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為新詩賦形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48997
- 條形碼:9787301248997 ; 978-7-301-2489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為新詩賦形 本書特色
《為新詩賦形——聞一多詩歌語言研究》以詩歌語言為核心,以詩歌空間為外圍,在揭示聞一多的詩歌語言觀念和詩歌語言模式的基礎上,著重分析聞一多為新詩形體建設所做的探索,大體上包括視覺空間中的線條語言(繪畫美)、聽覺空間中的韻律語言(音樂美)、靜態空間中的造型語言(建筑美)、動態空間中的肢體語言(舞蹈美)、現實空間中的沖突語言(戲劇性)和文本空間中的智性語言(詩性批評)六方面。并結合聞一多詩歌語言與中外詩歌語言傳統的關系,特別探討了聞一多對律詩和商籟體的吸收與轉化。迄今為止,為新詩賦形的任務尚未完成。聞一多的這些努力無疑為后來的新詩建設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為新詩賦形 內容簡介
《為新詩賦形——聞一多詩歌語言研究》旨在從詩歌形體的角度揭示聞一多對新詩建設的貢獻,把聞一多作為新詩形體建設的起點,新詩初期杰出的賦形者。
為新詩賦形 目錄
引論 聞一多詩歌語言問題的提出
**節 “回到聞一多”:意義和難度
第二節 聞一多的詩歌成就及其研究現狀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對象與基本框架
**章 聞一多的詩歌語言觀念及其模式
**節 聞一多的詩歌語言觀念
一 聞一多的詩歌道路
二 語言變革時代的形式焦慮與個體抉擇
三 聞一多詩歌語言觀念的演變軌跡
第二節 詩歌空間與詩歌語言
一 詩歌空間問題的提出
二 從現實空間到詩歌空間
三 詩歌語言在詩歌空間中的兩重性
四 聞一多詩中的時空體
第三節 聞一多詩歌語言的主要模式
一 聞一多詩中的再現語言:《春光》
二 聞一多詩中的抒情語言:《大鼓師》
三 聞一多詩中的象征語言:《聞一多先生的書桌》
四 聞一多詩中的智性語言:《奇跡》
第二章 聞一多詩歌語言的彈性與限度
**節 視覺空間中的廓線與色彩:繪畫美
一 聞一多的美術成就
二 聞一多詩中的繪畫語言
三 東方文化的畫廊:《憶菊——重陽前一日作》
第二節 聽覺空間中的韻律語言:音樂美
一 聽覺空間中的詩歌合流
二 聞一多詩中的音樂美
三 可歌可泣的悼亡之作:《也許——葬歌》
第三節 靜態空間中的造型語言:建筑美
一 建筑美的可行性與自由度
二 詩歌的雕塑美問題
三 雙重建筑的卓越嘗試:《心跳》
第四節 動態空間中的肢體語言:舞蹈美
一 聞一多的“腳鐐”之舞
二 演講者的自由舞
三 激情的爆發與節 制:《發現》
第五節 現實空間中的沖突語言:戲劇性
一 聞一多的敘事欲望與戲劇活動
二 口語敘事及其戲劇性的范例:《天安門》
第六節 文本空間中的智性語言:詩性批評
一 聞一多的詩性批評及其語言風格
二 激情與沉思融合的奇跡:《唐詩雜論》
第三章 聞一多詩歌語言的來源及其轉化
**節 聞一多的翻譯實踐與文化觀念
一 聞一多的翻譯實踐
二 聞一多的文化觀念
第二節 聞一多詩歌語言的中國血脈
一 “賦比興”語言及其現代轉化
二 從律詩到新格律詩
三 意象采集和故事新編
第三節 聞一多詩歌語言的外來營養
一 唯美語言、象征語言及其漢化嘗試
二 商籟體的翻譯與創作
第四節 中西合璧的典范:《死水》
一 《死水》的創作時間
二 《死水》研究述評
三 《死水》的美與丑
結論 聞一多詩歌語言的當代意義
**節 詩歌形式:在格律與自由之間
第二節 詩歌語言:在文本與現實之間
第三節 詩體演變:在詩歌與非詩之間
附錄
一 聞一多年譜簡編
二 聞一多詩集
三 聞一多詩學文集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凝聚詞語的力量
為新詩賦形 作者簡介
肖學周,湖南文理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著有詩集《北大十四行》、《權力的旋流》和《理解父親》,編著《外國精美詩歌讀本》,譯稿《牧羊人》、《白鷺》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