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霾-我錯了?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02959685
- 條形碼:9787502959685 ; 978-7-5029-596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霾-我錯了? 本書特色
霾,從比較陌生的客人,到稀客,到常客…… 今天,我們都認得霾了,都躲不開霾了。 霾的生命到底足怎么醞釀的? 霾的出現(xiàn)與我們的社會生活、我們的人性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 換一種視角,由中國文化,我們怎么看霾……
霾-我錯了? 內(nèi)容簡介
顯而易見,和牧聲創(chuàng)作的《霾:我錯了》是一本關(guān)于霾的書。 顯而不易見的,《霾:我錯了》是一本訴說思維方式的書(思維方式與《霾:我錯了》的主角——氣,都是顯而不易見家族里的成員)。 2008年之前,金融體就病了。人們運用慣常的點位式、工程式思維模式,難尋病因。而被亞洲教育忽略的中醫(yī)整體、辨證、系統(tǒng)性的思維方式,卻有力驗證了這場金融崩盤。從那以后,“系統(tǒng)性風險”愈成為美國大學、金融機構(gòu)研發(fā)人員的必修課。 中醫(yī)思維方式,被很多西方人士認為:21世紀,科學*大成就之一。 顯而易見的:是金融震蕩;顯而不易見的:是思維方式震蕩。 所有的創(chuàng)新,說到底,是思維方式的創(chuàng)新;人類文明的輝煌,該是姹紫嫣紅思維方式的輝煌。
霾-我錯了? 目錄
一、昨天:美麗的北京
回憶
二、今天:美麗的北京?
把脈
三、明天:美麗的北京!
反省
霾-我錯了? 節(jié)選
北京!今天,它已是超飽和的200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了。 昨天?北京的昨天,俺只寫生三個畫面:只要“北京”這兩個字出現(xiàn),這三個畫面,就出現(xiàn):**幅畫:我四五歲那會兒:秋天的夜(天黑了,該叫夜?四五歲的女孩,沒有夜與傍晚的區(qū)分),帶著弟弟,等待父母下班。父親回來了,母親沒出現(xiàn)。他倆一單位,經(jīng)常同時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問:“媽媽怎么沒回來?”答:“你媽被狼叼了。”以詼諧著稱于家里家外的父親沒料到這句玩笑話詼諧大了。我拉開門,還光著腳,趿拉著拖鞋,就要往外走。父親一把拽住我,拿糖哄。 我勁兒挺大,糖和父親都沒把我拽住。就這么,消失在我自己都不認識的北京秋夜中。 事后父親說他以為我轉(zhuǎn)轉(zhuǎn),能回來。父親又要看弟弟,又要做飯,沒工夫繼續(xù)出來追。 光著腳丫子、趿拉著拖鞋的,北京秋夜,四五歲的,北京前土著。 “狼,和媽媽”,我撲向黑夜的——動力。 上哪兒去?不知道。 只知道當時的家,在北京長安街西端的軍事博物館附近(現(xiàn)在北京地鐵1號線軍事博物館站)。 還知道,一出門沒走多遠,就是四五歲女孩眼中的參天大樹。馬路上幾乎不見人,更不見車。只見大樹,只見星空。應該也見到直逼心肺的新鮮空氣了?但,四五歲的女孩,哪懂什么叫——澄澈!一路走著:心里離不開的,是狼和媽媽;眼中離不開的,是大樹和星空;肺離不開的,是清冽甘甜的澄澈……走了多遠,不重要。走了多遠都走不出大樹、星空和甘甜,很重要。 這,就是當時北京的軍事博物館附近。 迎面,影影綽綽,見了人:兩位。近了,一男一女。現(xiàn)在想想,該叫叔叔、阿姨的,但是當時沒,當時心里只有狼和媽媽,有眼,也是無珠。與其說,我瞧見了人家;不如說,人家看見了我。 阿姨蹲下身來,牽著我的手,問:“上哪里去?找誰?家在哪……”一系列的,遇到了善意者的提問。 家——肯定不知道在哪兒。 找誰?找媽媽。 來——去?全是問號!光腳丫、趿拉著拖鞋的四五歲的女孩!阿姨、叔叔牽著我的手,只聽他倆說:“這孩子,穿得太少了。”我也低頭又看了看光著的腳子和趿拉著的拖鞋。 “跟我們回去!”阿姨心叔心里顯然沒有問號,肯定地要求我。 就這么,被他們牽著手。我的冰涼的小手,被二位熱乎乎的大手,牽著。走在黑漆漆的夜——北京的夜里。 巧的是:在返回的路上,撞見了媽媽!媽媽一把抱起我,嘴里只一句話:“這孩子,怎么會這么大的膽兒!這孩子……”我清楚地記得:阿姨、叔叔,都戴著眼鏡。年輕知識分子的那種。以至于我長大,一見著模樣氣質(zhì)類似于叔叔阿姨的人就能呆望很久。總在想:會不會是他們?心里總涌出擋不住的暖意。 四五歲,秋夜。北京的我。 沒直接找到媽媽,卻直接找到了——夜北京的大樹、星空、澄澈,還直接找到了溫暖的——陌生人的手。 今天,我常想:今天的孩子,也和我當時一樣,走那條,今天,還在的路,會,看見什么?聞到什么?一不小心,像我當年一樣,碰到陌生人,孩子們敢,牽他們的手嗎?如果孩子們敢,孩子們的爸爸、媽媽敢讓孩子們牽嗎?北京,我的,北京!心的澄澈,星空的澄澈,空氣的澄澈,原來,是:并蒂蓮。 很像霾。霾,叫濁!和今日空氣的濁、人間心靈的濁,是:并蒂蓮。 第二幅畫:長大了。 ……
霾-我錯了? 作者簡介
和牧聲,女。曾用名:陳怡君。北京人,記者,撰稿人,在多家報刊發(fā)表過很多有影響力的文章。2014年3月21日發(fā)表在《文匯報》上的文章《三個離婚的老外》,廣受好評,被廣泛轉(zhuǎn)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煙與鏡
- >
經(jīng)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