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這十年:地球觀測與導航領域科技發展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373689
- 條形碼:9787502373689 ; 978-7-5023-736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這十年:地球觀測與導航領域科技發展報告 本書特色
科學技術部主編的《這十年(地球觀測與導航領域科技發展報告)》從先進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導航定位技術和空間探測技術四方面,重點圍繞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發展的總體布局、研究進展、重大成就、國際合作等,總結了十六大以來國家科技計劃在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這十年:地球觀測與導航領域科技發展報告 內容簡介
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是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是全球化發展態勢下保障國家利益和國家與公共安全的核心支撐技術,是一個前沿性、探索性、創新性和引領性極強的高技術領域。美國早期的“阿波羅計劃”不僅提高了美國的政治地位和經濟發展速度,而且還帶動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同時為多項新興產業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同樣,20世紀80年代的“星球大戰計劃”和現在的“空間探索遠景規劃”也是如此,極大促進了美國現代高新技術發展,使美國保持著科技領先地位。 經過40多年,我國的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世界上擁有地球觀測與導航系列衛星*多的國家之一,成功地實現了繞月探測與載人航天,并正在朝向地球觀 測與導航技術鄰域的強國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氣象、海洋、陸地、環境與減災四大地球觀測業務系統,建成了覆蓋全國的地面接收站網系統,行業和區域應用不斷深化。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不斷進步,帶動了國產軟件迅速發展,并形成了與國際品牌軟件競爭的良好態勢,地理信息產業蓬勃發展;“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日趨成熟,已成為世界上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在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等方面逐步形成了支撐發展的能力。 本書從先進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導航定位技術和空間探測技術四方面,重點圍繞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發展的總體布局、研究進展、重大成就、國際合作等,總結了十六大以來國家科技計劃在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書是在科技部的直接領導下完成的,并得到了國內同行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特別感謝以下人員參與了本書的編寫,提供了大量的資料:**章發展綜述,王泉、王甄銘、劉赳、楊典華、張波;第二章先進遙感技術,丁赤彪、馬洪超、馬艷華、王世新、王建宇、王星源、王泉、王彥慧、王智勇、王斌永、王錦地、毛志華、左建章、申志強、戎太宗、華建文、向茂生、劉一薇、劉丹、劉先林、劉勝利、劉銀年、江碧濤、許健民、孫衛東、李文、李志忠、李春來、李俊生、李海濤、楊日紅、楊忠東、肖功海、吳季、吳炳方、汪承義、張永軍、張兵、張繼賢、張寅超、陳爾學、陳偉、陳良富、武紅敢、范一大、郁文賢、周清波、胡永力、胡順星、柳欽火、袁文平、都宏斌、賈媛媛、倪金生、高志海、郭華東、黃庚華、黃春林、蔣文彪、程曉、舒嶸、路京選、譚炳香、潘耀忠;第三章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鮑虎軍、陳榮國、方金云、龔健雅、梁軍、蘇奮振、王丹、吳躍進、吳信才、楊崇俊、楊典華、鐘耳順、朱慶;第四章導航定位技術,馬冠一、鄧中亮、盧曉春、葉世榕、馮仲科、呂衛鋒、李希勝、李欣、李建利、李雋、李喜來、吳美平、張波、張首剛、張峻林、陳杰、周健軍、鄭洪江、趙齊樂、趙軍、趙棟、胡剛、柳濤、黨亞民、高星偉、郭四清、黃丁發、蔣昌忠;第五章空間探測技術,王大軼、鄧玉林、帥平、付春霞、孫越強、李春來、李得天、吳學莢、張善從、張煸、趙華、侯欣賓、徐敏強、郭雙生、郭雷、涂良成、商澎、彭兢;第六章國際合作,王甄銘、過靜珺、李國慶、范錦龍、黨亞民、高志海、曹沖。 限于篇幅要求和時間倉促,本書未能系統地反映十六大以來我國各行各業在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所取得的全部成就,付梓之際,缺憾頗多。書中不妥及錯誤之處,懇請不吝指正。
這十年:地球觀測與導航領域科技發展報告 目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