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格薩爾》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46453
- 條形碼:9787516146453 ; 978-7-5161-464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格薩爾》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 本書特色
《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以史詩《格薩爾》所折射的“靈魂寄存觀”與“圣山圣湖”之間的內在聯系為研究對象,將文本分析、理論思考和文化解讀貫通于”人與自然”的文化生態研究中,拓展和深化了史詩《格薩爾》的研究。《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主要涉及兩種工作語言與大量的**手藏文文獻資料和田野資料,對史詩行文中繁多的藏語術語和專用詞匯進行拉丁轉寫和注釋,在藏族史詩研究中實踐了一種值得提倡的工作方法,表現出作者有深厚的藏語文功底和審慎的治學態度。《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選題合理,角度新穎,有清晰的問題意識和開闊的學術視野,反映了當代本民族學人應有的學術自覺,對《格薩爾》史詩的研究具有相當的推進作用。
《格薩爾》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 內容簡介
《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一書,以史詩《格薩爾》所折射的“靈魂寄存觀”與“圣山圣湖”之間的內在聯系為研究對象,將文本分析、理論思考和文化解讀貫通于“人與自然”的文化生態研究中,從以下幾個方面拓展和深化了史詩《格薩爾》的研究:首先,《格薩爾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在占有大量的口碑文獻與藏文文獻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從田野實地考察中獲得的**手調查資料,圍繞論文寫作宗旨對史詩的重要文本進行了總體的定向梳理和辨析,從自然人文地理與民間文藝學的研究視角,將藏族本土的民間信仰、古代的宗教文化和生態文化,貫穿于史詩敘事形態及其歷史形態的深入研究考察中,從方法論的意義上搭建了一個新的研究框架。 其次,作者丹曲從“人與自然”的關系去發現史詩敘事中的靈魂寄存觀念與古代自然觀之間的“結點”,從神話的象征、宗教的意象及哲學的隱喻等層面對《格薩爾》流傳地區的文化生態環境及其在史詩敘事中所構筑的藏族文化根基,作出了細致的鉤沉和闡釋,因而在史詩研究的文化義理層面,拓展了新的學術空間。 *后,《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從藏族宗教文化觀念入手,在歷時性的推理和共時性的分析中,從本土原生宗教中的山神水神崇拜、苯教自然神靈崇拜與藏傳佛教的圣山圣湖信仰,漸次地揭示了靈魂寄存觀念與自然觀之間的內在和諧與統一,有助于從史詩的話語世界深入理解藏族人民的精神世界、民間生態觀念與環境保護意識。 這種獨到的視角,對于挖掘和說明藏族史詩傳承與傳播的文化生態問題,開啟了理論上的學術思考;對于全面把握史詩這一民間敘事傳統有著認識論上的重要價值。該項研究主要涉及兩種語言與大量的**手藏文文獻資料和田野資料,對行文中繁多的藏語術語和專用詞匯進行拉丁轉寫和注釋,在藏族史詩研究中實踐了一種值得提倡的工作方法,這要求史詩研究工作者必須要有深厚的藏語文功底和審慎的治學態度。《格薩爾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的選題合理,角度新穎,有清晰的問題意識和開闊的學術視野,反映了當代本民族學人應有的學術自覺,對《格薩爾》史詩的研究具有相當的推進作用。
《格薩爾》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 目錄
**節 國內外研究的概況
第二節 透過《格薩爾》探尋雪域文化的根基
第三節 研究方法和使用資料
第四節 創新的方向
**章 格薩爾的寄魂山
**節 黃河源頭的自然歷史背景
第二節 阿尼瑪沁雪山的神性化
第三節 阿尼瑪沁父神形象的成熟及其在宗教萬神殿中的歸屬
第四節 阿尼瑪沁雪山下的藏族部落及其祖先崇拜現象的遺存
第五節 英雄誕生的搖籃與靈魂寄存的載體
第二章 格薩爾的寄魂湖
**節 嶺國*美好的精神家園
第二節 與龍宮融為一體的圣湖及其生育信仰的表現
第三節 黃河源頭的嶺部落——藏民族對人性的肯定
第三章 《格薩爾》所反映的靈魂寄存觀念
**節 古代藏族的靈魂觀念和靈魂寄存觀念
第二節 靈魂寄存觀念的環境載體
第三節 靈魂寄存觀是《格薩爾》中塑造眾多人物形象的母體
第四節 靈魂觀念的現代遺存與藏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第四章 《格薩爾》中所反映的古代藏族自然觀
**節 《格薩爾》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念
第二節 對自然的哲學思辨
第三節 宗教神學意義上的圣山圣湖崇拜與自然觀
第四節 藏族自然觀的內涵、特點以及對周邊地區的影響
第五章 古代藏族靈魂寄存觀與自然觀的整合
**節 藏族宇宙觀中對圣山圣湖的闡釋
第二節 圣山圣湖崇拜及其文化意蘊
第三節 關于靈魂寄存觀念及古代藏族自然觀的哲學思考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格薩爾》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 節選
**節 國內外研究的概況 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對史詩《格薩爾》的研究較多,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有關《格薩爾》靈魂寄存觀的研究,尚需進一步拓展,尤其是關于格薩爾的寄魂山、寄魂湖等專題研究仍屬薄弱,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鳳毛麟角。一些學者雖曾對古代藏族的原始宗教觀念和靈魂觀念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卻很少論及藏族的圣山圣湖崇拜,以及格薩爾的寄魂山、寄魂湖。至于對古代藏民族的自然觀等方面的研究就更是少有涉獵了。 一 國外研究狀況 國外對格薩爾的研究,*早可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那時大批國外探險家、學者紛紛來到我國藏區及其毗鄰地區從事資料的收集工作,《格薩爾》以其無限的魅力引起了人們的密切注意,他們歸國后又潛心鉆研,深入探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使西方國家的藏學界、史學界和文學界對史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20世紀以來,對史詩《格薩爾》的研究,更是舉世矚目。這可在人們熟悉的法國學者石泰安先生的著作目錄中略見一斑。石泰安在其成名之作《西藏史詩與說唱藝人的研究》(倫敦,1959年)第三卷的第八章“近代”和“與格薩爾史詩的關系’’兩部分里,重點對神山作了簡要介紹,其他各卷中對阿尼瑪沁等圣山也偶有提及。這部著作可以說是較早涉及格薩爾的寄魂山、寄魂湖者,雖然觸筆不多,甚至更談不上是專門研究,但為我們深入研究這一課題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國際上有“納西學之父”之稱的美籍奧地利學者洛克(J.P.Rock)博士,在國際東方學界和探險家中有重大影響。1922年2月,他抵達中國云南的麗江進行考察和探險。1926年4月,他來到黃河源頭地區,對阿尼瑪沁雪山進行了考察,后撰寫了題為《The Amnye ma-ChenRange and Adacent Rcgions:A Monographic Study)的著作, 于1 956年刊登在《羅馬東方叢書》第12輯上。該書對阿尼瑪沁雪山及其鄰近地區的民俗文化作了簡要介紹和研究. 此外,奧地利藏學家勒納.德.內貝斯基.沃杰科維茨寫了一部名為《西藏的神靈和鬼怪》③(赫爾辛基,1956年)的著作,對藏族的各種神靈作了系統的概述,在**卷第十四章中,對阿尼瑪沁神山及其方位、名稱、宗教寺院的崇拜作了考證,盡管他從比較宗教學的角度對圣山圣湖崇拜作了研究。 ……
《格薩爾》中的山水寄魂觀念與古代藏族的自然觀 作者簡介
丹曲,藏族,研究員。200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畢業,2007年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東方學研究院博士后流動站出站。現任甘肅省藏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安多研究》(藏漢文)主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評審專家、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西北民族大學特聘教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