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國際馬鈴薯中心在中國-30年友誼.合作與成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16852
- 條形碼:9787511616852 ; 978-7-5116-168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際馬鈴薯中心在中國-30年友誼.合作與成就 本書特色
《國際馬鈴薯中心在中國--30年友誼合作與成就》對國際馬鈴薯中心與中國過去30多年來的合作進行了系統地回顧,歸納總結了合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與成效,以及雙方主要參與者的積極貢獻。作者運用經濟學原理,量化了薯類作物研發成果和應用推廣的意義與效益。該書還分析了大力發展薯類作物以及建設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的重要戰略意義,提出了糧食安全潛在威脅之警示以及擴大視野與思路的應對之策。
國際馬鈴薯中心在中國-30年友誼.合作與成就 內容簡介
薯類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也是貧困地區主要的食物來源之一。促進薯類研究的國內外合作,意義重大,其一是為糧食安全構建新的防波堤,其二是為貧困地區居民生產生活生態建設持續進步的文明。本書梳理了國際馬鈴薯中心(CIP)與中國三十年的合作歷程,雙方在薯類種質資源支持、技術交流、人才培養、項目支撐、產業發展等方面譜寫了源遠流長的友誼。CIP與中國的合作,為中國薯類產業的發展譜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全球糧食安全和緩解貧困做出了可觀的貢獻?偨Y歷史,目的是為了前行。有此總結,薯類科研工作者、政府官員、國際文化和科技交流使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CIP,與其合作可共同開拓宏偉的未來。
國際馬鈴薯中心在中國-30年友誼.合作與成就 目錄
**章 譜寫中國與國際馬鈴薯中心合作的新篇章 ——共同組建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
一、建立亞太中心的重大意義
二、中國薯類作物現狀和加快發展的重要意義
三、中國與國際馬鈴薯中心的共同使命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國際馬鈴薯中心與中國合作回顧——資源引進、科技合作和人才培養
一、國際馬鈴薯中心資源的引進和利用
二、國際馬鈴薯中心在中國開展的科研合作項目
三、國際馬鈴薯中心與中國薯類研發和推廣隊伍的建設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合作的主要成果與成效——重大意義的解析與討論
一、新品種的貢獻
二、新技術的貢獻
三、優秀人才的作用與貢獻
四、相互支持、合作共贏
附表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的藍圖——戰略、機構、運行
一、亞太中心的重大使命與戰略地位
二、亞太中心的基本組織架構
三、亞太中心的基本硬件建設和學科設置
四、亞太中心的運行
附錄
附錄a 國際馬鈴薯中心
附錄b 國際馬鈴薯中心北京聯絡處
附錄c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
附錄參考文獻
后記
國際馬鈴薯中心在中國-30年友誼.合作與成就 作者簡介
謝開云,1965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縣。1995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博士學位。1990年8月至1996年1月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山區研究所工作。1996年2月至2000年8月在國際馬鈴薯中心(CIP)駐北京聯絡辦事處工作。2000年9月開始到現在,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工作。 先后主持和參加了一系列國際合作項目和國內科研項目。參與了中薯5號至中薯11號及中大1號等馬鈴薯新品種的選育工作。共發表了中、英文科技論文及譯著30多篇(本)。 盧肖平,男,1976年參加工作。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農業經濟學碩士,F任國際馬鈴薯中心副主任兼亞太中心主任。此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工作(1983——2011年)。歷任國際合作司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常駐聯合國糧農機構代表處參贊,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等職。還曾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朝鮮代表處擔任過高級農業經濟專家。作者在長期從事國際農業交流以及有關合作項目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注意做好本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