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化學家的故事-青少年成長必讀書架-數理化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6904
- 條形碼:9787516136904 ; 978-7-5161-369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化學家的故事-青少年成長必讀書架-數理化篇 本書特色
《享受快樂的科學工作者——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于無聲處聽生命強音——約翰·沃卡普·康福思》、《在興趣的引導下遨游在科學海洋——威廉·奧斯特瓦爾德》、《被人罵出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維克多·格林尼亞》……這本由葛曉霞、趙美玲編寫的《化學家的故事》是為了引導孩子探索自然、學習科學思想,讓孩子們明白科學家們是怎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讓他們在學習上更加努力、勤奮,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
化學家的故事-青少年成長必讀書架-數理化篇 內容簡介
化學家用他們聰明的智慧,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由葛曉霞、趙美玲編寫的《化學家的故事》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幾十位著名化學家的故事,它將帶你走進化學世界,了解他們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其中“炸藥大王”諾貝爾、“鐳的母親”居里夫人等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和他們離奇而精彩的經歷,用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表現出來,讓孩子們在學習中與偉人一起成長。
化學家的故事-青少年成長必讀書架-數理化篇 目錄
將化學確立為科學的波義耳 一百年也未必能長出的一顆腦袋——拉瓦錫 色盲癥的發現者——道爾頓 氧氣的發現者——舍勒 有錢人中*有學問者——卡文迪許 俄羅斯科學之父——米·瓦·羅蒙諾索夫 創立分子學說的阿伏伽德羅 從孤兒到化學大師——貝采尼烏斯 桃李滿天下的李比希 發現元素*多的化學家——戴維 勇敢無畏的科學探險者蓋·呂薩克 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瑞利 無處不在的勒沙特列原理 元素地圖的發明者——門捷列夫 跨越無機物和有機物的鴻溝——維勒 一夢成功——凱庫勒 從高爾夫球場的球童到世界著名科學家——格林·西奧多。西博格 自古英雄多磨難——萊那斯-卡爾-鮑林 礦物王國之花一多羅西·克勞福特·霍奇金 興趣是探索事物發展的動力——曼弗雷德·艾根 “兒童是天生的科學家”——喬治·波特 父母的明智抉擇——德里克·哈羅德·理查德-巴頓 科學,陪伴終生的忠實朋友——杰哈德·赫茲伯格 享受快樂的科學工作者——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 于無聲處聽生命強音——約翰-沃卡普-康福思 在興趣的引導下遨游在科學海洋——威廉·奧斯特瓦爾德 被人罵出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維克多·格林尼亞 世界上*謙遜的偉大女性——瑪麗-居里 由崇拜居里夫婦到成為真正的居里 從“公主”到“女王”——伊倫·約里奧一居里 被各種諾貝爾獎獲得者“包圍”的人——奧托·哈恩 爬在樹上的科學家——伊伯特-赫希巴奇 用自己的眼和手去探索、去發現——托馬斯·切赫 走上科學之路的契機——西德尼·奧爾特曼 癡迷的自然之子——福井謙一 科學家的樂趣在哪里——保羅·伯格 中國化學的先聲一煉丹術的代表人物葛洪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造者——蔡倫 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徐壽 侯氏制堿法的創造者——侯德榜 “毛估大師”的世界——盧嘉錫
化學家的故事-青少年成長必讀書架-數理化篇 節選
這種白色固體肯定不是硫或土,更不是汞或水,它也沒有鹽的咸味,不會是“三元素說”中的鹽,那它到底是什么呢?波義耳進行了實驗,他把白色固體投入水中,結果白色固體在水中溶解了。 再把此溶液傾倒在放有濾布的漏斗中,濾布上什么也沒留,原來白色固體物在水的作用下能夠透過濾布上的小孔。加熱蒸發此溶液,一直到水蒸發殆盡,此白色固體又如初再現。雖然波義耳沒有完全搞清楚它究竟是什么物質,但實驗已證明這絕不是“四元素說”或“三元素說”中的任何一種元素。波義耳已經初步認識到了元素的多樣性。 波義耳還對同一種物質進行不同的實驗處理以進行觀察比較。他把沙子和灰堿這兩種物質放在一起煅燒,使它們熔化在一起,生成了一種不能被火分解的堅硬的玻璃。而灰堿和油脂燒煮后則變成了肥皂,但將肥皂加熱分解所得到的產物卻是與灰堿和油脂截然不同的渣塊。這說明同一物質經過不同的處理會轉化為千差萬別的東西;同時,也說明了物質的構成是極其復雜的,不是水、火、土、氣或汞、硫、鹽就能解釋得了的,它們的性質也不是由冷、熱、干、濕等幾種原性所能概括的,這四種或三種物質不應被稱為元素。 波義耳在總結實驗事實的基礎上,認識到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元素,它們形成更復雜的物質。后者分解后,產生元素。元素是不變的,因為不能把它們分解。它們是由微粒構成的,這些微粒是永存的。波義耳舉過一個例子:拿一點兒金子,放在王水里加熱,可以看到,過一會兒它就溶解了。如果將溶液蒸干,將會得到一種新的物質;如果在溶液里加一點兒鋅,底層就沉淀出一層金粉,這就是開始時溶解的金子。所以微粒雖然能改變自己的狀態,但它是永存的,王水似乎破壞了金子的性質,但金子的實質——微粒是不變的。 波義耳承認物質中存在著某種本源,但他卻懷疑舊觀念。他根據由實驗所得的結果進行了大膽的設想,提出了新的觀點。 1661年,在《懷疑派化學家》這本劃時代的名著中,波義耳從哲學的觀點**次給元素下了一個科學的定義,即“元素就是某種不由任何其他物體構成的或是互相構成的原始的和簡單的物質,或是完全沒有混雜的物質,它們是一些基本成分,一切被稱為真正的混合物都是由這些成分直接混合而成的,并且*后仍可分解為這些成分”。他完全駁倒了帕拉塞斯關于硫、汞和鹽之本源的學說,徹底摧毀了已存在兩千多年的亞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說”。盡管從現代化學觀點看,波義耳定義的元素實際上是單質,但在當時他能將單質和化合物、混合物區分開來,實在是難能可貴。 雖然波義耳并沒有發現任何具體的元素,但是他卻為元素確定了科學的定義,并以此為基礎為化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作為一名懷疑派的化學家,波義耳認為以往的化學家遵循著過分狹隘的原則,把自己的任務看做是制造藥物和轉化金屬。他既反對把化學歸結為煉金術,也不同意把化學附屬于醫藥學,而主張把化學看做一門獨立的科學。化學的任務是闡明化學過程和物質構造,為此要采用實驗的方法。從此,化學既有了科學的元素理論,也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任務,無須再依附于別的學科。化學尋求的不是制造貴金屬和有用藥物的實用技巧,而是應該從那些技藝中找出一般原理。這是化學史上**次明確地把化學與煉金術以及其他實用工藝加以區別,化學從此真正獨立。這一切都應該歸功于波義耳的偉大貢獻。 正是由于波義耳不迷信權威,敢于向傳統觀念大膽挑戰,才有了元素學說的創立。波義耳的元素學說,促使化學家用化學方法去分解各種物質以獲得不同的化學元素,從而把化學引上了正確發展的道路。波義耳的元素學說為化學科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可以說,沒有元素學說的創立,就不會有當今化學的繁榮。由于他的偉大貢獻,他與拉瓦錫、道爾頓均被后人尊稱為“近代化學之父”,他1661年發表的《懷疑派化學家》被視為近代化學的開端。 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拉瓦錫是當時法國政府的一個稅務官,又在學術上因為堅持真理而得罪了很多人,所以拉瓦錫就成為“革命”的對象。大革命爆發不久,拉瓦錫就被捕入獄并被判死刑。判刑期間,歐洲各國有很多科學家都為他求情,希望能夠留拉瓦錫一命,讓他繼續科學研究,“戴罪立功”。但*終拉瓦錫還是被判處了死刑。 就這樣,1794年5月8日,51歲的拉瓦錫被押上斷頭臺。臨刑前,這位學者要求:“我情愿被剝奪一切,只要讓我做一名普通的藥劑師,做一點兒化學試驗,就心滿意足了。”然而,他的要求根本就得不到批準。 隨著行刑官一聲令下,劊子手砍下了拉瓦錫的腦袋。 P3-5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