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信息傳播位能原理與轉化策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510137
- 條形碼:9787565510137 ; 978-7-5655-1013-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息傳播位能原理與轉化策略 本書特色
本書基于10余年的鄉村傳播實踐研究,針對當前對農信息傳播低效,自上而下的信息流與自下而上的信息流遲遲無法快速環形流動等問題,通過大數據和實地研究,以不同地區典型的“自下而上”的農村基層信息傳播范式的實例驗證信息傳播位能理論的效果,回答如何提升脆弱群體信息傳播主體地位,挖掘“自下而上”的信息傳播驅動力等問題。
信息傳播位能原理與轉化策略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10余年的鄉村傳播實踐研究, 針對當前對農信息傳播低效, 即“自下而上”的信息流遲遲無法快速向上流動等問題, 將物理學中的“位能”概念移植傳播學中, 建立了一種新的理論即信息傳播位能理論。
信息傳播位能原理與轉化策略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的緣起 1.1.2 研究的現實意義 1.1.3 研究的理論意義 1.2 研究設計 1.2.1 研究目標 1.2.2 研究問題 1.2.3 研究內容 1.2.4 研究方法 1.2.5 技術路線與研究框架第二章 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 2.1.1 “自下而上”語言符號的含義 2.1.2 信息傳播上位與信息傳播下位 2.1.3 “自下而上”的信息傳播 2.1.4 位能、信息傳播位能 2.1.5 信息傳播位能指數 2.1.6 信息分量 2.1.7 信息收發平臺 2.2 理論基礎 2.2.1 傳播學效果理論 2.2.2 發展學與社會學理論 2.2.3 信息經濟理論 2.3 研究進展 2.3.1 “自下而上”語言符號的內涵及其在不同學科領域的使用 2.3.2 “自下而上”語言符號的表意與本義、引申義 2.3.3 “自下而上”語言符號成為話語的傳播意義 2.3.4 “自上而下”的對農信息傳播研究現狀 2.3.5 鄉村“自下而上”的信息傳播范式研究 2.3.6 作為信息上傳下達的新媒體信息傳播方式的研究 2.4 存在的不足與發展方向 2.4.1 存在的不足 2.4.2 發展方向第三章 信息傳播位能理論的提出 3.1 信息傳播位能理論的內涵 3.1.1 信息傳播位能理論的基本內涵 3.1.2 信息傳播位能量增強的前提和條件 3.1.3 信息傳播位能的要素及其關系分析 3.2 信息傳播位能的計算 3.2.1 信息分量測度 3.2.2 信息傳播速率的測度 3.2.3 信息收發平臺的測度 3.2.4 信息傳播位能的計算 3.3 “自下而上”的信息傳播位能理論假說 3.3.1 “自下而上”信息傳播位能的關鍵因素 3.3.2 “自下而上”的信息傳播位能理論假說第四章 信息傳播位能理論的應用與檢驗 4.1 案例1描述:“自下而上”的以村委會為主體的信息傳播 4.1.1 案例1的選擇 4.1.2 案例1:山西應縣龍泉村簡介 4.1.3 村委會的信息傳播位能應用 4.1.4 應縣龍泉村村委會某條信息的信息傳播位能計算 4.1.5 小結 4.2 案例2描述:“自下而上”的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信息傳播 4.2.1 案例2的選擇 4.2.2 案例2:浙江“忘不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簡介 4.2.3 “忘不了”柑橘專業合作社的信息傳播位能應用 4.2.4 農民專業合作社某條信息傳播位能計算 4.2.5 小結 4.3 龍泉村村委會與浙江“忘不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位能比較 4.3.1 相同類型信息傳播下位者在信息傳播位能轉化的不同階段有一定的差異性 4.3.2 信息傳播主體總信息傳播位能比較第五章 信息傳播下位轉化至信息傳播上位的影響因素 5.1 客觀因素的影響 5.1.1 生態環境 5.1.2 經濟環境 5.1.3 政治環境與社會環境 5.1.4 文化環境與信息環境 5.2 主觀因素的影響 5.2.1 信息意識與帶頭人的觀念 5.2.2 自信與意愿 5.2.3 自我認知與基本需求 5.2.4 主動學習與創新第六章 信息傳播下位者轉為信息傳播上位者的策略研究 6.1 他助式信息傳播位能轉化:外界干預 6.1.1 政府輔助 6.1.2 信息技術培訓 6.1.3 社會支持與激勵 6.2 自助式信息傳播位能轉化:自主學習 6.2.1 加強人文科學素質培養 6.2.2 人文科學素質的培養對提升信息傳播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 6.2.3 增強農民創新精神第七章 結論與討論 7.1 研究結論 7.1.1 信息傳播位能理論的內涵及要素特征 7.1.2 信息傳播位能轉化的過程發現 7.1.3 信息傳播位能提升的策略 7.2 研究的創新與不足 7.2.1 創新點 7.2.2 研究的不足 7.3 討論:未來研究方向 7.3.1 建立完善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傳播體系 7.3.2 健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對接機制 7.3.3 提升弱勢群體的信息傳播位能需要政府的扶持與配合參考文獻附錄 附錄1 龍泉村“胡蘿卜村”個例分析 附錄2 浙江涌泉柑橘產業合作社個例分析 附錄3 信息傳播位能指數評估參考 附錄4 參與式農戶媒介接觸偏好評估法 附錄5 山西省朔州市應縣龍泉村實地調研訪談提綱 附錄6 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服務功能的調查問卷 附錄7 對浙江“忘不了”柑橘專業合作社信息服務的訪談提綱
信息傳播位能原理與轉化策略 作者簡介
譚英,1984年起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工作,先后獲得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專業文學學士學位、中國農業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媒體傳播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主要有:鄉村傳播與農村發展、新聞傳播與科技文化傳播等;主持教育部、農業部、文化部、科技部、北京市等多項相關領域課題。首次提出“鄉村傳播學”及“信息傳播位能”等概念,為我國城鄉信息傳播一體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出版《中國鄉村傳播實證研究》、《新農村“自下而上”信息傳播范式研究》、《新聞采訪與寫作》等著作6部:編導出版10余部電子聲像作品和教材,其中,電視科普片《數字化農業》榮獲第八屆全國農業電影電視“神農獎”科普類金獎;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