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晚唐小品研究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6128411
- 條形碼:9787516128411 ; 978-7-5161-284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晚唐小品研究 本書特色
晚唐小品不僅是中唐古文運動的余緒,而且也拓展了中唐古文運動的古文疆域,以其斐然的藝術(shù)成就豐富著中國散文史,但歷來學(xué)術(shù)界對其研究很不夠。鑒于此,筆者李秀敏選擇晚唐小品為研究對象,以文本為依據(jù),試圖從時代、社會、文化、心態(tài)等多方面,對晚唐小品進行盡可能全面、系統(tǒng)、完整的考察。《晚唐小品研究》以小品作家的個性心態(tài)為切入點,通過歷史的、審美的研究,將宏觀把握與微觀考察相結(jié)合,詳細闡述晚唐小品在文體史及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與貢獻,從而對晚唐小品做出較為準確的把握與描述。
晚唐小品研究 內(nèi)容簡介
《晚唐小品研究》由緒論與正文兩部分組成。緒論部分主要包括小品的藝術(shù)特征、唐前小品概述、晚唐小品概貌三方面內(nèi)容,以此說明小品創(chuàng)作在晚唐形成一個高峰。 正文部分為本書的主體,分作六章。 **章晚唐小品繁盛的社會文化背景,分別圍繞政治環(huán)境、思想文化背景、文壇狀況與晚唐小品作家群體特征展開論述。 第二章羅隱小品研究,分別從羅隱其人及*能體現(xiàn)其小品特色的歷史故事敘寫、寓言虛構(gòu)兩方面論其小品,進而論述其小品的藝術(shù)特色。 第三章皮日休小品研究,分別從皮日休其人及*能體現(xiàn)其小品特色的政論小品、語錄體小品、閑適小品、銘箴體小品等四方面論其小品,進而論述其小品的藝術(shù)特色。 第四章陸龜蒙小品研究,分別從陸龜蒙其人及*能體現(xiàn)其小品特色的隱逸題材小品、賦體小品、自傳體小品三方面論其小品,進而論述其小品的藝術(shù)特色。 第五章劉蛻、孫樵、無能子及其他作家小品研究,分別抓住劉蛻、孫樵、無能子小品寄意深遠、高奇意深與思辨色彩的凸顯等突出特點來細致論述,另對晚唐其他作家小品創(chuàng)作狀況進行簡略論述。 第六章晚唐小品與中唐古文運動,從晚唐小品作家在思想理論上對中唐古文作家的繼承與發(fā)展,晚唐小品作家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對中唐古文作家的繼承與發(fā)展兩方面,來詳盡闡述晚唐小品與中唐占文運動的關(guān)系,從而對晚唐小品在文體史與文學(xué)史中的地位作出正確定位。 本書附錄部分包括:一、歷代關(guān)于晚唐小品評價輯要。二、晚唐小品研究論文、論著輯要。三、晚唐小品研究述評。
晚唐小品研究 目錄
**章 晚唐小品繁盛的社會文化背景
一、晚唐黑暗、腐朽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
二、佛道盛行與儒學(xué)的批判性
三、晚唐文壇狀況
四、晚唐小品作家的群體特征
第二章 羅隱小品研究
一、羅隱其人
二、羅隱小品的歷史敘寫
三、羅隱小品的寓言虛構(gòu)
四、羅隱小品的藝術(shù)特色
小結(jié)
第三章 皮日休小品研究
一、皮日休其人
二、皮日休的政論小品
三、皮日休的語錄體小品:《鹿門隱書》
四、皮日休的閑適小品
五、皮日休的銘箴體小品
六、皮日休小品的藝術(shù)特色
小結(jié)
第四章 陸龜蒙小品研究
一、陸龜蒙其人
二、陸龜蒙的隱逸題材小品
三、陸龜蒙的賦體小品
四、陸龜蒙的自傳體小品:《甫里先生傳》、《江湖散人傳》
五、陸龜蒙小品的藝術(shù)特色
小結(jié)
第五章 劉蛻、孫樵、無能子及其他作家小品研究
一、劉蛻小品研究
二、孫樵小品研究
三、《無能子》研究
四、其他作家小品研究
小結(jié)
第六章 晚唐小品與中唐古文運動
一、晚唐小品作家在思想理論上對中唐古文作家的繼承與發(fā)展
二、晚唐小品作家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對中唐古文作家的繼承與發(fā)展
小結(jié)
附錄一 歷代關(guān)于晚唐小品評價輯要
附錄二 晚唐小品研究論文、論著輯要
附錄三 晚唐小品研究述評
參考書目
晚唐小品研究 節(jié)選
(三)朝臣尸位素餐黨派紛爭林立 此時朝野多貪祿固位之徒,“賢人無在者,惟佞鄙沓貪相與備員。偷安噤默而已”②、“居要位者,尤納賄賂,遂成風俗”③。居要位者尚且大多僅顧一己之私利,置唐王朝利益于不顧,與唐王朝離心離德,至于下層官吏更是貪鄙納賄、欺君罔上,無所不用其極。《唐語林》載:“咸通末,曹相確、楊相收、徐相商、路相巖同為宰相。楊、路以弄權(quán)賣官,曹、徐但備員而已。長安謠日:‘確確無論事,錢財總被收。商人都不管,貨賂幾時休。”’④《資治通鑒》記載乾符二年七月,蝗蟲自東而西,遮天蔽日,所過赤地。然而京兆尹楊知至卻奏稱:“蝗人京畿,不食稼,皆抱荊棘而死。”如此荒謬蒙蔽之言,昏聵的朝廷竟然信以為真,“宰相皆賀”。⑤ 僖宗朝大將軍宋威留賊以之邀功請賞,并自云:“不如留賊,不幸為天子,我不失作功臣”。⑥而景福二年,李茂貞兵逼京師后,“朝廷動息皆稟鄶、歧,南、北二司往往依附二鎮(zhèn)以邀恩澤”⑦,朝臣們?yōu)榱藗人的富貴榮華,或結(jié)黨營私,或勾結(jié)藩鎮(zhèn)。如崔胤與韓全誨爭權(quán),韓全誨勾結(jié)李茂貞,崔胤勾結(jié)朱全忠,各倚藩鎮(zhèn),以為外援。崔胤恃朱全忠之勢,專權(quán)自恣,天子動靜皆稟之。這些貪鄙無恥、尸位素餐之臣充斥朝野,無疑也加速了唐王朝的覆亡。 晚唐黨派的相互傾軋,也使唐王朝國力得以虛耗。規(guī)模浩大的牛李黨爭,雖然在大中末年結(jié)束,但其他黨派在晚唐仍結(jié)群林立,紛擾不止,并且與藩鎮(zhèn)之亂、宦官之禍緊密相連。如鄭畋為相時,“田令孜為判官吳圓求郎官,畋不許。陳敬碹欲立于宰相之上,畋以故事,使相品秩雖高,皆居真相之下,固爭之。二人乃令鳳翔節(jié)度使李昌言上奏:‘軍情猜忌,不可令畋扈從過此。”’①鄭畋遂因此罷相。顯然,朋黨借助南衙北司、藩鎮(zhèn)的實力相互排斥,南衙北司、藩鎮(zhèn)也借助朝臣朋黨間的矛盾擴大自身的勢力,三者交織在一起,矛盾愈加復(fù)雜,整個時局愈加惡化。 (四)民生凄慘民亂迭起 晚唐百姓不僅身受腐朽、黑暗朝政之害,而與此等黑暗社會政治環(huán)境相伴而至的苛重的賦稅、無情的天災(zāi)、無止無休的兵役和徭役、頻仍的戰(zhàn)爭更令百姓苦不堪言,“自懿宗以來,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賦斂愈急。關(guān)東連年水旱,州縣不以實聞,上下相蒙,百姓流殍。”②乾符年間翰林學(xué)士盧攜在奏折中就曾痛心地寫道:“關(guān)東去年旱災(zāi),自虢至海,麥才半收,秋稼幾無。冬菜至少。貧者硝蓬實為面,蓄槐葉為齏。或更衰贏,亦難收拾。常年不稔,則散之鄰境。今所在皆饑,無所依投,坐守鄉(xiāng)間,待盡溝壑。”③皮日休在《三羞詩序》中曾如實地描述河南一帶人民在天災(zāi)人禍之下蒙受的深重苦難:“天子丙戌年,淮右民多饑。就中潁之油,傳徙何累累。夫婦相顧亡,棄卻抱中兒。兄弟各自散,出門如大癡。一金易蘆卜,一縑換鳧茈。荒村墓鳥樹,空屋也花籬。兒童嚙草根,倚桑空贏贏。斑白死路傍,枕土皆離離。”④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記載昭宗朝百姓逃亡一事云: 先是揚州富庶甲天下,時人稱揚一、益二。及經(jīng)秦(彥)、畢(師鐸)、孫(儒)、楊(行密)兵火之余,江、淮之間,東西千里掃地盡矣。王建圍彭州,久不下,民皆竄匿山谷。諸寨日出俘掠,謂之“淘虜”。⑤ ……
晚唐小品研究 作者簡介
李秀敏,女,江蘇張家港人。2003年、2007年先后畢業(yè)于吉林大學(xué)、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獲歷史學(xué)碩士、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現(xiàn)為山西師范大學(xué)講師,主要從事唐宋文化與唐宋文學(xué)研究。在各類學(xué)術(shù)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 >
我與地壇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