 9.6.5 小結 9.7 Cúk電壓舉升變流器 9.7.1 基本自舉Cúk電路 9.7.2 成熟自舉Cúk變流器 9.7.3 再舉Cúk變流器 9.7.4 多舉Cúk變流器 9.7.5 基本自舉電路與成熟自舉電路的仿真及試驗驗證 9.8 SEPIC電壓舉升變流器 9.8.1 自舉SEPIC電路 9.8.2 再舉SEPIC電路 9.8.3 多舉SEPIC變流器 9.8.4 再舉SEPIC變流器的仿真及試驗結果 9.9 其他雙輸出升壓變流器 9.9.1 基本電路 9.9.2 自舉雙輸出電路 9.9.3 加強系列雙輸出電路 9.9.4 加強型雙輸出自舉電路的仿真及試驗驗證 9.10 投切電容式變流器 9.10.1 一階投切電容式降壓變流器 9.10.2 二階投切電容式升降壓變流器 9.10.3 三階投切電容式正輸出羅氏變流器 9.10.4 三階投切電容式負輸出羅氏變流器 9.10.5 討論 參考文獻 第10章 超舉變流器和特舉變流器 10.1 引言 10.2 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 10.2.1 主系列 10.2.2 附加系列 10.2.3 增強系列 10.2.4 再增強系列 10.2.5 多級增強系列 10.2.6 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概要 10.3 負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 10.3.1 主系列 10.3.2 負輸出附加系列 10.3.3 增強系列 10.3.4 再增強系列 10.3.5 負輸出多級增強系列 10.3.6 負輸出羅氏超舉變流器概要 10.4 正輸出級聯升壓變流器 10.4.1 主系列 10.4.2 附加系列 10.4.3 雙升壓系列 10.4.4 三升壓系列 10.4.5 多升壓系列 10.4.6 正輸出級聯羅氏變流器概要 10.5 負輸出級聯升壓變流器 10.5.1 主系列 10.5.2 負輸出附加系列 10.5.3 雙升壓系列 10.5.4 三升壓系列 10.5.5 多升壓系列 10.5.6 負輸出級聯升壓變流器概要 10.6 特舉羅氏變流器 10.6.1 特舉羅氏變流器的運行 10.6.2 瞬時值 10.6.3 特舉羅氏變流器與其他變流器的增益比較 10.6.4 仿真結果 10.6.5 試驗結果 10.6.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 分裂電容器和分裂電感器技術及其在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中的應用 11.1 引言 11.2 分裂電容器 11.3 分裂電感器 11.4 用于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中的分裂電容器和分裂電感器 11.4.1 兩分裂電容(α=2 )用于正輸出基本超舉電路 11.4.2 兩分裂電感(β=2 )應用于基本正輸出SL電路 11.4.3 α分裂電容和β分裂電感應用于基本正輸出SL電路 11.5 主系列 11.6 MEC,分裂電容器用于雙倍增強電路 11.7 附加系列 11.7.1 基本附加電路 11.7.2 再舉附加電路 11.7.3 三舉附加電路 11.7.4 多舉附加電路 11.8 多級系列 11.8.1 增強系列 11.8.2 再增強電路 11.8.3 多級增強電路 11.9 使用分裂電容器和分裂電感器的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概要 11.10 仿真結果 11.10.1 再舉電路仿真結果 11.10.2 再舉附加電路仿真結果 11.11 試驗結果 11.11.1 再舉電路試驗結果 11.11.2 再舉附加電路試驗結果 參考文獻 第12章 脈寬調制DC/AC逆變器 12.1 引言 12.2 脈寬調制技術中使用的參數 12.2.1 調制比 12.2.2 諧波參數 12.3 典型脈寬調制逆變器 12.3.1 電壓源逆變器 12.3.2 電流源逆變器 12.3.3 阻抗網絡逆變器(Z源逆變器) 12.3.4 DC/AC逆變器電路 12.4 單相電壓源逆變器 12.4.1 單相半橋電壓源逆變器 12.4.2 單相全橋電壓源逆變器 12.5 三相全橋電壓源逆變器 12.6 三相全橋電流源逆變器 12.7 多級脈寬調制逆變器 12.7.1 單極性脈寬調制電壓源逆變器 12.7.2 多單元脈寬調制電壓源逆變器 12.7.3 多電平脈寬調制逆變器 12.8 阻抗網絡逆變器(Z源逆變器) 12.8.1 與VSI、CSI的比較 12.8.2 等效電路和運行方式 12.8.3 電路分析及計算 12.9 擴展升壓Z源升壓逆變器 12.9.1 Z源逆變器及基本拓撲 12.9.2 擴展升壓準Z源逆變器拓撲 12.9.3 仿真結果 參考文獻 第13章 多電平和軟開關DC/AC逆變器 13.1 引言 13.2 二極管鉗位(中性點鉗位)多電平逆變器 13.3 電容器鉗位(飛跨電容器)多電平逆變器 13.4 使用H橋變流器的多電平逆變器 13.4.1 級聯等電壓多電平逆變器 13.4.2 二進混合多電平逆變器 13.4.3 準線性多電平逆變器 13.4.4 三進混合多電平逆變器 13.5 其他種類的多電平逆變器 13.5.1 廣義多電平逆變器 13.5.2 混合電平多電平逆變器拓撲 13.5.3 三相兩電平逆變器連接組成的多電平逆變器 13.6 軟開關多電平逆變器 13.6.1 用于無刷直流電機的直流環節電壓凹陷逆變器 13.6.2 諧振極逆變器 13.6.3 基于變壓器的直流環節諧振逆變器 參考文獻 第14章 太陽能板發電系統使用的高級多電平DC/AC逆變器 14.1 引言 14.2 級數(數列) 14.2.1 算術級數 14.2.2 幾何級數 14.2.3 特殊級數 14.3 梯式多電平DC/AC逆變器 14.3.1 特殊開關 14.3.2 梯式逆變器的一般電路 14.3.3 線性梯式逆變器 14.3.4 自然數梯式逆變器 14.3.5 奇數梯式逆變器 14.3.6 二進梯式逆變器 14.3.7 修正的二進梯式逆變器 14.3.8 羅氏級數梯式逆變器 14.3.9 葉氏級數梯式逆變器 14.3.10 三進梯式逆變器 14.4 各種梯式逆變器的比較 14.5 太陽能板發電系統 14.6 仿真和試驗結果 14.7 投切電容式多電平DC/AC逆變器 14.7.1 多電平DC/AC逆變器使用的投切電容器 14.7.2 仿真與試驗結果 14.8 超舉多電平DC/AC逆變器 14.8.1 某些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 14.8.2 多電平DC/AC逆變器使用的超舉變流器 14.8.3 仿真與試驗結果 參考文獻 第15章 傳統AC/AC變流器 15.1 引言 15.2 單相AC/AC調壓變流器 15.2.1 相控式單相AC/AC電壓控制器 15.2.2 開關控制型單相AC/AC電壓控制器 15.3 三相AC/AC調壓變流器 15.3.1 相控三相交流電壓控制器 15.3.2 三相三線全控交流電壓控制器 15.4 周波變換器 15.4.1 單相輸入/單相輸出的周波變換器 15.4.2 三相周波變換器 15.4.3 周波變換器控制策略 15.4.4 周波變換器諧波及輸入電流波形 15.4.5 周波變換器輸入位移/功率因數 15.4.6 電源阻抗的影響 15.4.7 周波變換器性能仿真分析 15.4.8 強制換向周波變換器 15.5 矩陣變流器 15.5.1 矩陣變流器的運行及控制方法 15.5.2 矩陣變流器中的換向及保護問題 參考文獻 第16章 改進的AC/AC變流器 16.1 DC調制的單級AC/AC變流器 16.1.1 雙向互斥開? 16.1.2 DC/DC變流器數學建模 16.1.3 DC調制單級降壓型AC/AC變流器 16.1.4 DC調制單級升壓型AC/AC變流器 16.1.5 DC調制單級升降壓型AC/AC變流器 16.2 其他類型的DC調制AC/AC變流器 16.2.1 DC調制正輸出羅氏變流型AC/AC變流器 16.2.2 DC調制二級升壓型AC/AC變流器 16.3 DC調制多相AC/AC變流器 16.3.1 DC調制三相降壓型AC/AC變流器 16.3.2 DC調制三相升壓型AC/AC變流器 16.3.3 DC調制三相升降壓型AC/AC變流器 16.4 降低AC/AC矩陣變流器THD的次包絡調制法 16.4.1 次包絡調制法 16.4.2 24開關矩陣變流器 16.4.3 電流換相 16.4.4 仿真和試驗結果 參考文獻 第17章 AC/DC/AC和DC/AC/DC變流器 17.1 引言 17.2 風力發電系統使用的AC/DC/AC變流器 17.2.1 傳統AC/AC變流器回顧 17.2.2 新型AC/DC/AC變流器 17.2.3 與公用電網連接的風力發電系統 17.3 DC/AC/DC變流器 17.3.1 傳統DC/DC變流器回顧 17.3.2 斬波型DC/AC/DC變流器 17.3.3 投切電容型DC/AC/DC變流器 參考文獻 第18章 太陽能板和風電機組發電系統的設計 18.1 引言 18.2 風力發電系統 18.2.1 技術特性 18.2.2 設計案例 18.2.3 變流器設計 18.2.4 仿真結果 18.3 太陽能板發電系統 18.3.1 技術特性 18.3.2 正輸出超舉羅氏變流器 18.3.3 閉環控制 18.3.4 PWM逆變器 18.3.5 系統設計 18.3.6 仿真結果 參考文獻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